天天看點

紀念甯都起義90周年 | 一位甯都起義親曆者,百歲老紅軍暢談驚世舉

紀念甯都起義90周年 | 一位甯都起義親曆者,百歲老紅軍暢談驚世舉

趙世新,男,漢族,1914年農曆5月生,甘肅省康樂縣人。1928參加馮玉祥的國民軍第五路25師75旅某團2營7連部,任勤務兵,1930年10月,在國民黨第26路軍第25師75旅1團2營7連任司号兵,1931年12月14日于江西甯都起義參加紅軍,1933年8月參加中國共産主義青年團,同年10月轉為中國共産黨黨員。先後參加了中央蘇區第四、五次反“圍剿”、二萬五千裡長征、抗日戰争、解放戰争和解放初的貴州剿匪戰。曆任班長、排長、連長、副營長、營長、副團長、團長、第5兵團直屬隊指揮科長等職務。1982年12月于四川省建築工程總公司(今四川華西集團有限公司)離休,享受省部級政治、生活待遇。

紀念甯都起義90周年 | 一位甯都起義親曆者,百歲老紅軍暢談驚世舉

2016年9月23日,我們赴四川成都采訪了“甯都起義親曆者———103歲老紅軍趙世新。為使趙老在短時間内能盡快打開記憶的閘門,我們先期準備了與甯都起義相關曆史的人物、建築和風景照片,以便于老人回憶這段久遠的曆史。

第二天下午,我們采訪組一行如約而至趙老家中,趙老家住成都市恒德路6号,這是趙老離休前所在機關華西集團的家屬大院。趙渝平告訴我們,這家屬大院曾有20多位老紅軍居住于此,是以又稱紅軍大院,但時至今日僅剩包括他父親的兩位老紅軍了。

紀念甯都起義90周年 | 一位甯都起義親曆者,百歲老紅軍暢談驚世舉

趙老聽說從甯都專程赴成都采訪他,便早早地在客廳等候我們一行人的到來。初見趙老,如果不是早已對趙老有所了解,眼前所見,一位滿頭銀發,中等身材,身體硬朗,精神矍铄的老人,讓我們根本不敢相信這位就是高齡103歲的甯都起義親曆者。趙老熱情而親切地和我們一一握手,這有力的一握,讓我不僅感受到趙老身體的力量感,明顯是強于常人,也讓我再次感受到趙老身體的硬朗,甚至讓我在瞬間感悟到這力量其實就是趙老一生對革命信念的無比堅定。

采訪就在這熱烈歡快的氣氛中慢慢拉開。我們随即把事先準備好的一摞相關人物照、舊址照、風景照遞給趙老觀看,盡管趙老的視力不算好,但他還是十分認真的細細而長久的觀看每張一照片,看着趙博生、董振堂、季振同、黃中嶽這一張張親切的面孔,還有“甯都起義指揮部舊址”、“城北門外拱辰橋”,以及當年他們習慣叫“赤面寨”的一處處熟悉的景象,趙老記憶的閘門頓時打開。

紀念甯都起義90周年 | 一位甯都起義親曆者,百歲老紅軍暢談驚世舉

他拿着“甯都起義指揮部舊址”照片告訴我們:“這個房子我知道,它就在甯都縣城河邊上,1931年,那年我17歲,跟随部隊從南昌步行到達甯都縣城,參加國民黨軍對紅軍的“圍剿”,當年我在國民黨第26路軍25師75旅1團2營7連當司号兵,團部和營部都駐在城北門外的“赤面寨”,城内隻有74旅為防衛旅駐防城内,我們75旅和73旅都駐城外,記得有次進城我就從這幢房子經過,這幢房子後來也成為甯都起義的指揮部,趙博生就住在這幢樓裡。”

聽着趙老這麼清晰地回憶起當年的曆史,我們見機插問趙老:“您作為一位北方人,随軍到南方以後,部隊駐紮甯都縣城,無論是思想上還是生活上一定給您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紀念甯都起義90周年 | 一位甯都起義親曆者,百歲老紅軍暢談驚世舉

說起在甯都駐軍的生活,趙老更是記憶猶新,嗓門洪亮地說到:“我們這些北方人大多是陝西、甘肅、河南的,到南方後不僅水土不服,加上飲食習慣又不相同,吃的都是糙米,菜就是藤藤菜(筆者注:指蕹菜)、角豆、冬瓜,油就是花生油,這些都吃不慣,吃着想吐,很多人不适應,瀉肚子。直到現在我也不喜歡吃大米,喜歡吃面食。由于生活條件的不适應,導緻生病的人很多,有的打擺子(瘧疾),發冷發熱,高燒40多度,有的長疥瘡,大家黃皮瓜瘦,又流鼻血。因為南方蚊蟲多,雨水也多,蚊蟲咬了雨水一澆,便化膿潰爛,很多人都染了這些病,部隊的醫療保障又很差,得不到治療,這樣就死了很多人。當時甯都縣城北門山坡上埋滿了屍體,一開始,還插個牌子寫名字,後來都不寫了。我記得我所在的7連初到甯都時有90多人,最後隻剩了50多人,而有的連隻剩下30多人。”

紀念甯都起義90周年 | 一位甯都起義親曆者,百歲老紅軍暢談驚世舉

說到這,趙老語氣有點低沉,稍停後,又繼續回憶到:“開始時,部隊為解決吃面粉問題,把所有馬匹集中起來,從南昌運面粉,後來由于騾馬也不服水土.差不多雷射了。運面粉時因為路途遠,而且雨水多,面粉被雨水淋濕,等運到甯都後,好些都發黴了,我們就吃這些發黴的面粉,在這樣一種情況下,生病的人就更多了,差不多每天死人,導緻部隊情緒非常低落,當時有許多進階軍官多次請求蔣介石換防,蔣介石隻是口頭答應,卻不見行動。後來聽說有3名共産黨員在26路軍中秘密開展活動,但具體是誰就不知道了。”

趙老作為我們目前所知唯一健在的甯都起義親曆者,在采訪中,我們更想知道是作為一名普通一兵的趙老,能夠談談當年來自士兵層的思想動态,究竟是一種怎樣的思想境界,使一支17000多人的部隊能夠兵不血刃的參加起義?但我們也知道,這對于一位百歲老人要回憶起幾十年前的那段驚世義舉,更何況趙老時年才17歲,又身為普通一兵,也許題目有點大了。趙老對于我們的提問,回答雖然樸實,但也真實,他告訴我們說:“因為當時生活條件的惡劣,物資條件、醫療條件都得不到保證,大部分士兵軍心渙散浮動,當時,我們最希望的就是能吃上一頓白面,回不回家都沒有想過。”一句樸實而真實的内心直白,雖沒有得到我們想要的答案,但卻清楚地告訴了我們國民黨軍隊是如何對待士兵的,這和後來趙老回憶到起義參加紅軍後,在蘇區地方百姓和紅軍又是如何熱情迎接起義部隊官兵加入到紅軍中,在飲食上盡量滿足這些大多來自北方士兵的習慣,讓他們感受國民黨軍和紅軍在對待士兵上不同所形成的鮮明對比。也許,這就是大多數士兵當時為什麼會起義的最樸素思想。

紀念甯都起義90周年 | 一位甯都起義親曆者,百歲老紅軍暢談驚世舉

“起義前一段時間,我們營部去南昌領軍衣,就把我們一些生病地留下來留守,因為當時紅軍經常在城外襲擊我們,為了安全,營部就安排我們這些人住進了城内,以後,他們回來,我們也在城内住。起義的當天晚上,我正發着高燒,睡在地鋪上,我看到弟兄們拿回好些生活用品說是店鋪拿的不要錢,我燒得迷迷糊糊,隻聽得一會兒槍響,一會兒嘈雜聲。後來聽說,趙博生在城裡那座小洋樓請客,宴請一些軍官,總指揮部警衛連制服了一些不願起義的軍官,警衛連士兵都是一些高個頭,裝備也強,每人有三大件。第二天早上,起義成功了,我們就随部隊集結。”

紀念甯都起義90周年 | 一位甯都起義親曆者,百歲老紅軍暢談驚世舉

趙老邊回憶邊不時停下來翻看手中的照片,當看到城南水口塔當年的舊貌照片,和一幅趙博生率部隊集結在城南水口塔下沙灘上撕毀青天白日旗的創作油畫時,揮動他那有力的手,說:“這就是當年部隊起義成功後的第二天清晨集結的場景,在總指揮趙博生的帶領下,我們都把帽上的青天白日帽徽扯掉扔在地上,後跟随部隊向蘇區開拔。一路上,看見一些臂上戴着寫有‘赤衛隊’紅袖章的人,當時我還小,不解地問連長:‘什麼叫赤衛隊?’連長說,他也不知道。還看到有約一個排的隊伍,穿着灰布軍衣,身上插着用紙做的小紅旗,喊着:‘歡迎新同志!’等口号。”我向趙老說:“趙老,您和我們談談在甯都固厚宣布成立紅五軍團的事吧。”“固厚?”趙老有點茫然。對這一地名,在趙老的記憶中一下難以調出。但他的思路卻很清晰指向了這一曆史,告訴我們說:“起義部隊開到一個河灘上集結,記得還搭了個台子,紅軍代表就站在台上和我們講,你們為什麼要起義,你們現在是紅軍了,又為什麼要當紅軍,台上的紅軍代表就和我們講這些道理,加入紅軍後,部隊在很長一段時間,差不多有一年多的時間,都在對我們加強類似方面的政治教育和學習。”顯然,趙老對紅5軍團成立初期的曆史還是印象深刻。

紀念甯都起義90周年 | 一位甯都起義親曆者,百歲老紅軍暢談驚世舉

趙老起義前後都是一名司号兵,他對号譜的記憶熟悉程度讓我們煞是稱奇,盡管是位103歲老人了,依然能如數家珍的一一口誦出來,“嗒嗒嘀哒,嘀哒哒哒,嗒嗒嘀哒,嘀哒哒哒,———起床了”,“哒哒哒铛铛铛,嘀嘀哒嘀铛铛铛,———吃飯了”,“哒哒铛铛,铛铛哒哒,———上課了”,“铛铛哒哒,哒哒铛铛,———下課了”,“嘀嘀哒哒,嘀嘀哒嘀铛铛———集合了”,“嘀嘀哒嘀嘀,哒哒嘀嘀嘀———沖鋒号”,趙老一氣誦出六種号譜,并強調這就是當年紅軍的号譜,臉上露出格外高興的笑臉,足以看出這就是一名老号兵的至深軍旅情結。

趙老告訴我們說:“參加紅軍後,我們5軍團打的第一場戰鬥就是配合紅3軍團攻打贛州,這以後還接連參加了攻打漳州、水口、南城等戰鬥,還有第四次反‘圍剿’的黃陂、草台崗戰鬥,我都參加了。”趙老說起這些戰鬥,如數家珍,甚至許多戰鬥的場景都曆曆在目,說起1932年7月的水口戰鬥,趙老連連搖頭說:“那可是一場最慘的戰鬥啊……”語氣中飽含着無盡的痛惜,趙老不忍再回憶下去。憶起第四次反“圍剿”前的南城黃獅渡戰鬥,趙老悲痛地說到:“這次戰鬥,我的老首長趙博生同志犧牲了,我當時就在戰場,趙博生同志親臨前線指揮作戰,戰鬥快結束時,突然一顆流彈擊中趙博生同志右額,我親眼目睹了趙博生同志的犧牲。

紀念甯都起義90周年 | 一位甯都起義親曆者,百歲老紅軍暢談驚世舉

參加紅軍後的趙老,在部隊的政治教育下,很快成長為一名信念堅定的紅軍戰士,1933年8月,他參加中國共産主義青年團,同年10月,又光榮的轉為中國共産黨。

一生跟随毛主席、朱總司令幹革命的趙老,記憶中留存着一件件難以忘記的革命經曆。采訪中,起老向我們講述了他和朱總司令之間的一段經曆:“1932年7月.在廣東南雄的水口打了一仗。這次戰役是朱總司令指揮的。由于這是一場惡仗,打得很激烈,前沿陣地上有一個連隊支援不住撤了下來,牽動全線動搖,情況十分危險。在這緊急時刻,軍團部特務連沖上去奪回了陣地。其他部隊也發起反擊,才穩住了陣腳。第二天朱總司令來到我們連陣地上,見了面就問我:‘小鬼,你吃飯了嗎?’我回答說:‘吃過了,總司令您吃了嗎?’總司令說沒吃,我就去弄了些飯,總司令吃了,我又從一個水坑裡舀了一缸子水,總司令喝了。臨走時對我們連長說‘好好堅持’。最後我們終于打敗了敵人陳濟棠的12個團,取得了水口戰役的勝利。

紀念甯都起義90周年 | 一位甯都起義親曆者,百歲老紅軍暢談驚世舉

長征前,趙老被編入紅3軍團炮兵營任司号員。長征中,趙老随紅3軍團參加了二萬五千裡長征……采訪結束時,趙老欣然提筆寫下“甯都起義精神萬歲!———甯都起義參加者趙世新,時年103歲。”并面對鏡頭激動地說:“甯都是我走向革命生涯的起點,我感謝甯都,感謝甯都的人民,希望甯都在縣委、縣政府的上司下,甯都人民生活得更加美好!”

來源:甯都縣融媒體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