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白楊 北京報道
中國雲計算市場迎來一朵新的雲。
12月2日,火山引擎正式釋出全系雲産品,包括雲基礎、視訊及内容分發、資料中台、開發中台、人工智能等五大類、共計78項服務。
火山引擎,是位元組跳動旗下面向B端技術服務品牌,于今年6月正式亮相。11月初,位元組跳動進行組織架構調整,火山引擎進一步更新為位元組跳動企業級技術服務業務闆塊。
從一個業務品牌,更新為公司六大業務闆塊之一,火山引擎在位元組跳動的戰略地位顯然得到了提升。而在繼資料層和應用層産品釋出之後,又推出全系雲産品,這也補足了火山引擎To B服務的最後一塊版圖。
根據IDC釋出的《中國公有雲服務市場(2021上半年)跟蹤》報告,2021年上半年中國公有雲服務整體市場規模(IaaS/PaaS/SaaS)達到123.1億美元。其中,無論是在IaaS市場還是在IaaS+PaaS市場,阿裡雲、騰訊雲、華為雲都牢牢占據了前三的位置,共同占據了六成的市場佔有率。
而伴随着“位元組雲”的誕生,意味着這家中國過去十年發展速度最快的網際網路公司,繼C端市場之後,在B端市場也将向其他網際網路巨頭發起全面挑戰。
至于位元組跳動要做一朵什麼樣的雲,火山引擎總經理譚待表示,火山引擎将始終堅持三個關鍵理念:第一,做技術驅動、極緻成本效益的雲;第二,做業務價值驅動的雲;第三,做開放共享的雲。
成本效益or價格戰?
譚待稱,雲是數字化時代的水電煤,正因如此,隻有極緻的成本效益,才能讓更多企業更便捷、更平等的使用雲計算。然而,“成本效益并不意味着價格戰,相比于短期的商業政策,隻有通過技術手段實作的長期成本效益提升,才是穩定和可持續的”。
基于這一點,火山引擎提出要從技術優化和資源共享兩個層面來不斷疊代。
首先是技術優化。譚待認為,極緻成本效益不僅僅來源于單點的性能突破,更需要從資料中心、基礎硬體到業務場景的端到端優化。
比如在資料中心領域,能耗是首要問題。火山引擎通過落地先進的制冷、配電及控制技術,可将定制資料中心年均PUE做到 1.16。
在雲基礎架構上,火山引擎則一直在堅持全棧自研、軟硬一體的協同設計,覆寫了從計算,到存儲,到網絡的各個環節。
場景優化方面,以視訊業務為例,提升使用者觀看的視訊畫質同時又降低播放帶寬成本,似乎是一個悖論,但通過火山引擎的視訊雲編碼器,則可以針對網際網路中各種視訊場景,給出最優的編碼參數集合,再經過火山引擎獨家的VQScore算法進行畫質調優,實作了使用者享受優質畫質的同時,播放成本也能降低20%以上。
除了技術優化,火山引擎追求極緻成本效益的另一個途徑是資源共享。譚待提出,雲計算的核心價值,應該是共享經濟,而不僅僅是“分時租賃”。是以在這方面,火山引擎采取了與位元組跳動完全同源的雲基礎架構。
在譚待看來,同源,有兩個重大意義:一是穩定,“這套基礎架構支援着位元組體系的超大規模負載,包括超過100萬台伺服器,每天70PB的新增存儲以及1000萬以上的實時容器,7X24小時保障服務”;
另一個則是成本,“在位元組内部,我們已經實踐了在離線大規模混合部署,全局資源使用率達63%。而由于頭條等龐大業務也在火山引擎上,通過與這些資源的混合排程,火山引擎的每個客戶也能享受到高使用率帶來的低成本收益”。
譚待稱,過去幾年裡整個雲計算行業在高速發展,但同時也可以看到一些案例,有一些大型企業因為成本效益問題,上雲後又開始下雲,甚至有一種說法,認為伺服器超過10萬台,自建就比上雲成本低,這也被稱作“十萬台魔咒”。
而譚待認為,作為共享經濟和規模經濟的代表,因為成本而讓任何一家企業“下雲”,都是雲産業沒有充分發展的表現。是以打破“十萬台魔咒”,也是“位元組雲”期望解決的一個重要問題。
樹标杆是下階段重心
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譚待談及“差異化”問題時表示,火山引擎提出要做業務價值驅動的雲,實際上就是差異化的内容。“因為如果隻是底層的産品,大家的差異性不會太強,隻有雲和業務結合的時候,才能展現出差異化”。
在其看來,雲計算已經從“基礎設施的資源平台”逐漸變為“企業應用的創新平台”,“雲必須要和業務場景深度結合,才能真正助力客戶創新與轉型”。
事實上,“業務價值驅動”也是目前市面上所有雲服務廠商共同追求的目标,因為隻有真正為業務帶來價值,企業才會為之買單。而不同廠商之間的差異,則展現在各自的優勢領域。
在分享中,譚待舉了三個例子,分别是“雲+體驗”、“雲+資料”以及“雲+智能”。其中,“雲+體驗”代表着内容與互動,包括内容創作、内容存儲與分發、内容加工、内容推薦等。
而“雲+資料”代表着資料驅動,這是位元組跳動的一個核心産品理念,已被廣泛應用在位元組跳動大大小小的業務當中;“雲+智能”則代表人工智能,這也是位元組跳動的強項。
雖然這次火山引擎釋出的服務能力還有很多,但在沒有更多客戶案例的情況下,上述這些經過位元組跳動産品尤其是抖音實踐過的,無疑會更容易說服客戶。
在此基礎上,譚待向記者表示,未來三年,火山引擎最重要的目标就是打造一些标杆客戶,與他們做深度合作。
至于火山引擎的最後一個産品理念——開放共享,譚待稱,據火山引擎判斷,行業即将進入以應用為中心的多雲時代。
“多雲”的好處展現在兩方面:一是可以降低客戶對單一廠商依賴,從合作方層面避免綁定風險;二是可以博采衆長,在不同的雲上使用各家雲廠商的核心優勢。而對于位元組跳動來說,“多雲”則意味着更多的市場空間。
不管怎樣,位元組跳動已經在雲計算市場邁出了關鍵的第一步。譚待也強調,雲是一場馬拉松,唯有決心與耐心兼具才能取得成功,而火山引擎将以10年為期,堅持做難而正确的事情。
然而,與C端市場的競争相比,B端市場要更加殘酷,因為To B服務涉及的都是各個公司的核心利益,依靠C端的營銷打法肯定無法獲得B端使用者的信任,最終還是要靠硬實力說話。是以,“位元組雲”能否在中國雲計算市場站穩腳跟,也需要由市場來回答。
更多内容請下載下傳21财經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