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海市蜃樓是種自然現象,為啥說有時候又可以是種信仰

“海市蜃樓”出自出自《史記•天官書》,:“海旁蜄(蜃)氣象樓台;廣野氣成宮阙然。雲氣各象其山川人民所聚積。

原指海邊或沙漠中,由于光線的反射和折射,空中或地面出現虛幻的建築或風光。現在一般指虛無缥缈的東西。

先來看看這句話的出處。《史記》中有記錄禮樂、律政、星象等種種文化内容的《八書》,其中的《天官書》是目前最古老的一本天文學專著。因為在《漢書.藝文志》中所記載的四百多卷天文學方面的古籍,到了隋唐時期,基本都已失傳。

中國人善于觀察星象,并将天空中的星象變化對應于凡人世俗世界,創造出豐富的文化内涵。而一些遠古時期的特别的天文現象也多通過中國古人的記載,而得以推算和證明科學理論。可以想象,大量的天文書籍遺失是多麼可惜。好在還有《史記.天官書》。

海市蜃樓是種自然現象,為啥說有時候又可以是種信仰

“天官”指的就是天上星宿,因為古人認為天上星宿與人間君臣對應,有了等級之分。

恒星系統稱為“經”,天空按方位分為五大星空,我們也常能聽到這些玄幻的名字,中宮紫微、東宮蒼龍、南宮朱鳥、西宮鹹池(非白虎)、北宮玄武。每個宮周圍還有星宿,形成二十八星宿的布局。而行星系統稱為“緯”,也能跟我們現在的太陽系對應起來,金星、木星、水星、火星、土星分别叫做太白、歲星、辰星、熒惑和填星。

司馬遷記錄星宿,并不是單純熱愛科學,那個時候星宿的變化往往被視為人間的變動,特别是諸如流星、日蝕等特殊天象,往往讓人們感到緊張,繼而解釋為人間出現災難或君主失德,星宿已成為占蔔吉兇的重要表征,連打仗也得看看夜空,觀察天象的吉兇。

海市蜃樓我們古人很早就知道,蓬萊仙境的傳說多半與此有關。遙遠海面看上去一座仙島若隐若現,尋之則不可得,那不就是個仙境嘛。

海市蜃樓是種自然現象,為啥說有時候又可以是種信仰

蜃是我們古代神話傳說的一種海怪,大家可能想象不到它的形狀,因為這玩意像是個大牡蛎,過去人們認為海上的幻境就是蜃吐出來氣。

現代人都能輕松地解釋海市蜃樓的成因,這還要感謝現代科學的快速普及。因為冷熱空氣密度不同,光在不同的密度的空氣中又有着不同的折射率,是以地球上物體反射的光經大氣折射後可能會形成的虛像,這就是海市蜃樓現象。

過去看得多的是在海面,後來又常在沙漠看到。今天,我們也可以在城市的柏油路、湖面、雪原這些地方看到,隻要地表與空中形成熱梯度,造成空氣受熱不均,都可能有這個奇觀誕生。

海市蜃樓是種自然現象,為啥說有時候又可以是種信仰

古時候秦始皇、漢武帝都喜歡派人去蓬萊尋訪仙境,想長生不老,可見虛幻的場景對我們人腦影響之大,我們一直認為的眼見為實,卻在很多時候狠狠欺騙着我們。當大家都信仰一種虛幻的想象,并形成嚴密體系,那種凝聚的力量有時足夠讓人震驚。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