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紅色耀童心繪本故事》
編著者:《紅色耀童心繪本故事》編寫組
責任編輯:曾楊、李姗、陳詩懿、李思思
定價:120.00元
江西人民出版社出版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革命傳統教育要從娃娃抓起,既注重知識灌輸,又加強情感培育,使紅色基因滲進血液、浸入心扉,引導廣大青少年樹立正确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
今年是中國共産黨建黨100周年,黨的革命傳統是每個中國人的寶貴精神财富,加強革命傳統教育、愛國主義教育,才能把紅色基因傳承好,確定紅色江山永不變色。
你知道口罩們也會開大會嗎?
你知道小動物們也會好奇鐵路嗎?
你知道紅米和南瓜在争吵什麼嗎?
……
8個愛國主義故事,有來自曆史的傳承,也有源于現實的寫照。
和平幸福的生活來之不易,我們不能忘記革命精神和光榮傳統,要将堅強和不怕吃苦的精神繼續傳承發揚下去,譜寫新時代的篇章。
分冊介紹
《特殊的生日禮物》
文/尹秀麗(江西省南昌縣東新第一幼稚園)
由《小蘿蔔頭的故事》改編而成。故事以媽媽打石頭,攢下七顆豆子,送給小蘿蔔頭作生日禮物為主線,歌頌解放時期共産黨人為革命事業鬥争、不怕犧牲的英雄精神。小蘿蔔頭是我國最小的烈士,面對苦難,堅強不屈,從小對黨忠誠,是我們學習的好榜樣。
《雞毛信曆險記》
文/肖鳳蘭(江西省人民政府直屬機關保育院)
故事以雞毛信的視角,講述了小英雄海娃臨危受命,給八路軍送信的故事。别看三根小小的雞毛輕飄飄的,毫不起眼,但它們同樣也是曆史的見證者。它們和海娃一起與敵人鬥智鬥勇,最後順利地完成任務。
《十七棵青松》
文/陳文靜(江西省省直機關第六保育院)
江西瑞金華屋村的後山上,有十七棵高大的松樹,樹上挂着十七塊名牌,那是八十多年前,華屋村十七位青年壯士投身革命、離家前種下的。這十七位青年再沒能回到家鄉,他們的英雄故事被人們傳誦至今。
《一個吃不完的蘋果》
文/藍峰、傅佳慧(江西省人民政府直屬機關第二保育院)
故事通過防炮洞裡八位志願軍戰士和一個蘋果的鏡頭,在物質匮乏的情況下,把一個蘋果你讓給我,我讓給你,舍不得吃完的感人事迹。故事中将視角從戰場上轉出,描寫了偉大的、激烈的抗美援朝上甘嶺戰鬥,真實而又生動地反映了戰士們不怕流血、不怕犧牲,在危難關頭仍然為他人着想的優秀思想品質,歌頌了戰友間真摯的友情。
《襪子的故事》
文/汪琳、楊小芳(江西省南昌市紅谷灘雲溪幼稚園)
從襪子的視角出發,以襪子的口吻生動的講述了雷鋒同志勤儉節約,樂于助人的故事。雷鋒甘于奉獻一切,他把自己的汗水奉獻給了人民,把自己的精力奉獻給了事業,把自己的生命奉獻給了民族。故事中襪子拟人化的語言具有趣味性,并用自己的方式诠釋雷鋒精神存在的意義,引導兒童們學習雷鋒精神。
《舊址群裡的争吵聲》
文/程貝楊、尹巧(江西省井岡山市保育院)
深夜的井岡山舊址群裡,傳來一陣争吵聲。是誰在吵架呢?原來是紅米弟弟和南瓜姐姐,在為誰的祖輩功勞更大而争吵。盤子奶奶、筷子爺爺、小泥碗、籃子爸爸紛紛因為這争吵而回憶起過去的故事。在籃子爸爸的教育下,大家明白了幸福生活來之不易,也努力将井岡山精神傳承下去。
《天路》
文/陳莉、龔正(江西省南昌縣二幼教育集團)
故事以青藏高原鐵路為主題,通過高原動物們如藏羚羊、藏獒、雪豹、土撥鼠對于高原鐵路話題的觀察和認識,折射出修建高原鐵路的艱辛與偉大、祖國發展的日新月異,進而教育孩子從小樹立遠大理想,熱愛祖國。
《口罩大會》
文/金梅、朱娟、餘境(江西省八一保育院)
2020年,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打亂了我們每一個人的生活。疫情期間我們湧現出了一大批的英雄人物和事迹,他們是平凡的醫生護士、建築工、清潔工、志願者等等,他們在這場防疫工作中付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本書以口罩這個形象側面地講述這些平凡人的感人事迹,讓孩子們從中體會他們的奉獻精神,學會感恩和珍惜,并感受祖國的強大和生活的幸福!
如果你喜歡今天的文章
《親子》雜志介紹
國家新聞出版署推薦的全國優秀少兒期刊
20年品質保證
親子雜志社官方抖音号
編輯:鄧珊珊
稽核:李 姗、曾 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