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精準施“慢”肥 林好地沃美——訪廣西林科院副院長、二級崗位教授級高工曹繼钊

作者:九派觀察

肥料施用量減少20%,林木生長量反而提高23.78%,土壤有機質明顯增加,地力得到修複并可長久維持——廣西林科院主持完成的“用材林精準施肥與地力維持技術創新及應用”成果颠覆了正常,探索出新方法、新技術、新工藝,研發出新材料、新産品及其取得的新成效,達到同類研究國際領先水準。

記者就此專門采訪了項目負責人、廣西林科院副院長、二級崗位教授級高工曹繼钊。

記者:這套颠覆了正常的精準施肥與地力維持技術,關鍵創新表現在哪裡?

曹繼钊:傳統施肥方法強調的是,肥料要與土壤拌勻混合。精準施肥與地力維持技術的颠覆性創新反其道而行之,将肥料裝進可完全生物降解的紙布複層袋中,使之與土壤科學分隔、緩慢釋放養分,這種新産品叫做“袋控緩釋肥”。

示範區實驗證明,應用袋控緩釋肥等精準施肥技術,用材林年均生長量提高15.79%-33.81%,肥料養分流失率減少29.84%-51.48%。袋控緩釋肥施放一年後測定,袋内肥料養分剩餘25.2%,肥力有效期長達一年以上,能夠長久維持土壤養分穩定、均衡、可持續。與養分釋放快的正常施肥法相比,袋控緩釋肥更環保、更高效、更省時省工,可望成為中國肥料發展的新方向。

記者:從位居全國之首的廣西人工林經營實踐看,正常肥料及其施用方法存在哪些缺陷?

曹繼钊:廣西人工林中,松杉桉為主導的用材林異軍突起,以約占全國5%的林地面積,生産出全國四成以上木材。在新增林地面積十分困難的情況下,現有用材林如何實作高品質發展?這是迫在眉睫亟需研究的重大課題。

廣西人工林經營面臨的突出問題有三:一是林木施肥普遍存在盲目性,肥料應有的增産效力沒有充分發揮,精準施肥的原理與方法有待系統而深入地研究;二是肥料養分釋放速率與林木生長所需養分不比對,肥效發揮不高,肥料使用率低;三是全墾整地、純林種植、重用輕養、短周期輪伐等經營方式,不利于土壤地力長期維持。

記者:對于上述問題,從什麼地方着手研究,用什麼方法予以解決?

曹繼钊:針對林地土壤養分基礎資料缺失、土壤肥力下降等現實問題,基于廣西主要用材林1983-2020年的林地土壤養分測定資料和WebGIS開發廣西林地土壤大資料內建應用及區域化配方施肥系統,形成“點查詢”“面查詢”和“林班查詢”等不同的林地養分狀況查詢方式,在土壤養分供應、土壤品質現狀、土壤類型、林木營養需肥規律基礎上,制定不同區域、不同樹種、不同代次、不同林齡用材林精準施肥配方,完善林木精準施肥模式。同時,從肥料原料篩選和元素配比等方面提升優化配方施肥技術,分區分類科學合理制定肥料需求量,建構用材林科學施肥技術體系,實作用材林精準施肥。

針對現有用材林生産力下降問題,系統研究廣西主要用材林不同土壤類型下的土壤貧瘠化成因機理,從區域尺度(不同産區)、時間尺度(不同栽植代次)、黃化過程全面綜合研究桉樹人工林的土壤障礙,建構廣西主要用材林土壤障礙因子評價體系,揭示廣西桉樹黃化主要障礙因子是“Fe2+、Mn2+含量低或缺乏或被氧化”。

記者:這麼說來,解決用材林如何實作高品質發展問題,首先是從“林地(土壤)”和“林木(用材林)”着手進行基礎研究的。那麼,接下來就是新型肥料和精準施肥方向的突破了。

曹繼钊:是的。針對肥料使用率低、肥料養分的釋放供給與林木生長需求不相比對等問題,應用林木精準施肥原理,系統探究不同生長階段林木營養元素需求規律和營養診斷技術,完善林木精準施肥數學模式,創新研制可生物降解環保型牛皮紙、非織造布和生物礦質等材料組合的複層袋,開發出“袋控緩釋肥”,将肥料與土壤進行科學分隔,實作一年四季緩釋肥料養分。

袋控緩釋肥采用袋裝定量可調方式,可根據林地土壤資料、林木品種及其不同生長階段進行個性化定制。首次內建PLC過程控制、觸摸式人機界面和PID數字恒溫控制技術,實作袋控肥出袋包裝自動化,形成完備的袋控肥生産新工藝和新裝置。袋控緩釋肥省去肥料造粒和烘幹等環節,降低生産成本,符合節能減排、化肥減量、綠色低碳的發展方向。

記者:與“精準施肥”密切關聯的“地力維持”,在項目研究中取得哪些創新成果和應用技術?

曹繼钊:針對現有用材林地力衰退這個突出問題,運用特異性底物誘導技術,從松樹和杉木根際土壤中篩選獲得高效溶磷菌(Penicillium chrysogenum L301)等9株和纖維素分解菌(Trichoderma asperellum F01)等6株,創制功能微生物菌肥(菌劑)改善土壤微生态和活化土壤磷素,促進林下凋落物的快速分解和養分歸還。首次內建林下綠肥套種、林下凋落物促腐、生物質碳和生物有機肥施用技術,形成主要用材林地力維持技術體系,提升用材林土壤有機質和保肥保墒效果,實作土壤有機質含量比實施前提高13.8%-22.6%。

記者:據了解,精準施肥與地力維持的創新技術,不僅在用材林、經濟林等人工林得到實際應用,而且在甘蔗等農作物上使用也同樣産生了良好效果。

曹繼钊:是的。2020年12月30日,都安瑤族自治縣對生長期7個月的新植甘蔗進行測産對比,結果顯示:采用正常方式施肥的甘蔗含糖量為14.70%,采用袋控方式施肥的甘蔗含糖量為16.22%,含糖量提高1.52個百分點,意味着同樣數量的甘蔗出糖量增加10%以上。而且,施用袋控肥每畝甘蔗還可以增産約20%,增産增效都十分明顯。

記者:“用材林精準施肥與地力維持技術創新及應用”成果豐碩,得到知名院士領銜的專家組高度評價,請介紹一下其研究曆程和取得的成效。

曹繼钊:“用材林精準施肥與地力維持技術創新及應用”項目由廣西林科院牽頭,中國科學院南京土壤所、中國林科院熱帶林業實驗中心、廣西大學、廣西華沃特生态肥業股份有限公司、廣西田東力源寶科技有限公司等重點機關參加,廣西國有七坡林場、高峰林場等13家區直林場以及林朵林場、鹹水林場等多家縣級林場參與,100多位科技人員和營林工程師10多年協同科研、聯合攻關和應用推廣,旨在推進廣西林業高品質發展,促進廣西乃至全國“減少化肥使用確定化肥使用量零增長或負增長”目标實作,助力人工林高品質發展和傳統複合肥料産業轉型更新。

“用材林精準施肥與地力維持技術創新及應用”項目獲授權專利10件、軟體著作權3項;制定行業和地方标準3項;完成40萬字的林木營養與科學施肥著作1部,發表論文39篇;研制新産品3個;研發新材料1種、新工藝2項,建立生産線1條,獲商标注冊證4個。近3年累計推廣用材林29.22萬公頃,生産林木專用肥31.77萬噸,木材和肥料3年累計新增銷售額14.82億元,新增利潤8.25億元。項目成果綜合效益顯著。

經知名院士擔任組長的專家組評價,該成果達到同類研究國際先進水準,在紙布複層礦質材料緩釋養分技術、實作林地緩釋精準施肥效果上達到同類研究國際領先水準。(張雷)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