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公衆号和頭條号同時釋出
文章精簡後制成的短視訊:西瓜、抖音和哔哩哔哩釋出

2019年1月,我建立了我的公衆号,兩年多的時間内筆耕不辍,最多的時候一周寫了十四篇原創文章,現在的更新頻率是一周一篇長篇,從無斷更,已寫了300多萬字,内容主要是時事政治、國際關系、曆史、文化、宗教、哲學、金融、宏觀經濟和地産等領域。我在此處已釋出的長篇,後續篇章可以去我公衆号先睹為快,搜尋侃侃亂侃即可。
我目前在頭條号上發的文章已經超過了一百四十篇,可以點選這個《彙總貼:所有文章的直達連結》,更為便捷地選擇自己想看的内容,有個别篇章隻有上篇,那是因為下篇被禁了,感興趣的朋友隻能去我公衆号看了。
人獨自來到人世
又獨自離開人世
生而孤獨
死而孤獨
無論親情愛情友情或其他情
皆無一人能百分百對外袒露
總有一個角落隻對自己開放
擅于獨處者皆内心堅強自主
隻因不需他人來促使你快樂
孤獨不代表自閉且心情低落
我倡導的是歡快地孤獨玩耍
自己獨處都能樂趣無窮到底
獨處更易于思考且精神集中
學會面對人皆是獨立之個體
降低個人精神對外之依賴感
是提高幸福感不二法門之一
受幹擾因素越小生活越純粹
越純粹者會使靈魂更加清澈
越清澈者是非觀越是清明淨
越清明淨者自然心地越善良
越善良者越會關心世間人事
越關心者越明白世人皆苦難
越明白者越了解萬事不強求
越不強求者越容易了解他人
越了解者越喜歡孤獨地思考
皆因曲高和寡他人難以明了
其實也沒想寫成上面這種格式,隻是怕寥寥幾語,連着排列就隻能是短短的一小段話,可是排成上面這種形式後,又有點犯了強迫症,一行字數少一個縮進,或多一個突出,就會看得不舒服,隻能斟酌用詞,確定字數相同,這也造成了另外一個問題,就是無法完全地表達我想說的,既然上面整齊地排列出了基本意思,這裡我就可以不管文字格式,再用更随性的方式補充一下我的觀點。
今天在看天才簡史,看到一句話 ——“這是一個娛樂至上的年代”,莫名地心中有一些悲涼,幾百年前的科學家們,充分地利用好每一天的時間。偉大的數學家歐拉,因為過度勞累,在失明前都堅持不休息,抓緊時間把所有公式抄寫在黑闆上,為了在失明後能讓子女們能用他的口述進行記錄。而短視訊如抖音、快手等的快速普及與活躍使用者數的激增,更能反應出這類使用者對于時間消費的觀念。視訊不能長,耐心有限,内容要好笑,娛樂至上,是以現在的療愈經濟才會越來越受青睐。太多的人需要各種娛樂來使自己快樂,哪怕隻是短暫的,調查發現,那是因為現代人的焦慮感越來越嚴重,在生活中有太多難以企及的目标。
而我希望通過講述——“樂在孤獨”這一理念,讓更多人能通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人生,進而降低焦慮感。心理學其中有一塊是對自我滿足感的研究,我發現自我滿足感越是高的人,幸福指數越是高,世人皆不同,有人愛才,有人愛财,對生活要求的不同,期望值和擷取值差異越大,越焦慮,越難自我滿足,越不快樂。而孤獨地與自己獨處,能讓人更少受外物影響地冷靜思考,評估自己的性格與現有能力,進而明白如何改善和提高,多問問自己——“你想要過什麼樣的人生?”
這幾年我一直給很多認識或者不認識的人提供咨詢,也不能說是心理咨詢,畢竟我沒有心理醫生執照,更偏向國外的“life coach”人生導師,都是義務性質,是做我身為佛教徒的一種功德和修行,很多朋友也建議,開個直播可以幫助更多的人,但是我一直猶豫,因為直播平台主要都是偏娛樂為主,是以也就沒啟動,就先用公衆号開始我的普惠修行。
在給衆人做咨詢的過程中我發現,很多年輕人對人生都挺迷茫,而當我問對方,你想過什麼樣的人生時,有些人是從來沒有想過,有些人在我問完後,能給我 一個答案,但依然能聽出這是一個很短期的目标、而我更期待的那種答案,至今沒有聽到過,也許我要的那種答案,想明白的,已經有答案的人也就不會迷茫了,自然不會來問我。那我想要的是什麼樣的答案呢?就是明确知道自己想要什麼,不是一個月薪的期望數值,不是買房,或是和什麼樣的人結婚,或是開什麼公司,而是更形象的一種精神生活狀态,你要如何到達精神上的平靜和滿足?
這沒有一個标準答案,但有一些參考标準,我個人認為的,就是當你成年以後,不管你在物質上的擷取如何,你坐在你的書桌前,一個人靜心思考,都能對當下的你非常滿意,對生活積極樂觀,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對世界上的天災人禍會有同理心,不會做鍵盤俠,不會對認識或不認識的人發洩自己的情緒,你可以很少感到大喜,但要有悲憫之心,你可以不用整天笑口常開,但不要易怒。心境平和且淡然,滿足并感恩。說個更極端的,就算你明天離開人世了,你都不會覺得留有很大遺憾。對人生每一個階段的滿足,說明你已盡全力,既已盡全力,仍達不到,那是運,是命,接受就好,因為你無法改變外部環境,唯一能改變的隻是你自己。你是否已盡力?
明白人生而孤獨,就會對很多人來人往淡然了。我也時常勸身邊帶孫輩的長輩們,每一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不要對後代過度地溺愛,你的溺愛其實有時候是為了在孫輩身上得到别樣的偏愛回報,希望他們能喜歡你多過喜歡你的親家,多過喜歡他們的父母,可是孫兒們自會長大,長大後的他們不會再對你如此依賴,你能陪伴他們的,隻是他們最需要你的那個階段。
就像夫妻的分手,夫妻的離婚,父母的離開,子女的長大,每個人都是一個人在世上走着,所有人與你的相遇再分開都是暫時的,沒有一個人能從你出生陪到你老死,都有着先來後到,人生就是一個個短暫的相遇串聯而成,差別隻是有些人留得久一點,有些離開得早一些。是以我覺得,明白了這點後,你會花更多時間去充實你的内心,愛讀書的人不會怕寂寞,搞研究或創作的人都喜歡孤獨,因為獨處不會被打斷思路。
一個人能靜得下來,一群人也能熱鬧得起來,生活有着多樣性,内心淡然平靜些,自然幸福感提升,少一點攀比心,少一點幸災樂禍,生活是自己的,而不是活在他人眼中的。真正關心愛護你的人,不會在乎你是否功成名就,隻會在乎你是否快樂或難過。在乎你功成名就的人,多半是對你有所圖的人,那也不是你真正的朋友、或夫妻、或親戚。
那請好好明白孤獨、享受孤獨、豐富内心!
願世界更好,苦難更少,幸福的人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