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三國演義》未作說明的細節(豫州)「上」

《三國演義》未作說明的細節(豫州)「上」
《三國演義》未作說明的細節(豫州)「上」

羅貫中的古典小說《三國演義》大體按照史實來進行藝術加工,情節引人入勝、人物刻畫鮮明。受小說影響,廣大讀者對書中描寫的情節經常深信不疑。事實上由于作者的藝術加工違背了一些史實,而曆史記錄往往颠覆了許多讀者的一般認知;另外許多細節在書中并未交待,筆者就此一一道來。

《三國演義》未作說明的細節(豫州)「上」

【豫州】

【沛國相縣:安徽淮北西北相山區(一說淮北濉溪西北)】兖州(呂布)别駕薛蘭,屯巨野,與曹操戰,敗,195年被斬。

中軍校尉、中領軍、列侯史渙,209年卒(并非被袁尚射中左目而死,袁尚207年已死)。史渙曾斬睢固。深得曹操信任看重。

司空(曹操)長史、列侯劉岱,曾與王忠襲擊徐州劉備,被擊敗。此劉岱并非兖州刺史、東萊牟平人劉岱,當是羅貫中混淆錯誤之處。

劉備持家之妾、劉禅母甘氏,小劉備16歲,蜀漢建國前卒,壽約四旬。劉禅谥“昭烈皇後”。

司徒掾、揚州刺史劉馥,209年因直言曹操,被曹操醉後所殺。其子劉靖後任魏衛尉、鎮北将軍持節督河北、廣陸亭侯,254年卒。

丁沖(司隸校尉,飲醉爛腸死)二子丁儀、丁廙與曹植善,220年曹丕即位殺之。

【竹邑:安徽宿州北20裡老符離集】吳選曹尚書、太子太傅薛綜,系孟嘗君田文後裔(以田文封地“薛”為姓),243年卒,壽68,與馬超同年生。薛綜長子、吳五官中郎将、将作大匠、威南将軍薛珝(第113回出場),曾多次出使蜀國,約269年卒。薛綜次子、光祿勳薛瑩,奉孫皓令降晉(吳降表出自其手);入晉為散騎常侍;282年卒,壽約74。

【蕲縣:安徽宿州南40裡蕲縣鎮(一說亳州渦陽東北60裡丹城集)】吳會稽太守、大司農樓玄,264年被流放交趾,途中被孫皓逼死。

【谯縣:安徽亳州】中常侍、大長秋、費亭侯曹騰,據說為曹參之後,擁立劉志(漢桓帝)為君,是中國曆史上唯一一位被追封為皇帝(229年曹叡追尊“高皇帝”)的宦官。曹騰用事宮中三十多年,服侍四位皇帝,未有顯著過失。心懷寬廣,推薦賢人,乃忠臣。159年卒,壽60。

曹騰養子,司隸校尉、大鴻胪、大司農曹嵩,曾賄賂、捐錢得太尉之職。194年卒(一說193年)。最新科研(曹氏、夏侯氏後代DNA比對)認為:曹嵩可能來自曹騰本族,與夏侯氏無關。

《三國演義》未作說明的細節(豫州)「上」
《三國演義》未作說明的細節(豫州)「上」

曹嵩長子,丞相、魏公、魏王;軍事家、文學家、書法家、詩人曹操,220年卒,壽66,谥号“魏武帝”。曹操與孫堅同年、年長劉備6歲、年長孫權27歲。

曹嵩次子曹德(演義稱曹嵩之弟),又名曹疾,與父一起被害。曹德應該是曹操同父異母弟。

《三國演義》未作說明的細節(豫州)「上」

夏侯嬰(劉邦太仆)後裔、曹操堂弟,伏波将軍、前将軍、大将軍、高安鄉侯夏侯惇,194年被射瞎左眼,軍中稱之“盲夏侯”, 每每照鏡看到自己盲了眼都會十分憤恨,将鏡子推往地上。夏侯惇恥居漢官,200年在魏國建國前卒。

《三國演義》未作說明的細節(豫州)「上」

夏侯惇族弟、曹操連襟(丁氏),征西将軍、博昌亭侯夏侯淵,219年正月于漢中定軍山被黃忠斬殺。淵為将,赴急疾,常出敵之不意,故軍中為之語曰:“典軍校尉夏侯淵,三日五百,六日一千。”

《三國演義》未作說明的細節(豫州)「上」

褒孫、熾子、曹操堂弟;魏車騎将軍、大将軍、大司馬、陳侯曹仁,223年慘敗于吳将朱桓,郁郁而終,壽56。生年小于關羽、張飛。

曹仁弟,黃門郎、議郎、司空參軍、虎豹騎督、高陵亭侯曹純,208年曾率虎豹騎(曹操最精銳的部隊,人員選拔百裡挑一,普通部隊将領在虎豹騎僅任士兵)追擊劉備,抓獲其二女并繳獲了辎重,收降其離散士兵。210年卒,壽41。年長孫策、周瑜5歲。

《三國演義》未作說明的細節(豫州)「上」

鼎侄、瑜族侄、曹操堂弟,魏骠騎将軍、樂城侯曹洪;家富而性吝啬;曹丕怒之,曾被曹丕因事下獄,得到卞太後的求情,免死貶為庶民。曹叡即位後才出來任職。曹洪有駿馬“白鹄”疾馳如飛,有諺語稱:“憑空虛躍,曹家白鹄。後獻與曹操。其女貌美,荀彧幼子荀粲聘之,曹氏不幸早亡,未幾荀粲也因悲哀過度而死。司馬懿好學,曹洪自以為才疏,想讓司馬懿去幫助他,司馬懿恥于和曹洪來往,假裝拄拐不去。曹洪記恨司馬懿,去跟曹操打小報告,曹操征召司馬懿,司馬懿立刻扔了拐杖去見曹操為其效命。

曹操長子曹昂,曹操正妻劉氏出。母早亡,由丁氏撫養大;197年随操征張繡,被殺,為此丁氏與曹操決裂(丁氏無出,将曹昂視為己子)。

《三國演義》未作說明的細節(豫州)「上」

曹操次子、卞氏出;魏開國皇帝【文帝】(220-226在位)、文學家曹丕,226年卒,壽40。

《三國演義》未作說明的細節(豫州)「上」

曹操子、丕同母二弟,北中郎将、行骁騎将軍,魏任城王曹彰,223年到洛陽朝見,因病卒于府邸,壽僅35。曾自言“好為将”,是以得到曹操的贊賞。其胡須黃色,被曹操稱為“黃須兒”。弱冠前喜搏猛虎,臂力過人、不善文章。曾以愛妾換良馬。讨伐烏桓、鮮卑,威震塞外。

《三國演義》未作說明的細節(豫州)「上」

曹操子、丕同母三弟,魏鄄城王……陳王;著名文學家曹植,曹丕即位後一直遭到忌憚、壓制, 232年郁郁而亡,壽41。

曹操子、丕同母四弟曹熊,早卒。魏追封蕭懷公、蕭懷王;238子曹炳卒,無子國除。

曹操子、環氏出,宛侯;魏宛公……彭城王曹據是神童曹沖(196-208)的同母弟弟,還有一個同胞兄弟燕王曹宇,字彭祖,278年卒。司馬師廢曹芳曾打算立之,而曹據是魏明帝曹叡的叔叔,立曹據就意味魏明帝斷子絕孫,于禮不通。于是,司馬師聽從了郭太後的意見,立高貴鄉公曹髦為帝。

曹操長女、清河公主曹氏;曹操曾打算将其嫁與丁儀,曹丕謂丁儀目眇告免,遂嫁夏侯楙。

曹操女、獻帝漢獻穆後曹節,214年姊妹三人都被封為貴人,220年被立為皇後。260年卒,壽65。

與曹昂一起被殺的曹安民不知其名,隻知其字。是曹德之子、曹操之侄、曹昂堂兄。

《三國演義》未作說明的細節(豫州)「上」

曹操堂侄,魏征東大将軍、揚州牧、大司馬、長平侯曹休,曾督虎豹騎;228年魏、吳石亭之戰中大敗,不久因背上毒瘡發作卒,壽約50歲左右。

《三國演義》未作說明的細節(豫州)「上」

秦邵之子(195年冒名頂替曹操,被袁術所害【一說黃琬殺害】),曹操養子;魏大将軍大司馬、邵陵侯曹真,力大勇猛,曾督虎豹騎。曾打敗羌胡聯軍、擊破吳國孫盛、力挫諸葛亮,231年卒。曹真宗弟曹遵、鄉人朱贊俱229年卒(早亡),演義稱被魏延、趙雲斬殺,不知是否。

《三國演義》未作說明的細節(豫州)「上」

夏侯惇長子,魏侍中、尚書、安西将軍、鎮東将軍、列侯夏侯楙,是曹操之婿,娶妻清河公主。

《三國演義》未作說明的細節(豫州)「上」

夏侯淵次子,魏右将軍、讨蜀護軍夏侯霸(仲權),249年因司馬懿發動政變而逃蜀;後任蜀漢車騎将軍。其堂妹為張飛夫人,生二女先後為劉禅皇後,故得劉禅器重。夏侯霸同時也是羊祜的嶽丈。255至259年間卒,因堂妹夏侯氏200年14歲時被張飛擄掠,由此推算夏侯氏是187年出生的,那麼同一輩又是兄長的夏侯霸應該在187年以前出生,則壽當七旬以上。

夏侯淵四子,魏荊州刺史、兖州刺史、關内侯夏侯威(季權),生卒年不詳,隻知壽49。

夏侯淵六子,魏黃門侍郎、燕相、樂安太守;文學家夏侯惠(稚權),生卒年不詳,隻知壽37。

夏侯淵七子,魏相國左司馬、河南尹、太常夏侯和(義權),入晉為光祿勳,生卒年不詳。

夏侯淵長子夏侯衡(孟權?伯權?);三子夏侯稱(叔權)16歲曾射虎,18歲卒;五子夏侯榮(幼權)13歲随父戰死;夏侯淵還有一幼子。在家鄉大亂時,因饑荒抛棄幼子,以養活已故兄弟的孤女。

《三國演義》未作說明的細節(豫州)「上」

夏侯淵堂侄、司馬師嶽丈,魏征南大将軍、荊州牧、昌陵鄉侯夏侯尚(伯仁),因正妻是曹氏,曹丕絞殺其愛妾,226年抑郁而卒。曹丕曾評價說:“杜襲看不起夏侯尚,是有道理的。”女兒夏侯徽是司馬師首任妻子。

《三國演義》未作說明的細節(豫州)「上」

曹丕長子、甄氏出;魏第二位皇帝【明帝】(226-239在位)曹叡,239年卒,壽36。

曹丕子、仇昭儀出;魏河東王、館陶王、東海王曹霖(第109回提到),性粗暴,251年卒。

曹操孫、宇子;魏末代皇帝(260-265在位)曹奂(原名:璜),302卒,壽57。

《三國演義》未作說明的細節(豫州)「上」

曹叡養子、楷子?魏第三位皇帝(239-254在位)曹芳,274年卒,壽43。

《三國演義》未作說明的細節(豫州)「上」

曹丕孫、霖子;魏第四位皇帝(254-260在位)曹髦,260年被弑,壽僅20。

夏侯尚之子、霸侄、曹爽表弟;魏太常、“四聰”之一、文學家夏侯玄,254年被小舅子司馬師夷滅三族,壽46。因忌憚曹魏、夏侯家族,司馬師曾于234年将妻子夏侯徽毒死(211-234,年僅24歲,為司馬師生有五個女兒)。

夏侯惇族弟夏侯廉,即為曹操随身背青釭劍之将領(演義稱夏侯恩)。

魏梁相夏侯文甯(不知其名),婿死,曾勸女改嫁。文甯女、曹文叔(曹爽堂弟)之妻夏侯氏;夫死,毀容不改嫁(第107回)。

《三國演義》未作說明的細節(豫州)「上」

曹真長子,魏大将軍加侍中、假節钺、武安侯曹爽;真次子,魏中領軍、列侯曹羲(有學識);真三子,魏武衛将軍、列侯曹訓;真五子,魏散騎常侍曹彥,249年被司馬懿滅三族。曹真另有四子曹則、六子曹皚。

《三國演義》未作說明的細節(豫州)「上」

中堅将軍,魏武衛将軍、牟鄉侯許褚(音:主;以綿裝衣曰褚,上褚五十衣,中褚三十衣,下褚二十衣),身長八尺,腰大十圍,在曹操去世時,曾哭至吐血。卒于曹叡在位時。其子魏牙門将許儀,263年被鐘會下令斬殺。許褚有一兄許定,官至魏振威将軍。

《三國演義》未作說明的細節(豫州)「上」

“建安三神醫”之一的華佗(一名:旉),尤其擅長外科。華佗以醫術為業,心中卻常感懊悔;自恃有才能,厭惡為人役使以求食,不奉曹操征召;因遭曹操懷疑,208年下獄被拷問緻死(故不可能為關羽刮骨療毒),壽過六旬,約年長曹操10歲。

典軍校尉丁斐,曾放牛馬誘敵救曹操脫險;為人貪财;219年左右酒醉死。斐子、魏散騎侍郎、尚書;“台中三狗”之一丁谧,向為司馬懿深恨,249年随曹爽一同被殺。

《三國演義》未作說明的細節(豫州)「上」

文鴦單騎退雄兵

魏前将軍、揚州刺史文欽,強壯勇猛、自诩高人一等。255年投吳;與諸葛誕不和,258年被殺。欽中子、猛将文鴦(一字:俶;淑)因父被殺,複投魏國;291年被東安王司馬繇(司馬懿之孫、司馬伷之子、諸葛誕外孫)所構陷,遭夷三族之禍,壽54。鴦弟、魏偏将軍、關内侯文虎,291年與兄同被誣陷,夷三族。

《三國演義》未作說明的細節(豫州)「上」

【龍亢:安徽蚌埠懷遠西北75裡龍亢鎮】魏大司農、曹爽之“智囊”桓範,249年同被司馬懿殺害。擅丹青。曾因惱羞成怒,用環首刀刀環猛擊其妻仲長氏之肚,造成孕妻流産死亡。曹爽對其是“外熱内疏”。

《三國演義》未作說明的細節(豫州)「上」
《三國演義》未作說明的細節(豫州)「上」

【豐縣:江蘇徐州豐縣】天師道創始人張陵(張道陵)據說是張良後裔,在巴蜀一帶創教,156年卒,壽123(不可思議)。道陵長子、第二代天師張衡(與地動儀的發明者同名),156年襲教主之位,179年卒,壽84。衡長子、鎮南将軍、阆中侯張魯,216年卒,曾雲:甯為曹公作奴,不為劉備上客。衡次子、昭義将軍張衛,降曹操後棄官回家修道,當在215或216年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