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齊白石這一生,貴人不斷。他的童養媳是他的第一個貴人

作者:醫療空間

《畫人傳》~第408篇

文/盧秀輝

齊白石(1864年1月1日—1957年9月16日),原名純芝,字渭青,号蘭亭,後改名璜,字瀕生,号白石、白石山翁、老萍、餓叟、借山吟館主者、寄萍堂上老人、三百石印富翁,祖籍安徽宿州砀山,生于湖南長沙府湘潭。

齊白石這一生,貴人不斷。他的童養媳是他的第一個貴人

齊白石說過:“我們家,窮得很哪!”

齊白石六歲,跟從外祖父周雨若讀書。十四歲,他為了生計,拜了雕花木工周之美為師學習謀生的手藝。為了學好雕花,他在做工之餘,學習《芥子園》。畫譜雖是殘本,可是對少年齊白石來說,是難得的藍本。齊白石二十四歲時,拜民間藝人蕭芗陔為師,學畫人像寫真。

齊白石二十五歲時,遇到了他生命中的第一個貴人胡沁園。當時,齊白石的雕花木匠的手藝已經在方圓幾十裡有名了。胡沁園精于詩、文、書畫,喜歡結交朋友,常常苦于應酬書畫。湖南喜歡以竹布為簾,講究的人家還找人在上面作畫寫字,胡沁園也常作此活。有一次,管家告訴他,他的客戶都去找一個叫齊白石的人畫了。胡沁園帶着管家來到白石鋪找齊白石時,他正在作畫,胡沁園站在後面觀看,覺得齊白石功力深厚,極具天賦,是可造之才,但是,明顯匠氣太重,缺乏文化。于是,胡沁園主動邀請齊白石去他家學詩學畫。齊白石《題借山圖》:

吟聲不斷出簾栊,斯世猶能有此翁。

畫裡貧居足誇耀,屋前猶有舊鄰松。

胡沁園給齊白石改名齊璜,字瀕生,号白石山人。齊白石深感胡沁園的知遇之恩,發憤學習詩書畫,在藝術上得到了突飛猛進的進步。胡沁園為了幫助家中貧寒的齊白石,常為他攬活,好讓他在生計上有所舒暢。胡沁園的知遇之恩,齊白石多年以後仍然念念不忘。胡沁園去世時,齊白石四十歲了,聞訊嚎啕大哭,特意趕畫了二十多幅畫,在胡沁園靈前焚化。齊白石說道:“他老人家不但是我的恩師,也可以說是我的生平第一知己。我今日略有成就,飲水思源都出于他老人家的一手栽培。”

齊白石這一生,貴人不斷。他的童養媳是他的第一個貴人

齊白石四十一歲時,開始了他一生中非常有意義地“五出五歸”的遊曆。第一次是應夏午诒邀請,于當年十月初動身北上,赴西安教畫。在西安3個月,又與夏午诒共赴北京,途中遊曆了華陰、弘農潤。在西安結識了樊樊山,樊樊山欲将齊白石推薦給慈禧太後充當内廷供奉,夏午诒也願意為他捐個縣丞,都被齊白石謝絕了。一直到來年六月,曆時九個月,才歸故裡。在家待了大半年後,于1904年春天,老師王闿運邀約他同遊南昌,過了中秋才回到家鄉。齊白石《畫華嶽圖題句》:

仙人見我手曾搖,怪我塵情尚未消。

馬上慣為山寫照,三峰如削筆如刀。

次年七月,開始了第三次遠遊,這次是桂林,直到1906年秋天才回到家鄉,在外逗留了一年多。來年春末,又遊欽州,住了半年多,到冬月下旬回到湖南故裡。兩個月後,出遊廣州,到秋天才回家,沒多久再次回到廣東,一直住到1909年九月才回家。這五次遊曆,對齊白石非常重要。雖然是為賣藝才跑的江湖,七年中,大部分時間都在外地。從此,他的視野更開闊了,他的心已不囿于一地,到齊白石五十五歲去北京前,他很少待在湘潭,而是跑遍湖南,與文人墨客一起詩畫唱和。

齊白石這一生,貴人不斷。他的童養媳是他的第一個貴人

1917年,齊白石五十五歲,湖南戰火不斷,鄉紳紛紛避難,這時的齊白石也是鄉紳了,在他也想避開鄉間的時候,樊樊山邀請他前往北京,他于五月十二日孤身來到北京求生。這次來北京,他結識了陳師曾,陳師曾是他藝術生涯中的另外一個貴人。可以說,沒有陳師曾的出現,就沒有後來齊白石在藝術上的巨大成功。數月後,湖南兵亂稍好,當他十月初十回到家鄉時,家裡已被洗劫一空。1919年三月,他再次來到北京,這次他決定長住。 妻子不舍得家産,還是沒有随行,并勸齊白石納妾。齊白石回憶:“我真有說不盡的感激。”

1919年,臨近中秋,妻子陳春君親自來北京給齊白石打理了迎娶胡寶珠的事宜。妻子陳春君是齊家的童養媳,二十歲和十九歲的齊白石圓房,為他生下了五個孩子。小妾胡寶珠為齊白石生了七個孩子。胡寶珠生最後一個孩子時,齊白石已經是七十六歲了。從此,齊白石南北兩個家,陳春君也于當年冬天回到了湖南鄉下。

齊白石這一生,貴人不斷。他的童養媳是他的第一個貴人

陳師曾名衡恪,是陳三立的兒子,是陳寅恪同父異母的兄長。1917年,齊白石來北京在琉璃廠南紙鋪挂單賣畫鬻印。陳師曾在琉璃廠看到了齊白石的印章,十分贊賞,認為齊白石一破浙、皖籠罩,另有氣象,特地到齊白石居住的法源寺去尋訪他。陳師曾當時任北京高等師範學校手工圖畫專修科國畫教員,在畫壇頗負盛名。對他的來訪,齊白石喜出望外。趕緊取出得意之作“借山畫卷”,請陳師曾品鑒。陳師曾細細看後,提出了自己的意見,他說齊白石的畫“畫格是高的”,但是,不夠精湛,需要變革。他特意賦詩一首,以示對齊白石的期望:

曩于刻印知齊君,今複見畫如篆文。

束紙叢蠶寫行腳,腳底山川生亂雲。

齊君印工而畫拙,皆有妙處難區分。

但恐世人不識畫,能似不能非所聞。

正如論書喜姿媚,無怪退之譏右軍。

畫吾自畫自合古,何必低首求同群。

1922年,陳師曾應日本畫家之邀赴日參加中日繪畫聯合展覽會。他帶去了齊白石的畫作100件,在展覽中深受好評,轟動一時,所有作品銷售一空。日本人特意赴北京,搶購齊白石在琉璃廠挂單的作品,齊白石也從此一舉成名。齊白石終其一生,提到陳師曾,都心懷感激,常常說道:“君無我不進,我無君則退”。1923年9月17日,陳師曾在南京病逝,齊白石數次題詩痛悼好友。

齊白石這一生,貴人不斷。他的童養媳是他的第一個貴人

1937年,長沙舒贻上給齊白石算命,說他“丁醜年脫丙運,交辰運”。1937年是丁醜年,這一年會有不詳之兆,齊白石聽信了,用了舒贻上之法以破之:農曆三月十二日戌時,念佛3遍,佩戴金器避開屬龍和屬狗的小孩即可。三月十二日這天,齊白石把他的三間北屋都用黑布蒙了起來,自己關在裡頭,過了戌時,齊白石出來宣布他七十七歲了。這是瞞天過海增壽法,齊白石從虛歲七十四增了三歲,成了七十七歲。這一年,日本人發動了七七事變,北平淪陷。齊白石《逢梅蘭芳》:

記得先朝享太平,草衣尊貴動公卿。

如今燕市無人識,且喜梅郎呼姓名。

1940年,農曆正月,齊白石的妻子陳君春去世,齊白石對陳君春是:“相處六十多年,我雖有恒河沙數的話,也難說盡貧賤夫妻之事。”雖然1935年齊白石攜妾胡寶珠返鄉省親時,見到七十四歲的老妻陳春君時,齊白石覺得“隻有我妻陳春君,瘦得可憐”。 三天後,齊白石攜小妾胡寶珠不辭而别。雖然齊白石的理由是“不忍和春君相見。” 其實,他知道自己嫌棄老妻了。當陳君春去世時,他真心想到老妻的好,想到老妻獨自在湖南撐持家業。時日本人常常登門求畫,齊白石貼出了“畫不賣與官家”的告白,謝絕見客,以此明志。

齊白石這一生,貴人不斷。他的童養媳是他的第一個貴人

抗日戰争結束後,齊白石又在琉璃廠挂潤格,恢複了賣畫刻印。十月,在南京、上海舉辦了畫展,200多張畫全部銷售一空。可是,“法币”貶值,200張換不到10袋面粉。

對齊白石來說,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後,他迎來了政治、藝術最鼎盛的時期。他擔任中央美術學院名譽教授;1950年,被聘為中央文史館館員;1953年1月7日,北京文化藝術界200餘人參加了“齊白石90歲生日慶祝會”,文化部授予齊白石傑出的人民藝術家稱号;擔任北京中國畫研究會主席;10月,當選為中國美術家協會第一任理事會主席;1954年4月28日,中國美術家協會在故宮博物院舉辦“齊白石繪畫展覽會”;8月,當選為全國人大代表。9月15日,出席首屆全國人代會;1956年4月27日,世界和平理事會宣布授予齊白石國際和平獎金,9月1日,在北京隆重舉行授獎儀式。周恩來總理親自到場祝賀;1957年5月15日,擔任北京中國畫院名譽院長。

齊白石這一生,貴人不斷。他的童養媳是他的第一個貴人

齊白石這一生,貴人不斷。他的“童養媳”,是他的第一個貴人,讓他家庭趨于和美;胡沁園也是他的貴人,讓他學會了作詩;王闿運也是他的貴人,讓他的畫有了文氣,不再炫以畫法;陳師曾是衆多貴人中最為齊白石倚重的,他徹底成就了齊白石;陸質雅也是他的貴人,從1922年在北京的夏午诒家中,第一次見面起,陸質雅陸續買了齊白石500多方印,真因為有陸質雅這樣的衣食父母,藝術家才能寄以生存。對齊白石有過幫助的人太多、太多,僅靠他一人努力,是無論如何達不到他所享受的高度。他更是從吳昌碩身上找到了自己的突破,他有詩表達他對吳昌碩的感激:

青藤雪個遠凡胎,

老缶衰年别有才。

我欲九原為走狗,

三家門下轉輪來。

1957年9月16日,齊白石在北京醫院逝世。9月22日上午在嘉興寺舉行公祭,周恩來總理等中央上司參加了公祭儀式。

齊白石的書法,早年學何紹基,四十歲後,在北京遇到了李筠庵,學《爨龍顔碑》《爨寶子碑》等碑版及仿清人金農,同時兼攻李邕。篆書取法秦诏版、《祀三公山碑》《天發神谶碑》《禅國山碑》等,晚年隸書取法《郙閣頌》《西狹頌》。他在書法學習上,随心所欲,以己用為主,沒有明确的一條線,不屑和于主流書體,他服膺李邕“似我者俗,學我者死”。主張學古人,得百分之七八十即可,他的書法不停地變法、求新,與時賢的書學道路迥異。他自己說:“餘行年六十,學書不成,以為書不必工,但能雅足矣”,

盧秀輝有《為齊璜白石歌》一首,詩雲:

齊君出鄉罶,詩文活水源。

五尺扁舟搖,畫士山水妍。

古來賢君子,憂樂斟者誰。

天涯孤蹤疏,安能飛心事。

木作十數年,老來唯硯田。

一生無大業,書畫得君笑。

與印相比鄰,活計由此珍。

北京怆惶中,餘技不值錢。

畫到濃豔時,大俗雅之擊。

大雅到俗處,此乃心戲嬉。

書能野狐号,令筆怎草草?

叩缶無弦望,任由山民老。

詩也引浮白,淚哭記時昔。

下裡俚語詞,遲晚固窮惜。

君生逢新春,雲垂濕舊秋。

花開年年香,水清日日流。

怎不令君喜無愁。

齊白石這一生,貴人不斷。他的童養媳是他的第一個貴人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