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書鑒03:很久很久以前|造浪者|女性主義有什麼用|行為投資者

作者:書單品鑒

1

很久很久以前,在某一個地方…

書鑒03:很久很久以前|造浪者|女性主義有什麼用|行為投資者

五篇華麗的、令人震撼的短篇小說!每一篇都自成一家的高明,而且所謂的本格推理是來真的。故事易讀很容易進入。大推!——《屍人莊謎案》作者 今村昌弘

不落俗套、瘋狂反轉!當日本民間傳說遇上推理,故事從此有了新的結局。“鬼”眼中的桃太郎、浦島太郎化身偵探、一寸法師的不在場證明、花開爺爺留下了死亡留言、誰都沒聽過的暗黑版仙鶴報恩……

一寸法師的不在場證據:一寸法師打敗惡鬼保護了公主。他靠打出小錘變大,心裡卻藏着一個計劃…… 花開死者的留言:老爺爺撒灰讓櫻花盛開。好心的他把城主的獎賞捐給了村裡,反而遭人殺害…… 鶴的反倒叙:村裡的青年收留了無處可去的阿通。為了感謝他,阿通織了一匹布。青年得知那種布能賣高價,就讓阿通再織更多…… 密室龍宮:浦島太郎救下一隻海龜,被帶到龍宮參加飲酒作樂的宴會。此時,伊勢龍蝦化身的伊勢卻被殺害了…… 絕海鬼島:桃太郎和他的夥伴上鬼島打鬼,最終獲得勝利。可是,真正的戰鬥才剛剛開始……

2

女性主義有什麼用?

書鑒03:很久很久以前|造浪者|女性主義有什麼用|行為投資者

蘇格拉底曾說過:“未經反思的人生不值得過。”

“日常人文課”想告訴你:人生無處不反思!哪怕是柴米油鹽的日常疑惑,也能從古往今來的人文大師那裡得到靠譜的解答和接地氣的建議。

哲學會幫助你升華靈魂。政治學會教你解讀世界和社會格局。女性主義能讓你看穿無處不在的性别歧視。經濟學會賦予你理性經濟人的思維模式。心理分析會使你更好地認識你自己。

翻開這套書,你将學會過一種經過反思的生活。

3

造浪者

書鑒03:很久很久以前|造浪者|女性主義有什麼用|行為投資者

試想一下,你每天可能都會幹的事情:

使用安迪·魯賓開發的手機作業系統,

連上因海蒂·拉瑪而發明的WiFi,

通過威廉·肖克利研發的半導體組成的晶片,

在伯納斯·李開發的網際網路上用拉裡·佩奇發明的搜尋引擎技術查資料,

或者用高锟發明的光纖看直播、拉裡·埃裡森的資料庫網上購物

......

你生活在網際網路大廈裡面,

但剛在提到的這些人物,你可能聞所未聞。

這些人:

他們是時代偶像,

是浪蕩玩家,是頭号黑客,

是偏執狂、冒險王,是我們最熟悉的陌生人。

他們中有人被矽谷CEO尊為教父,有人被全球通緝,

有人多次改變世界,有人為了知識共享舍了性命,

有人抱着酒瓶死去,有人為了移居火星傾盡财力……

如1997年蘋果公司的廣告語講的那樣,

你可以贊美他們,也可以反對他們,

懷疑或者诋毀他們,

但唯一不能做的事是:漠視他們。

因為是他們帶來改變,是他們推動人類向前。

不漠視他們的第一件事

——翻開本書,認識他們。

4

行為投資者

書鑒03:很久很久以前|造浪者|女性主義有什麼用|行為投資者

心理學如何使用投資行為更富有藝術性和科學性?這本書為投資者介紹了行為投資在投資活動中的應用。在行為投資中,我們的投資決策受社會學、神經學和心理學因素的影響,作者在這本書中分析了這些因素,并提出了提高投資回報和改善投資行為的實際解決方案。這本書使投資者全面審視自己的投資行為,并從行為投資的分析中提出完善投資決策過程,提高自我意識,并限制緻命投資錯誤的解決方法。

行為投資者會在做投資組合結構之前,對人性進行全面的審視。因為隻有我們了解了我們為什麼會以人類的方式做決策後,才能發現投資的線索。這本書由四個部分組成:第一部分是對合理的投資決策的社會學、神經學和生理缺陷的解釋。

投資者将會對外部效應如何以一種幾乎難以察覺的方式影響選擇有所了解,并開始了解這些壓力對投資選擇的影響。第二部分對影響投資行為的四種主要心理傾向做了闡釋。人類的行為無疑是複雜的,但在投資中,我們的選擇很大程度上是由這四個因素驅動的。第三部分提供了解決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的問題的方法,使投資者避開自負,降低對不可預測性的恐懼。第四部分提出了一個有别于目前流行投資方式的“第三種”投資方式。投資者将對流行的投資方式的心理基礎有更深入的了解,比如價值和動力,并了解為什麼所有類型的成功投資都以心理學為核心。這種“第三種”投資方式可能會颠覆目前流行的投資方法。

5

中日之間

書鑒03:很久很久以前|造浪者|女性主義有什麼用|行為投資者

《橫濱中華街(1894~1972):一個華人社群的興起》

世界各地有很多著名的華人聚居地,它們既反映了中華文化對外國人的強烈吸引力,也投射出外國對中國人的普遍刻闆印象。橫濱中華街就是這樣一個華人社群,它像民族“飛地”一般紮根在這個港口城市,挑戰着日本的單一民族神話。華人在橫濱的國際化程序中扮演的角色,以及他們作為少數族裔的社會地位,可以讓我們解析曆史情境中錯綜複雜的身份認同,洞察民族主義的建構和中日文化的底蘊。

《最後的大隊:蔣介石與日本軍人》

本書以近年公開發表的《蔣介石日記》為起點,作者野島剛锲而不舍地探索散落中國台灣、美國、日本三地的龐大資料,包括從未公開的《曹士澄檔案》,白團成員家書、日記等珍貴史料,同時透過對相關人士的缜密訪談,忠實描繪出“政治家蔣介石”最真實的面貌,以及日本軍事顧問團“白團”的實際活動情況,呈現了白團在“報恩”和“反共”的外表形象之下,更私密、更真實的人性一面。

《中日之間:誤解與錯位》

《大家》定位為常識性精英閱讀的系列讀物,旨在為讀者提供豐富的閱讀層次和内容價值,将那些最富洞見、最有價值并洋溢着美感的文字,集中呈現到讀者面前。同時,文章的選擇會注重新資訊、新觀點。每一本書都選擇一個主題,邀請這方面有名的寫作者和研究者撰文,多角度廣視野來論述。

《甲午兩甲子:憶與思》

今年是甲午戰争120周年,對于中國曆史而言,甲午戰争是一個重要的事件。本書邀請姜鳴、馬勇、姜建強、雷頤、張鳴、馮玮等人從甲午戰争中國戰敗的原因,對今日中國、日本的不同影響等視角出發重新審視這場戰争。借用馬勇老師的文章标題,各位專家的分析對于“我們今天應該怎樣了解甲午戰争”有重要的啟發。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