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揭秘」千年帝國的滅亡,竟與一扇門有關

「揭秘」千年帝國的滅亡,竟與一扇門有關

君士坦丁堡(今伊斯坦布爾)的古城牆

東羅馬帝國,也稱拜占廷帝國,原為羅馬帝國東部領土。在公元四世紀羅馬帝國東西分治以後,逐漸成為新政權,以希臘及小亞細亞西部(今土耳其西部)為核心地區。

帝國共曆經93位皇帝,在鼎盛時期疆土橫跨亞歐非三大洲。而後,在瘟疫以及外族入侵的影響下,帝國從11世紀起實力日衰。最終,在1453年的5月29日,首都君士坦丁堡(今土耳其伊斯坦布爾)被奧斯曼土耳其帝國攻陷,曆時一千四百餘年的帝國就此滅亡。

今天,讓我們跟随曆史的腳步,一起來重溫帝國最後的歲月。

「揭秘」千年帝國的滅亡,竟與一扇門有關

聖索菲亞大教堂,原建于拜占庭帝國時期,在帝國滅亡後被改為一座清真寺

1451年,年輕的穆罕默德二世子承父位,成為新的土耳其蘇丹。

這位年輕的領袖,似乎生來就是為戰争打造的:他見多識廣、野心勃勃,充滿激情的同時又為人狡詐。他曾夜以繼日地研究各種戰略,而目的隻有一個,那就是把君士坦丁堡,這座世界古都據為己有。

他的父輩已經在戰争中使歐洲人節節敗退,而他立志要超越前輩們。對征服這個千年帝國的首都,他志在必得。

「揭秘」千年帝國的滅亡,竟與一扇門有關

穆罕默德二世(1432 - 1481)

默罕默德二世的掌權無疑讓拜占庭人感到震驚與惶恐。

現在的帝國早已不比當初。曾經,拜占庭帝國帝國幅員遼闊:從波斯延伸到阿爾卑斯山,從亞洲的沙漠伸展向北非海岸。而如今,在外族的不斷入侵下,帝國的領土隻剩下首都君士坦丁堡及其周圍一小片領土了。

誠如後世的一位作家所說,當時的拜占庭帝國隻是一個“沒有身體的腦袋,一個沒有土地的首都”。

當默罕默德二世摩拳擦掌,準備向君士坦丁堡發動進攻前,這座城市的命運似乎早已寫下。

「揭秘」千年帝國的滅亡,竟與一扇門有關

拜占庭帝國曆史疆域(紅色與橘色),綠色為帝國末期的領土

兩軍的實力對比相當懸殊:拜占庭守軍共有7000人,而土耳其軍隊則超過10萬人,這其中包括了奧斯曼帝國最先進、最精銳的部隊——土耳其新軍。

也許唯一能讓拜占庭人感到一絲安慰的是他們的城牆。

君士坦丁堡整體呈三角形,面向海洋的兩側由結實的石牆保護,面向陸地的一側又有極其完備的防禦工事,再輔以七公裡長的城牆,固若金湯。在帝國數個世紀的經營下,這座城市抵擋住了蠻族一次又一次的進攻,守護了帝國的命脈,就連當時最先進的火炮和撞城杵都對這麼嚴密的防守無能為力。

「揭秘」千年帝國的滅亡,竟與一扇門有關

君士坦丁堡防禦示意圖

面對這個情況,穆罕默德二世做出了一個大膽的決定:研發新的大炮!

為此他找到了一位名叫俄本的匈牙利工程師,此人号稱是制造大炮的專才。有意思的是,俄本曾經是拜占庭的工程師,因為帝國末年财政枯竭,支付不起研制新型火炮的費用,他便轉而投到穆罕默德二世的麾下,而後者有充足的财力支援他的研究。

俄本成功了。這是一種巨型大炮,八米多長,直徑約75厘米,能發射544公斤的炮彈。開火時,聲音震耳欲聾,帶着火焰的炮彈一下就可以把城牆摧毀。

默罕默德二世大喜過望,馬上下令用這種大炮來裝備炮兵部隊。

「揭秘」千年帝國的滅亡,竟與一扇門有關

俄本的“超級大炮”

圍攻開始了。

巨大的火炮一次次撕裂君士坦丁堡的城牆。因為技術原因,這種火炮每次上彈就需要3個小時,攻擊的效率大大降低,但炮彈給城牆帶來的損壞是不可避免的。在被圍困的處境下,城内的人無計可施,隻能趁天黑後用木栅欄來填補空缺處。

盡管如此,土耳其人還是遭到了頑強的抵抗,他們的沖鋒根本無法突破拜占庭的防線。

一些土耳其将領有點不耐煩了,但穆罕默德二世十分堅定:他像着了魔一樣,堅持将進攻推進到底,不達目的不罷休。

為了更加徹底地包圍君士坦丁堡,穆罕默德二世采用了一個足以寫進史冊的計劃。

由于拜占庭的攔海鎖鍊,土耳其軍隊一直無法控制金角灣(如下圖所示),是以默罕默德二世決定把船從陸上“拖”入金角灣。

他先通過火炮吸引防守軍隊的注意力,同時命人在佩拉修建一條船槽,友善船隻在路上的運輸,并在海岸附近集結了一批船隻。經過長時間準備後,他趁夜間将70艘船拖入金角灣。

第二天早晨,當拜占庭人看到土耳其艦隊在金角灣海域航行時,他們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驚愕之餘,深深的絕望籠罩在城市的上空。

「揭秘」千年帝國的滅亡,竟與一扇門有關

君士坦丁堡示意圖,土耳其艦隊由北部佩拉進入金角灣

随着時間的推移,城内的拜占庭人也越來越緊張。他們知道,如果不向外界求援的話,君士坦丁堡的淪陷是不可避免的。

在正式的戰争打響之前,他們就向羅馬的教廷請求過救援,可教廷在派出四艘船隻以後便音信全無。于是,他們又派出了12人去打探消息。這12人冒着生命危險穿過了土耳其人的封鎖,可結果卻令他們大失所望:教廷因為内部沖突早已亂成一團,意大利境内王國紛争,誰也無暇顧及被包圍的君士坦丁堡。

拜占庭被遺忘了,徹底陷入了孤立無援的境地。

随着奧斯曼的包圍圈愈發收緊,最後總攻的時刻也越來越臨近。

5月29日早上,奧斯曼土耳其軍隊發動最後的進攻。第一波攻勢由訓練不足的輔助部隊執行,目的是消耗敵人的體力,削弱防守力量。

随後,第二波訓練有素、紀律嚴明的軍隊開始沖擊拜占庭的防線,此時的守城将士已經略顯疲态,但在激烈的争鬥後,總算沒有讓敵軍登上城牆。

在連續兩輪的進攻後,穆罕默德二世親自率領最精銳的部隊——土耳其新軍——發起了最後的沖鋒。這時,拜占庭帝國的皇帝——君士坦丁十一世——也登上城牆參加戰鬥。這是決定曆史的一戰,雙方都拼盡了自己的全部力量。

「揭秘」千年帝國的滅亡,竟與一扇門有關

最後的決戰

可曆史總喜歡跟人類開玩笑。

就在兩軍正打得如火如荼的時候,幾個遊蕩的土耳其士兵在城牆的隐蔽處發現了一扇小門,也就是所謂的“科克波塔門”。令他們驚奇的是,這扇小門竟然是敞開的,直接通向城市的心髒!

科克波塔門在和平時期是步行者的“小道”。在其他城門都關閉後,行人依然可以由這扇門進入城市内。

但現在是戰争時期。

那幾個土耳其士兵馬上叫來了增援部隊,不費吹灰之力便進入了城市。

當守軍驚恐地發現自己已經腹背受敵時,他們再也支撐不住了,紛紛開始潰逃。土耳其軍隊随即如潮水般湧入君士坦丁堡。

大勢已去,抵抗已經無濟于事。君士坦丁十一世奮戰到最後一刻,在巷戰中被殺。他像一位真正的末代皇帝一樣,充滿尊嚴,與自己的帝國共存亡。

土耳其軍隊随即展開了大肆的掠奪,城内血流成河。聖索菲亞大教堂的十字架也被撤下,變成了清真寺,正式宣告了拜占庭帝國的終結。

「揭秘」千年帝國的滅亡,竟與一扇門有關

穆罕默德二世進入君士坦丁堡

拜占庭帝國與奧斯曼土耳其帝國的對抗,實際上是東方文明和西方文明,基督教和伊斯蘭教的對抗。這樣一場宏偉的戰争,竟因一扇被遺忘的小門決定了其結果,令人唏噓不已。

也許,抛棄了它宏觀的表面,曆史就是有一個個微小的瞬間組成的,正如奧地利作家茨威格所說,“惋惜也無法讓那決定性的瞬間重返,千年的努力也難以彌補那片刻的錯失”。

今天的分享就到這裡,感謝大家的閱讀。如果喜歡我的作品的話,希望可以多多支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