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打破“募資小年”靜音,千億私募掀第三波吸金,淨值壓力下嗅到什麼機會?

作者:華爾街見聞

年尾之際,私募發行幾乎處于“靜音”狀态。

不久前,量化私募各種“封盤”消息不斷,背後多是募資結束後的另類宣傳,抑或是渴求新資金而做出“饑餓營銷”戰術。

今年,主觀多頭私募業績分化明顯,“放量”募資的機構屈指可數,多集中于上半年。

實際上,主打明星基金經理的選股型私募,年内在募資端并沒有明顯優勢,主要受制于市場“小年”境況。

投資情緒“低潮”之際,景林資産正在做募資沖刺。

這意味着,這家千億規模私募成為“吸金”貫穿全年的頭部機構,這個行業現象值得深究。

資事堂了解到,近日景林資産在多個管道進行路演,計劃為景林全球基金募集增量資金,預期募資規模40億-50億元人民币。

如果這次募資能達到上述目标,景林資産或成為唯一能貫穿全年“吸金”的主觀選股私募。

截至目前,景林資産受托管理規模超千億元人民币,旗下有蔣錦志、金美橋、蔣彤、高雲程多位基金經理,均單獨管理旗下基金。

複盤發現,今年3月份抱團股解崩之時,蔣彤在管道展開募資。

當時,蔣彤的産品最終募資規模達到120億元人民币。

今年7月,景林再次募資,推出旗下首隻FOF(基金中基金),在管道裡成為爆款,申購資金迅速破百億元。這隻FOF可以同時投向景林多個基金經理的産品。由于創始人蔣錦志管理的産品,多年來未開放接受新資金。而此次FOF會有部分資金投向蔣錦志的産品。

于是,大佬親手管理的“投資份額”就成為一種賣點。這次FOF發行募資規模再超百億元人民币。

疊加今年12月的最新募資,景林資産在一年之内掀起三波募資,與同業機構的發行形成對比。

今年權益市場可謂“小年”,先是一季度集中A股抱團股的資金散場,之後是7月港股開始大幅下跌。

縱觀主觀多頭私募,業績分化極為明顯,以景林、淡水泉為代表的千億私募,年内回撤明顯,百億私募陣營分化亦十分明顯。

這種市況下,選股型私募基金年内并不“好賣”,特别是與量化私募比較,更凸顯出募資之困。

一季度市場風格轉變後,頭部量化陣營迅速将政策切向中小盤,在二三季度享受了一波淨值的快速上漲。量化機構在業績扶搖直上時,通過代銷管道大量吸金。

但選股型私募,普遍集中持倉并控制換手率,重點投資的大消費、網際網路、醫藥等公司股價承壓明顯。

除了景林上述兩次募資順利之外,主觀私募中高毅鄧曉峰也出現爆款,6月份完成50億元募資。

其他主觀多頭私募都未曾出現如此量級的發行盛況。是以,年内更出現主觀私募募資“過億都難”的說法。

管道消息顯示,景林本次募資産品的基金經理是金美橋,他是景林的資深基金經理,也可謂這個機構内曝光度最低的人士。

履歷顯示,金美橋是景林合夥人,安徽大學學士。早年曾就職于鐵道部華豐會計師事務所、民生銀行、深圳正達信投資公司分析師、粵海證券(香港)分析師。

打破“募資小年”靜音,千億私募掀第三波吸金,淨值壓力下嗅到什麼機會?

據私募排排網,景林全球基金年内收益為-9.63%(截至10月29日)。

資料還顯示,這隻基金未來也規劃通過QDII及港股通等管道投資港股及美股市場,同時兼顧A股市場,在三個市場中尋找更具确定性及安全性的投資回報。

此外,該基金在市場估值水準比較極端的時候适度應用股指期貨或期權對沖系統性風險,鎖定收益率。

景林年内前兩次募資之是以順利,既有市場環境的因素,也有一些亮點的助理。

諸如蔣彤多年後罕見打開接受個人投資者資金;景林FOF屬于新産品類型,能實作一籃子投資。

但它們選擇在市場情緒相當散淡的2021年末,推出一隻波動度和進攻性都明顯的基金産品,顯然有其自己的戰略考慮。

業内推測,主要的動機考慮或是三個方面。

其一、考慮的銷售的時點性。臨近年底,或是部分投資者在其他産品上獲利了結,尋找其他産品的機會,代銷管道為了中間收入進行年關沖刺; 其二、出于市場時點和可投資标的之考慮。景林投資團隊預判港股跌至底部,而金美橋的港股投資比重較高,達到50%左右,是一次“買低”的契機; 其三、也有可能就是為旗下産品階段性地補給資金,并不刻意挑選時點,這相對符合深度價值投資政策的機構。

作為在港股、美股中概股有長期投資經曆的景林,此次募資時正直港股市場年末“大酬賓”。

港股機會是否是他們團隊關注的又一個方面?

從核心指數看,港股恒生指數已經創下近13個月的指數新低(下圖)。

打破“募資小年”靜音,千億私募掀第三波吸金,淨值壓力下嗅到什麼機會?

從回撤幅度看,恒生國企指數的跌幅更深,據年内高點已跌去30%。

打破“募資小年”靜音,千億私募掀第三波吸金,淨值壓力下嗅到什麼機會?

最新路演中,景林資産給出如下總結:“市場結構分化嚴重,波動與噪音催生逆向布局時機”。

這家機構進一步解釋:

1、中短期來看,對政策風險已經釋放的公司進入熬底階段,而部分依靠漲價預期的行業也許風險釋放結束還需要一段時間; 2、未來一段時間中國經濟的增速值得關注,可以預期有明顯的關于穩增長、促消費的政策轉變; 3、局勢朝着更有管控的方向發展,這對資本市場非常重要; 4、年初至今,中國股票市場表現相對落後,很多公司的股價已經price in經濟走勢和行業政策壓力等因素,估值收縮過程大機率接近尾聲; 5、堅信好企業有穿越周期的能力。

想了解更多内容歡迎進入資管讀者群内交流,加小編芝士糖好友入群(微信号:cpt20180918)。

本文來自華爾街見聞,歡迎下載下傳APP檢視更多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