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為政忠告》拜命第一〔凡六條〕——心誠愛民智無不及

作者:居才微觀典

【原文】赤子[1]之生,無有知識,然母之者常先意得其所欲焉。其理無他,誠然而已矣。

誠[2]生愛,愛生智。惟其誠,故愛無不周;惟其愛,故智無不及。

吏之于民,與是奚[3]異哉?誠有子民之心,則不患其才智之不及矣。

【意譯】嬰兒出生之時,沒有任何認識,然而做母親的常常能夠預先知道他需要什麼。沒有其他理由,隻是誠心實意愛子而已。

誠心實意産生母愛,母愛産生智慧。隻有誠心實意,是以母愛使愛子之心沒有不周至的;隻有偉大的母愛,是以智慧無處不在。

官吏對于老百姓,與這個道理有差别嗎?誠心實意有愛護老百姓的心意,則不用擔心其才智無處不在了。

【注解】

[1] 赤子:嬰兒。

[2] 誠:誠心。

[3] 奚:文言疑問代詞,什麼、哪裡;文言副詞,怎麼,為什麼。

【連結1】《為政忠告》又名《三事忠告》,由三部分組成。第一部名曰《牧民忠告》,完成于張養浩擔任堂邑縣令之時。第二部名曰《風憲忠告》,完成于張養浩擔任監察禦史之時。第三部名曰《廟堂忠告》,完成于張養浩擔任參議中書省之時。

【連結2】張養浩【元世祖至元七年(1269年)-元文宗天曆二年(1329年)】,字希孟,号雲莊,又稱齊東野人。

山東濟南曆城縣人,唐朝名相張九齡之弟弟張九臯第23代孫,元代著名散曲家,兼長詩文、政論。

元文宗至順二年(1331年),元朝廷下诏追贈張養浩摅誠宣惠功臣、榮祿大夫、陝西等處行中書省平章政事、柱國,追封濱國公,谥文忠。後人尊稱為張文忠公。

張養浩一生經曆了世祖、成宗、武宗、英宗、泰定帝和文宗數朝。年少才學出衆,被薦為東平學正。曆仕禮部、禦史台掾屬、太子文學、監察禦史、官翰林侍讀、右司都事、禮部侍郎、禮部尚書、中書省參知政事等。直言敢谏,曾因上書議論時政遭貶黜。後辭官歸隐,朝廷七聘不出。天曆二年(1329年),關中大旱,出任陝西行台中丞。是年,積勞成疾,逝 世于任上,享年60歲。

張養浩從擔任堂邑縣縣尹始,曆任地方和中央官員,是元代少數幾個官至宰相的漢人之一。

張養浩一生政績卓著,文章等身,以道德政事名于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