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東漢末年:十常侍之亂

作者:難受啊845

中平六年(189年)四月,漢靈帝得病,靈帝有皇子劉辯和劉協兩人,漢靈帝認為劉辯為人輕佻,缺乏威儀,想立劉協,但猶豫未決。于是在病重之際,把劉協托 付給西園軍首領宦官蹇碩。 四月十一日,漢靈帝在南宮嘉德殿逝世。蹇碩當時在皇宮中,想先殺皇後之兄大将軍何進,然後立劉協為皇帝。他派人去接何進要與他商議事情,何進即刻乘車前往。蹇碩的司馬潘隐與何進早有交誼,在迎接他時用眼神示意。何進大驚,馳車抄近道跑回自己控制的軍營,率軍進駐各郡國在京城的官邸,聲稱有病,不再進宮。 四月十三日,何進擁皇子劉辯即帝位,是為漢少帝。當時劉辯年僅十四歲。尊其母何皇後為皇太後。何太後臨朝主持朝政,大赦天下。實權落在何進手中。 何進既已掌握朝政大權,怨恨蹇碩想謀害自己,暗中計劃欲将他殺死。中軍校尉袁紹通過何進的親信門客張津,勸說何進将所有的宦官一網打盡。何進因袁氏曆代都有人作高官,袁紹與其弟虎贲中郎将袁術又為天下豪傑所擁戴,是以相信并任用他們。又廣泛征聘有智謀的人士何颙、荀攸及河南人鄭泰等二十人,何颙被任為北軍中侯,荀攸為黃門侍郎,鄭泰為尚書,把他們都作為自己的心腹。 蹇碩心裡疑慮不安,寫信給中常侍越忠、宋典等人說:“大将軍何進兄弟控制朝政,獨斷專行,如今與天下的黨人策劃要誅殺先帝左右的親信,消滅我們。隻是因為我統率禁軍,是以暫且遲疑。現在應該一起動手,關閉宮門,趕快将何進逮捕處死。”中常侍郭勝與何進是同郡之人,何太後及何進能有貴寵的地位,他幫了很大的忙,是以他親近信賴何氏。郭勝與趙忠等人商議後,拒絕蹇碩的提議,而把蹇碩的信送給何進看。四月二十五日,何進令黃門令逮捕蹇碩,将他處死,于是把禁軍全部置于自己指揮之下。

東漢末年:十常侍之亂

十常侍

骠騎将軍董重與何進互争權力,宦官們依靠董重做為黨援。靈帝生母董太後每次想要幹預國家政事,何太後都加以阻止。董太後感到憤恨,罵道:“你現在氣焰嚣張,是依仗你的哥哥何進!我如指令票騎将軍董重砍下何進的人頭,隻是舉手之勞!”何太後聽到後,告訴給何進。五月,何進與三公共同上奏:“董太後派前中常侍夏恽等與州、郡官府互相勾結,搜刮财物,都存在她所住永樂宮。按照過去的貫例,藩國的王後不能留住在京城,請把她遷回本國。”何太後準許了這一奏章。辛巳(初六),何進舉兵包圍了票騎将軍府,逮捕董重,免除他的職務,董重自殺。六月初七,董太後又憂又怕,突然死去。從此以後,何進一家失去民心。 袁紹向何進建議說:“從前窦武他們想要消滅宦官,反而被宦官所殺害,隻是因為消息洩露。五營兵士一向畏懼宦官的權勢,而窦氏反而利用他們,是以自取滅亡。如今将軍兄弟同時統帥禁軍勁族,部下将領官吏都是俊傑名士,樂于為您效命,事情全在掌握之中,這是天賜良機。将軍應該一舉為天下除去大害,垂名後世,不要錯過這個機會!”何進于是向太後建議,請求全部撤換中常侍及以下的宦官,委派三署郎官代替他們的職務。 但何太後不答應,說:“從古至今,都是由宦官來管理皇宮内的事情,這條漢朝的傳統制度,不能廢掉。何況先帝剛剛去世,我怎能衣冠整齊地與士人相對共事呢!”何進難以違背太後的意思,打算暫且誅殺最跋扈的宦官。袁紹認為宦官最親近太後和皇帝,百官的奏章及皇帝诏命都由他們來回傳遞,現在如果不徹底除掉,将來一定會有後患。但是何太後的母親舞陽君和弟弟何苗多次接受宦官們的賄賂,知道何進要消滅宦官,屢次向何太後進言阻止,又說:“大将軍擅自殺害左右近臣,專權獨斷,削弱國家。”何太後心中疑慮,認為他們的話有理。何進新近掌握重權,但他一向對宦官們既尊敬又畏懼,雖然羨慕得到除去宦官的美名,但心中不能當機立斷,是以事情拖下來,久久不能決定。

袁紹又為何進出謀劃策,勸他多召各地的猛将和英雄豪傑,讓他們都率軍向京城洛陽進發,以此來威脅何太後,何進同意了這一計劃。主簿陳琳勸阻說:“民間有一句諺語,叫‘閉起眼睛捉麻雀’。像那樣的小事,尚且不可用欺詐手段達到目的,何況國家大事,怎麼可以用欺詐辦成呢?如今将軍身集皇家威望,手握兵權,龍行虎步,為所欲為。這樣對付宦官,好比是用爐火去燒毛發。隻要您發動,用雷霆萬鈞之勢當機立斷,發号施令,那麼上應天意,下順民心,很容易達到目的。然而如今反而放棄手中的權柄,去征求外援。等到各地大軍聚集時,強大者就将稱雄,這樣做就是所謂倒拿武器,而把搖桿交給别人一樣,必定不會成功,隻會帶來大亂罷了。”何進不聽。典軍校尉曹操聽說後笑着說:“在宮中服務的宦官,古今都應該有,隻是君王不應該給予大權和寵信,使他們發展到現在這個程度。既然要懲治他們,應當除去首惡,隻要一個獄吏就足夠了。何至于紛紛攘攘地征召各地部隊呢!假如要想将他們一網打盡,事情必然會洩露,我将看到此事的失敗。”

侍禦史鄭泰也勸谏說:“董卓為人強悍,不講仁義,又貪得無厭。假如朝廷依靠他的支援,授以兵權,他将為所欲為,必然會威脅到朝廷的安全。您作為皇帝國戚,掌握國家大權,可以依照本意獨斷獨行,懲治那些罪人,實在不應該依靠董卓作為外援!而且事情拖得太久,就會起變化,先前窦武之事的教訓并不久遠,應該趕快決斷。”尚書盧植也認為不應當召董卓,何進都不接受。鄭泰于是辭職而去,告訴荀攸說:“何進是個不容易輔佐的人。” 何進的僚屬王匡與騎都尉鮑信都是泰山人,何進讓他們回鄉去召募軍隊。又召東郡太守橋瑁屯兵成,讓武猛都尉丁原率領數千人進軍河内郡,焚燒黃河的孟津渡口,火光直照到洛陽城中。這些行動都以消滅宦官作為口号。 袁紹怕何進改變主意,便威脅他說:“沖突已經形成,行動迹象已經顯露,将軍還想等待什麼,而不早作決斷?事情拖得太久會發生變化,就要重演窦武被害的慘劇了!”何進于是任命袁紹為司隸校尉,假節,有不經請示就逮捕或處死罪犯的權力。又任命從事中郎王允為河南尹。袁紹命屬下的方略武吏去偵察宦官動靜,又催促董卓等人,讓他們派驿使緊急上奏,在奏章上聲稱要進軍到平樂觀。于是何太後大為恐懼,把中常侍、小黃門等宦官都罷免回家,隻留下一些何進所親信的人守在宮中。諸常侍、小黃門都去向何進請罪,表示一切聽從他的處置。何進對他們說:“天下動蕩不定,隻是由于厭恨你們。如今董卓馬上就要來了,你們為什麼還不早日各自回到自己的封國去!”袁紹勸何進乘此機會一網打盡,以至再三申明理由,但何進不許。袁紹又用公文通知各州、郡官府,假借何進的名義,要各地逮捕宦官們的親屬。

東漢末年:十常侍之亂

何進的密謀因時間太長,洩露了不少。宦官們感到恐懼,想改變局勢。張讓的兒媳是何太後的妹妹,張讓向她叩頭請求說:“我現在犯下罪責,理應全家回到家鄉。想到我家幾代蒙受皇恩,如今要遠離宮殿,心中戀戀不舍。我願再入宮侍候一次,得以暫時見到太後,趨承顔色,然後退到溝壑,死也沒有遺恨了!”這位兒媳向母親舞陽君說情,舞陽君又入宮向何太後說情。于是何太後下诏,讓諸常侍全都重新入宮服侍。 光熹元年(189年)八月二十五日,何進入長樂宮,奏告何太後,請求殺死全體中常侍。 張讓、段珪等商議說:“大将軍何進自稱有病,不參加先帝的喪禮,不送葬到墓地去,如今突然入宮,這是什麼意圖?難道窦武事件竟要重演嗎?”派人去竊聽何進兄妹的談話,獲知全部談話内容。于是率領自己的黨羽數十人,手持武器,偷偷從側門進去,埋伏在殿門下。等何進出來,就假傳太後的旨意召他。 何進入宮,坐在省。于是張讓等人責問何進說:“天下大亂,也不單是我們宦官的罪過。先帝曾經跟太後生氣,幾乎廢黜太後,我們流着淚進行解救,各人都獻出家财千萬作為禮物,使先帝緩和下來,隻是要托身于你的門下罷了。如今你竟想把我們殺死滅族,不也太過分了嗎!”于是尚方監渠穆拔出劍來,在喜德殿前殺死何進。張讓、段珪等寫下诏書,任命前太尉樊陵為司隸校尉,少府許相為河南尹。尚書看到诏書,覺得可疑,說:“請大将軍何進出來共同商議。”中黃門将何進的人頭扔給尚書,說:“何進謀反,已被處死了!” 何進部下的軍官吳匡、張璋在皇宮外,聽到何進被殺害,打算率軍入宮,但宮門已關閉。虎贲中郎将袁術與吳匡等共同進攻皇宮,用刀劈砍宮門,中黃門等則手持武器,防住宮門。适逢黃昏,袁術于是縱火燒南宮的青瑣門,想以此威脅宮中交出張讓等人。張讓等人到後宮禀告何太後,說:“大将軍何進的部下謀反,縱火燒宮,并進攻尚書門。”他們裹脅着何太後、少帝劉辯、陳留王劉協,劫持宮内的其他官員從天橋閣道逃向北宮。尚書盧植手持長戈站在閣道的窗下,仰頭斥責段,段驚恐害怕,于是放開何太後,何太後從視窗跳下,得以幸免。袁紹與他叔父袁隗假傳聖旨,召來樊陵、許相,把他們處斬。袁紹與何苗等率兵駐紮在朱譽門下,捉住趙忠等人處斬。吳匡等人一向就怨恨何苗不與何進同心,而且懷疑他與宦官有勾結,于是号令軍中說:“殺死大将軍的人就是車騎将軍何苗,将士們能為大将軍報仇嗎?何進部下都流着淚說:“願拼死為大将軍報仇!”于是吳匡就率兵與董卓的弟弟奉車都尉董旻一起攻殺何苗,把他的屍體扔在宮苑裡。于是袁紹關上北宮門,派兵捉拿宦官,不論老少,一律殺死,共二千餘人斃命,有人因為未長胡須而被誤殺。袁紹乘勢率軍進攻,掃蕩宮禁,有的士兵爬上端門屋,向宮内沖擊。

八月二十七日,張讓、段珪等被困宮中,無計可施,隻好帶着劉辯、劉協等數十人步行出門。夜裡,到達小平津。皇帝所用的六顆禦玺沒有随身帶上,沒有公卿跟随,隻有尚書盧植、河南中部掾闵貢夜裡到達黃河岸邊。闵貢厲聲斥責張讓等人,而且說:“你們如今還不快死,我就要來殺你們!”于是用手中的劍砍死數名宦官,張讓等又驚又怕,拱手再拜,又向劉辯叩頭辭别說:“我們死了,請陛下自己保重!”于是投河而死。 至此,十常侍之亂結束。 事件影響:十常侍之亂中,外戚與宦官同歸于盡,從涼州而來的軍閥董卓率先一步找到劉辯與劉協,并起了廢立之意。昭甯元年(189年)九月,董卓廢劉辯改立劉協為帝,不久又弑殺劉辯與何太後,袁紹、袁術、曹操、鮑信紛紛逃離洛陽,組成關東聯軍讨伐董卓,從此,各路諸侯并起,漢王朝名存實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