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亂世才女一生三嫁,歲月如何能靜好?

作者:烽火斷無煙

在陝西藍天縣三裡鎮蔡王莊村西北100米處,有一處名叫蔡文姬墓冢,高約8米,林木蔥郁,20世紀90年代,藍田縣在此處建文姬展覽館一座,将蔡文姬生平轶事和東漢末年社會的風土人情收錄于此。

亂世才女一生三嫁,歲月如何能靜好?

翻開曆史畫卷,讓我們穿越千年時光,一同去看看才女蔡文姬颠沛流離的一生。

文姬出身世家,九歲辨琴、博學能文、才貌俱佳,會書法、善辭賦、通音律是書香門第名副其實的白富美,也是大才子蔡邕膝下最惹人疼的小女兒;

這樣一個才、貌、性情俱佳的東漢女子,原本應該過着承歡父親膝下,得意心人,相夫教子的幸福生活。卻因一場戰亂,錯拿了現代女強人的劇本;走上了在黑暗絕望的亂世裡曆盡磨難、與命運抗争,最終修成一代才女的逆襲之路。

蔡文姬原本叫蔡昭姬,晉時因避司馬昭之諱,改字為文姬。作為一代才女,蔡文姬的出生也自帶光環。

小文姬完美地繼承了蔡邕的才華,天生記憶力超群,小小年紀就在音樂、書法、文學領域取得很高的造詣,成了遠近聞名的大才女。她還将女性史學家班昭作為自己的偶像,立志未來也能編撰書籍、留名青史。

随着年齡漸長,小文姬漸漸出落得美麗窈窕,長年翰墨琴音的浸潤,又讓她的氣質,比尋常女子多了幾分靈秀隽永。含着金湯匙出生、才貌雙全,又是妥妥的官宦世家閨秀。去蔡家求親的王孫公子絡繹不絕,蔡文姬絕對是當時婚戀市場炙手可熱的人物。

亂世才女一生三嫁,歲月如何能靜好?

作為家裡從小被寵到大的寶貝女兒,老爸蔡邕絕不肯委屈了她。左挑右選,最終選中了河東名門大族衛家的才子衛仲道。16歲那年,正值花季的蔡文姬披上了嫁衣。

這是她一生中少有的溫暖時光:衛仲道家學深厚,書法卓絕,少年夫妻感情頗好,志同道合,夫唱婦随;加上之前仕途起伏、幾經波折的老爸蔡邕被朝廷委以重任,正是春風得意。

誰知天妒姻緣,新婚不到一年,丈夫衛仲道就病死了。本該舉案齊眉,白頭到老的幸福生活就這樣戛然而止,因為沒有孩子,成了寡婦的蔡文姬頂着“克夫”的名聲,回到父母身邊,年紀輕輕成了寡婦,依然不幸,誰知,她一生的厄運,其實才剛剛開始。

當時各路英豪群雄逐鹿,原本賞識蔡邕的董卓被王允借呂布之手所殺,曾經春風得意的老爸,因為董卓的知遇之恩,在司徒王允面前為董卓求情,不料被處死在獄中,享年60歲。

真是造化弄人!短短幾年間,丈夫早亡,父親慘死,母親也在不久後撒手人寰,新寡的蔡文姬一下就沒了家,成了亂世中無依無靠的浮萍。

萬念俱灰,處于人生低谷中的蔡文姬萬萬沒想到,最大的苦難還在後面。

公元195年,董卓舊部和南匈奴混戰。戰火一直蔓延到文姬的家鄉,結果她遭遇了人生中最為殘酷的一場劫難一一和許多婦女一起被胡羌鐵騎帶到了南匈奴。

匈奴人殺人如麻,稍不順從,就被大肆辱罵,或者棍棒鞭子無情揮下,更有甚者以揮刀屠殺相威脅。秩序瓦解、朝生暮死,更是極大釋放了男人的獸性,何況是風俗更為粗鄙的匈奴。蔡文姬僅用一句“邊荒與華異,人俗少義理"來概括那段被蹂躏的經曆一一有多少不忍回首的難堪,無法細說的奇恥大辱,都和着血和淚,強揉進這十個字裡。

亂世才女一生三嫁,歲月如何能靜好?

這一年,她隻有23歲。

這些被掠奪來的人,都成為了匈奴的奴隸,而蔡文姬因為才華與美貌,被匈奴認了出來,随後被獻給了南匈奴的左賢王。然而,如果你以為蔡文姬從此成了左賢王妃,過着錦衣玉食的富貴生活,那你就大錯特錯了。即使成了左賢王的女人,連續生下兩個孩子,她卻連個妾都算不上。隻不過是匈奴頭領為了繁衍後代招之即來揮之即去的性奴!很難想象被俘匈奴長達12年,她過着怎樣慘無人道的生活?

午夜夢回,文姬依然會夢到中原,夢到父母,夢見兒時與父親在書房裡讀書辨琴,夢見新婚中與丈夫吟詩作對。

但,這樣的夢也越來越少了。。 . . . .

在交通不暢、通訊不便的漢代,她也隻能像世世代代被擄掠的女子一樣,在苦寒的北方紮根。夜夜吹響胡笳,撫慰自己千瘡百孔的心。

以為此生終将老死匈奴的蔡文姬終于盼來了春天。

多年混戰後,曹操率領大軍平定北方,中原政治形勢逐漸穩定。他得知昔日忘年之交蔡邕的女兒流落在南匈奴,深感憐惜,立即派使者到胡地,用千兩黃金和一雙白璧換回了文姬的自由。

等了十二年,聽到終于可以回歸故鄉,蔡文姬卻猶豫了。想到即将骨肉分離,她就肝腸寸斷,可把孩子帶走也絕無可能。回歸故土還是母子團聚?這些平凡人可以随便擁有的幸福于蔡文姬而言卻是兩難抉擇。最後,回家的念頭蓋過一切,她最終還是選擇了獨自離開。文姬借着胡笳的音律,将那種無以複加的痛楚,寫成了《胡笳十八拍》,為自己的匈奴生活畫上了一個句号。

亂世才女一生三嫁,歲月如何能靜好?

回到熟悉的家鄉,家園已毀,雙親俱亡,舉目無親的文姬不知何去何從。曹操于是把她賜婚給了同鄉的董祀,

然而這段婚姻一開始并不圓滿。不是所有人,都有肚量來接納她早已千瘡百孔的前半生。何況董祀才二十歲出頭,一表人才,通書史谙音律,本來該才子配佳人,卻被指了個三十多歲,生過兩個孩子的三嫁之女。換誰誰幹?他不過是難以違抗曹操之命,不得已娶了蔡文姬,給了她一處容身之所,又有何感情而言呢?

可即便如此,蔡文姬差一點又成了寡婦。婚後第二年,董祀犯罪當斬。

蔡文姬聽到丈夫要被殺頭後五雷轟頂,董祀雖說對自己冷淡,但是以禮相待,兩人相敬如賓。難道自己又要成為寡婦,過上孤苦無依的生活嗎?

蔡琰去找曹操給董祀求情。當時曹操正在宴請公卿名士,對滿堂賓客說:“蔡邕的女兒在外面,今天讓大家見一見。

”蔡琰披散着頭發光着腳,叩頭請罪,說話條理清晰,情感酸楚哀痛,滿堂賓客都為之動容。但曹操卻說:“可是降罪的文書已經發出去了,怎麼辦?”蔡琰說:“你馬廄裡的好馬成千上萬,勇猛的士卒不可勝數,還吝惜一匹快馬來拯救一條垂死的生命嗎?”曹操終于被蔡文姬感動,赦免了董祀。蔡琰為丈夫董祀求情時,天氣非常寒冷,曹操見蔡琰沒有穿鞋又披散着頭發,于是贈給蔡琰頭巾鞋子襪子。

曹操又問蔡琰:“聽說你家原來有很多古籍,現在還能想起來嗎?”蔡琰說:“當初父親留給我的書籍有四千餘卷,但因為戰亂流離失所,儲存下來的很少,現在我能記下的,隻有四百餘篇。”曹操說:“我派十個人陪夫人寫下來,可以嗎?”蔡琰說:“男女授受不親,給我紙筆,我一個人寫給你就是。”于是蔡琰将自己所記下的古籍内容寫下來送給曹操,沒有一點錯誤。

蔡琰回家後,傷感悲憤之餘作《悲憤詩》二首。

亂世才女一生三嫁,歲月如何能靜好?

因為《胡笳十八拍》和《悲憤詩》,蔡文姬被冠上了“天下第一怨女”的稱号。實際上,與其說蔡文姬是怨女,不如說她是強女。

她的一生,浸透了漢末亂世人命如草芥的時運,受盡命運的捉弄,經曆了别人幾輩子才能經曆的不幸。她有着雜草般的生命力和平凡女子所沒有的堅強,正是這份韌性,讓她在亂世中活成了一個奇迹。

即使戰亂的生活将一代才女的尊嚴和驕傲碾得粉碎,她也從未真正屈服過;

苦難激發了她的文學和音樂創作,在曆史上留下不可多得的文化财富,給“建安風骨”吹入了一股凄美陰柔之風。

正因如此,在那個隻屬于男人和皇族女性的東漢末年,才留下了蔡文姬獨一無二的倩影!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