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北韓戰場上犧牲的多位志願軍進階将領,最大也才44歲,太可惜了

1950年6月25日拂曉,北韓戰争正式全面爆發,原本可能隻是南北北韓的小打小鬧,但随着美國等聯合國軍的介入,戰争局勢開始發了巨大的轉變,北北韓緊急向中國尋求援助,企圖挽救他們的頹勢。同時,以美國為首的聯合國軍,還對我國的東北邊防造成了一定的威脅,尤其是對中國丹東有意或無意地轟炸,都讓中國一方充滿了憤氣,隻是,要出兵作戰,并非易事,要衡量諸多可能的因素與後果。

北韓戰場上犧牲的多位志願軍進階将領,最大也才44歲,太可惜了

1950年10月3日淩晨美國部隊大規模進入北韓半島北部前,周恩來召見印度駐華大使潘尼迦,要他轉告美國政府:“若美軍跨過三八線,侵略北韓,我們不會坐視不顧。”中國一方的強硬表示并未讓美國引起重視。而且當時中國内部關于出兵北韓還有諸多争議,不少人表示當時的中國剛剛曆經戰亂,如果參戰,将會對新中國的發展造成影響。但是,随着國際局勢的不斷緊張,尤其是美國對于中國遼東地區的轟炸,使得毛主席等人作出統一決策,出兵援朝,刻不容緩。

北韓戰場上犧牲的多位志願軍進階将領,最大也才44歲,太可惜了

1950年10月19日中國人民志願軍第38軍率先從輯安(今集安市)渡鴨綠江入朝作戰。入朝後的第一次戰役在1950年10月25日打響。當天志願軍第40軍第118師在北鎮對聯合國軍發起突襲,用了一個多小時奪回了溫井,聯軍并未料到中國軍隊會在聯軍越過三八線進入北韓的情況下發動進攻,而且此前聯軍也沒有收到任何中國軍隊已經跨過鴨綠江的情報。聯軍被打得措手不及,全面撤退至清川江以南。

此後,北韓戰場成為了諸多國家關注的對象,因為在整體冷戰的格局之下,這場戰争的勝負其實将決定很多利益的配置設定。中國一方出兵援朝不僅僅是對于友鄰的支援,更是因為北韓戰場的格局一旦被美國所掌控,那麼将會面臨諸多可能的威脅。在北韓戰場之上的中國志願軍,打出了中國軍人的精神,也打出了新中國的國威。

北韓戰場上犧牲的多位志願軍進階将領,最大也才44歲,太可惜了

但是,既然是戰争,就必然會有大量的人員傷亡,據統計,入朝作戰的志願軍共犧牲19.7萬餘人,他們用大無畏的精神在異國他鄉的戰場之上發揮了中國軍人的光輝,他們是值得尊敬的。而在犧牲的諸多志願軍戰士之外,也有不少的進階将領在這片他鄉戰場犧牲,實屬讓人惋惜。

在北韓平壤給東部霞岚山麓中國人民志願軍烈士陵園的“友誼塔”下的石函之中藏有10本志願軍烈士名冊。在第一本之中,第一名便是李湘,他是犧牲在北韓戰場之上志願軍最進階别的軍事指揮者。北韓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主席金日成在一次談話之中高度贊揚了李湘軍長的軍事指揮才能,并且盛贊他為“偉大的國際主義戰士”。

北韓戰場上犧牲的多位志願軍進階将領,最大也才44歲,太可惜了

李湘,原名李湘林,又名李秀裡,1914年出生于江西省永新縣泮中鄉泮中村,家境十分貧窮。在其14歲時,正是毛主席、朱德等人上司的井岡山運動進行到如火如荼的時候,在當時的江西農村産生了很大的影響力,不少人在其影響下投身紅軍。

1928年底,李湘在當地先後參加了鄉兒童團和鄉少年先鋒隊。1930年8月的一天,也是紅軍第八次攻打吉安的時候,他辭别年邁的母親離開永新到吉安報名參加了紅軍。李湘參軍後被配置設定在紅九師師部當勤務員,1931年1月調紅九師二十五團當司号員,4月加入共青團,9月轉為中共黨員。之後,長期征戰于戰場之上,成長為一名優秀的指揮者。

全國解放後,1950年8月,中央軍委任命李湘為中國人民解放軍六十七軍副軍長兼參謀長。此時面對北韓戰争的消息,尤其是部分國家對新中國的挑釁,讓李湘心中憋了一口氣。最終他決定率領67軍全體戰士進入北韓戰場,面對飛機、大炮,他的心中并沒有畏懼。

北韓戰場上犧牲的多位志願軍進階将領,最大也才44歲,太可惜了

在北韓戰場之上的李湘,能夠根據局勢及時調整戰策,盡可能将傷亡減少到最低,并取得了多次優秀的戰績。1952年春,志願軍總部指令六十七軍在某地一線挖坑道、構築工事,準備迎擊美僞軍發動的新攻勢——“春季攻勢”。李湘帶領士兵們親臨實地,盡心盡力地構築工事。

但是,在美軍發動“春季攻勢”的前夕,李湘卻病倒了。但此時的他依然選擇堅守自己的崗位,對戰局進行分析,但他的病情卻在不斷加重。在美軍的“春季攻勢”中,遠比之前的“秋季攻勢”更加猛烈,而且這一次他們還使用了化學武器。不幸的是李湘軍長被細菌感染,病情迅速惡化。當時,軍政委曠伏兆幾次勸他趕快到後方醫院治療,他卻堅持在指揮室裡指揮,堅決不下火線。然而他的病情因細菌感染,轉化為敗血症和腦膜炎病,腦腫脹得像水桶一樣粗大,雖經醫生百般設法醫治,終因搶救無效,于 1952年7月8日13時與世長辭,從發病到去世前後隻有8天,時年38歲。

1915年3月饒惠譚出生于湖北大冶殷祖鎮南山村。1928年,家鄉鬧革命,年僅13歲的饒惠譚就參加了中國工農紅軍,1933年加入共産黨。他先後參與了紅軍長征、抗日戰争、解放戰争等衆多具有決定性意義的戰場,戰場之上的他表現出大無畏的氣質以及共産黨人的奉獻精神。

北韓戰場上犧牲的多位志願軍進階将領,最大也才44歲,太可惜了

1952年,饒惠潭主動要求入朝作戰,他被任命為中國人民志願軍第23軍參謀長,負責軍事後勤保障工作。1953年3月中旬,饒惠潭到下屬各師檢查彈藥和糧草的供給情況,奔波勞碌了一個多星期,回到指揮所的時候,也是他終于能緩一口氣的時候。20日回到軍部,他彙報完工作以及進行新的安排之後,便回到參謀部,因為勞累,他便匆匆睡下。但是,誰也沒有想到,此時的敵軍正在進行新的戰略謀劃。

21日淩晨,敵機對我軍陣地進行輪番轟炸,饒惠潭在北韓伊川郡谷南佐裡壯烈犧牲,年僅38歲。

1909年10月蔡正國出生于江西省永新縣文竹鎮車田蔡家村。1929年9月加入中國共産主義青年團。1932年4月參加紅軍。1933年正式加入中國共産黨。

全面抗戰爆發之後蔡正國任一一五師教導大隊三隊隊長。在平型關戰鬥中,教導大隊擔任警戒任務,蔡正國率三隊英勇阻擊馳援日軍,勝利完成了作戰任務。1945年9月後,蔡正國任山東野戰軍第六師副師長、東北民主聯軍第四縱隊參謀長、第十一師師長。在抗日戰争之中以及解放戰争之中他均表現出英勇的精神,做到了一位軍人的典範。

北韓戰場上犧牲的多位志願軍進階将領,最大也才44歲,太可惜了

1950年10月,蔡正國随第四十軍參加抗美援朝。在這一年的12月,他擔任中國人民志願軍第50軍的代理軍長,主持全軍的工作。在他的指揮之下,50軍英勇作戰,取得了全殲英國皇家坦克營以及痛殲英軍第27旅的戰績,同時也為我軍以步兵進攻敵人坦克開創了先例。

1953年4月12日,在龜城郡青龍裡遭敵空襲犧牲,時年44歲。為了感謝蔡正國的國際主義精神以及在北韓戰場上做出的貢獻,北韓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政府頒發給他獨立自由二級勳章和國旗二級勳章各一枚。

1919年吳國璋出生于安徽金寨,1929年商城起義爆發後,參加了當地的童子團,1930年11月參加紅軍,1934年随紅二十五軍北上長征,在長征途中加入中國共産黨。

抗日戰争爆發後,随部開赴冀魯邊區,任地方遊擊隊負責人,後調回三四四旅政治部任職。1942年4月初,調任 河南省 南樂縣基幹團團長,率部在日軍的 鐵壁合圍中,縱橫馳騁,連挫敵軍,受到根據地軍民的交口稱贊。1943年被冀魯豫軍區授予“戰鬥模範”稱号。他率部取得了多次戰役的勝利,不管是在抗日戰争之中還是解放戰争的重大戰場之上,均能看到他奮鬥的身影。

北韓戰場上犧牲的多位志願軍進階将領,最大也才44歲,太可惜了

1950年,吳國璋率部參加抗美援朝作戰,任第三十九軍副軍長,參加了 臨津江戰役,第四、五次戰役,以及防禦戰的指揮,不久,任第三十九軍代軍長。1951年10月6日,吳國璋在去往平壤志願軍總部開會,乘坐一輛吉普車傳回39軍的軍部,但當車行駛到平壤東北部的成川郡附近時,卻突然遭到了美軍飛機的襲擊。當時,吳國璋左肋處中彈,最終不幸犧牲,年僅32歲。

1914年5月20日生于湖南省茶陵縣火田鄉齊心村,這是一個普通不能再普通的家庭,和當時中國數萬家庭一樣,如果沒有什麼意外,他們将會跟随父輩的生活再完成自己一生的使命。

1930年,土地革命風暴波及茶陵城鄉。當時,16歲的李雪瑞決定參軍,但是因為長期的營養不良,導緻他的體格十分瘦弱,當地的負責人隻讓他參加了兒童團。1931年1月,參軍心切的李雪瑞隻身跑到高隴鎮找到陳韶的隊伍,情真意切地陳述了自己參軍的要求,最後,終于被留下當了警衛員。1932年他成功加入中國共産黨。

之後,他先後參加長征以及抗日戰争,均表現出了勇敢的戰鬥精神。抗日戰争勝利後,1946年7月,第十七軍分區改編為冀東軍區第十三軍分區,李雪瑞任司令員。他每次能夠出色完成上級交代的各項任務,取得一次又一次的勝利。

北韓戰場上犧牲的多位志願軍進階将領,最大也才44歲,太可惜了

北韓戰争爆發之後,面對外敵的數次侵擾,作為中華兒女的李雪瑞自然不會無動于衷,他數次請戰,但隻是告訴他再等等。1951年1月,上級任命他為67軍200師的師長,但也隻是待命狀态。這年3月,他再次向上級請戰,表示自己參加抗美援朝的決心。最終他的決心得到了準許,正式踏上了北韓戰争的旅程。

在入朝之後不久,了解大緻的局勢之後,李雪瑞就投入到了緊張的戰鬥之中。1951年7月18日,他在藏财洞召開師黨委和團級幹部會議,部署戰鬥任務。突然敵機轟炸,李雪瑞便走出洞來,觀察情況,當他從警衛員手中接過望遠鏡之時,一架敵機被我高炮分隊擊傷,從會場上空向六團駐地方向滑落。李雪瑞見此情景,告訴身邊的作戰科長“立即通知六○○團,要抓住敵飛行員。”但不幸的是,也許這架飛機上的飛行員看到了下面的情況,也可能是要魚死網破,投下了一顆炸彈,而李雪瑞因為躲避不及,不幸壯烈犧牲,年僅37歲。

1916年羅春生生于江西吉水。1930年,羅春生正式參加中國工農紅軍。1931年12月,加入中國共産主義青年團。1932年12月,加入中國共産黨。曆任通訊員、班長、排長、保衛局科員、紅二師第五團特派員。

1937年3月,入抗日軍政大學學習,後曆任陝甘甯邊區留守兵團關中獨立第一營副營長、營長、獨立第三團副團長等職,戰場之上的他英勇無畏,從不會選擇退縮,展示了軍人的氣質。

北韓戰場上犧牲的多位志願軍進階将領,最大也才44歲,太可惜了

1950年,羅春生率部參加抗美援朝戰争,并擔任118師師長。在北韓戰場之上,他指揮果斷,及時掌握戰場局勢,做出正确的戰略安排。10月,他所率領的部隊與敵人在溫升、甯邊等地展開戰鬥,這也是他們入朝之後的第一場戰鬥,憑借着過人的指揮才能,他成功擊退敵人的瘋狂進攻。11月,他率領部隊搶渡清川江,割斷了敵人的退路,并成功配合友軍光複了平壤。

1952年的春天,羅春升指揮部隊在橫城戰鬥、三八線防禦戰以及進攻美軍陸戰一師的戰鬥中,給予了敵人的大量的傷亡,取得了戰争的勝利。這年5月16日,羅春生在漣川前線新寺洞突遭敵機空襲,最終光榮犧牲,年僅36歲。

1921年薛劍強出生于江蘇省淮安市漣水縣方渡鄉。1937年他考入江蘇省立石湖鄉師。同年冬,因抗戰局勢緊張、學校解散而失學。回家後,積極投身于抗日鬥争。1941年他成功加入中國共産黨。

抗日戰場上,年輕的他并未表現出對戰争的膽怯,反而做好表率,帶領士兵們取得了一個有一個的勝利,給人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1950年北韓戰争爆發時,他也就隻有29歲,可能對于許多人來說,這正是人生的大好階段,還有着諸多可能去探索。

1950年,薛劍強奉命赴朝參戰,任中國人民志願軍第39軍第116師參謀長。1951年1月,在突破臨津江戰役的釜谷裡戰鬥中不幸壯烈犧牲,年僅30歲。可能在踏上北韓戰場的那一刻起,他已經做好了犧牲的準備,但他沒有想過會這麼早,因為他想看看勝利的到來。

北韓戰場上犧牲的多位志願軍進階将領,最大也才44歲,太可惜了

除上述幾位進階将領之外,犧牲于北韓戰場上的進階将領還有炮兵第8師師長王珩、20軍後勤部長喻永清、12軍35師師副師長蔡啟榮、20軍58師參謀長胡乾秀以及40軍118師參謀長湯景仲等人,他們無一不是戰場之上的英雄。但讓人痛心的是,他們犧牲之時,大多隻有30多歲,這樣年輕的生命就完結于北韓戰場之上,但是他們的心中從未後悔。

北韓戰場上犧牲的多位志願軍進階将領,最大也才44歲,太可惜了

很多人常常評論抗美援朝的價值,意見不一。在我們付出諸多傷亡的情況之下,取得了北韓戰争的勝利,完成了我們的既定目标,這是當時上少有國家能夠做到的。因為作為一個新成立的國家,敢于挑戰強國,本身就是一種風險。而我們能夠取得最終勝利,正是因為諸多英雄兒女的存在,用他們偉大的生命換來了來之不易的戰果,他們理應得到尊敬。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