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非凡普通人——推動社會改變的力量

作者:中國攝影家雜志

北京市銀杏公益基金會與攝影師王身敦的合作項目,旨在關注解決社會問題的人。在長達5年的拍攝行動中,王身敦通常會花一周左右的時間跟拍一位夥伴,以紀實攝影作品記錄在不同領域裡銀杏夥伴的日常工作和生活,用影像的方式呈現他們解決社會問題的行動。這個平實的記錄過程,不僅為他們留下了珍貴的瞬間,而且給了他們信心和支援。

在王身敦拍攝的12位銀杏夥伴中,選登出3位,分别是為西藏視障兒童提供服務的尼瑪翁堆、傳承納西族東巴文化和推動自然鄉村發展的和繼先,以及實作生态保護與農牧業可持續發展的馬彥偉。他們關注的弱勢群體、傳統文化和生态環境也是我們每個人日常生活中無法避開的主題,他們的行動或許會給我們帶來新的思考。

01

尼瑪翁堆:目盲是我的特質

我出生在四川甘孜,現居西藏拉薩。我是全盲,對于照片,實在無力介紹。那就講講我的成

長故事吧!我出生後3個月因疾病失明,4個月時父親離世,7個月時母親跟人私奔。自小由爺爺奶奶撫養成人。奶奶教我背誦經文,從經文中獲得人生的智慧和修行,告訴我“以後流落街頭,乞讨要飯時,會念經人家給得多”。爺爺教我口算、騎馬、打架,告訴我“看不見,也不能讓人天天欺負了”。

後來,我有機會到盲文無國界組織與西藏殘聯合辦的“西藏盲童學校”讀書學習,學習了計

算機、英文、藏盲文等課程。然後到英國留學,到美國遊學。盲童學校讓我了解,原來盲人除了誦經,還有學習和工作的出路。

學成歸來,我回到盲童學校,擔任了英語老師、校長等職務。将近20年的時間,西藏盲童學校為150位盲童提供了必要的基礎教育和創業技能教育訓練。一部分學生經過培養進入普通學校學習,考上了大學,有些孩子還創辦了盲人樂隊。這些照片中的孩子們目前都進入了西藏拉薩繼續教育學院中實習。

很多人可能會覺得“尼瑪翁堆看不見,很可憐”,其實事實可能不是這樣的。我認為,目盲

是我的特質,不是我的缺陷。

非凡普通人——推動社會改變的力量

2017 年,西藏盲童學校,孩子們在食堂裡吃飯,尼瑪翁堆抱着兩歲的女兒站在門口。 王身敦 攝

非凡普通人——推動社會改變的力量

2017年9月,尼瑪翁堆是西藏拉薩盲童學校的校長,正在辦公室裡辦公。 王身敦 攝

非凡普通人——推動社會改變的力量

西藏盲童學校,6歲多的桑旦正在學習盲文,現在她在西藏拉薩特殊教育學校學習。 王身敦 攝

非凡普通人——推動社會改變的力量

西藏盲童學校,旦增卓瑪是極度弱視,隻有在極近的距離才能看到一點點。 王身敦 攝

非凡普通人——推動社會改變的力量

西藏盲童學校,紮西哲美是一位低視力的小朋友,他正在學習明眼文字。 王身敦 攝

非凡普通人——推動社會改變的力量

西藏盲童學校,男生宿舍,早上剛剛起床,孩子們準備洗漱和早餐,然後去上課。 王身敦 攝

非凡普通人——推動社會改變的力量

2017 年,在家裡,尼瑪翁堆躺在床上小憩,他的妻子(也是一位盲人)正在為女兒換尿布。王身敦 攝

非凡普通人——推動社會改變的力量

西藏盲童學校,尼瑪翁堆和孩子們的合影。 王身敦 攝

02

和繼先:回歸傳統也是一種創新

我來自雲南麗江,在金沙江河谷的一個納西族村落裡從事納西族東巴文化的傳承。16 年前

作為一個從省城返鄉的農村青年,我加入了爺爺和村裡幾位老人發起的一個村落自組織“吾木村東巴文化傳習院”。記不清這十多年的時間裡發生多少事情,隻是發現身邊的老人走了很多,我2010 年被老人們推上了組織負責人的位子,同時這一年開始擔任村落東巴。( 東巴是納西族對傳統宗教神職人員的稱呼,意為智者,通常會肩負宗教儀式、書寫、醫生等多種責任。)

在主流文化強力沖擊的時代背景下,在傳統的文化傳承樣式下,我們的文化似乎越來越傳不

下去了,而一些少數民族的文化傳承是關乎其民族如何繼續存在的重要問題。在生活中融入文化才是最好的傳承樣式,而文化一旦離開生活走進博物館就變成了文物。

在十年九旱的金沙江河谷,祖先為了應對極端氣候條件儲存了豐富的種子,而這些豐富的物種資源與納西族傳統的多神崇拜的東巴文化融為一體,這是東巴文化核心價值的重要展現。我們重新找回瀕臨失傳的老種子,在五年的時間裡找本地傳統的140餘種傳統老品種種子,開始了保護環境和傳承文化結合的路子。我在十多年的村落文化傳承中收集了大量資料,找回了村落應對自然災害、氣候變化的傳統智慧,開始了村志的撰寫,我多年的夢想終于有了一個開始。

2018 年是我人生重要的一個轉折:找到人生的另一半,有了一個“小棉襖”,建立了農民種子圖書館等,一個個多年的想法開始變成現實。也在夥伴、家人的支援下開始嘗試以村莊自辦夏令營為基礎做村落文化傳承、種子保護。文化的傳承不是幾年能完成的工作,這如守望與老人的承諾一樣需要時間耐心地等待,去陪伴一代代鄉親的老去,陪伴一代代新人的成長,我擁有了很多人一生都不能擁有的幸福。

非凡普通人——推動社會改變的力量

種子的儲存真是一門學問,不同性質的種子混存的傳統經驗是最有效的。 王身敦 攝

非凡普通人——推動社會改變的力量

這是家裡的主田,租種給煙農幾年後的田,鼓了煙農的腰包,瘦了賴以生存的土地。 王身敦 攝

非凡普通人——推動社會改變的力量

越來越多的孩子出去讀書了,留下來的孩子很不容易。改變村裡的孩子需要耐心,耐心,再耐心。 王身敦 攝

非凡普通人——推動社會改變的力量

幹旱時發動村民編柳枝龍求雨,求一陣安慰心靈的及時雨。 王身敦 攝

非凡普通人——推動社會改變的力量

吹竹管号求雨,迎請自然神靈。看似體力活的吹竹管,其實也有學問啊! 王身敦 攝

非凡普通人——推動社會改變的力量

辣椒苗快開花了,沒有水怎麼移栽? 王身敦 攝

非凡普通人——推動社會改變的力量

攝影師從北京來給我拍照,心裡很感激。 王身敦 攝

03

馬彥偉:用生态農業改良荒漠化的土地

我在讀研究所學生期間的一次志願活動中,與阿拉善結下不解之緣,并在畢業後選擇紮根在這裡過“農夫生活”。我在阿拉善有一個生态農場,種植一些适合本地的節水作物,并且用生态

農業的方式,改良荒漠化的農業土地。農場種植蜜瓜、小米、蕃薯等作物,我們也希望在自己的農場試驗成功的作物,可以推廣給本地的農戶,讓阿拉善的農民在不影響收入的情況下,還可以保護荒漠化的土地。

很多人容易把農村或農場浪漫化,但其實并不容易,在田地裡辛苦不說,也要考慮市場銷售等現實問題。當然,生活在大自然裡,還是比較幸福的。

除了管理自己的農場之外,我也經常下到阿拉善沙漠裡的牧區,去了解牧民們的放牧生活,在冬天時,幫牧民銷售他們散養放牧的牛羊肉。和農區相比,牧區生活顯然更惬意一些,但也要能承受得了孤獨才行。

我喜歡這樣半農半牧的生活狀态,做一些有社會價值的事,自己又享受其中。

非凡普通人——推動社會改變的力量

正在給羊綁手環,後來看到小米手環資料是每天不止一個馬拉松。 王身敦 攝

非凡普通人——推動社會改變的力量

去朋友老家阿拉善左旗哈什哈蘇木,在騰格裡沙漠深處,居然還長着大片的蘆葦草,大自然真的很神奇。 王身敦 攝

非凡普通人——推動社會改變的力量

開着我的皮卡車下牧區,跟進一下牧民放牧的進展,拍照和接收信号,有時都需要站在高處。 王身敦 攝

非凡普通人——推動社會改變的力量

剛從農場挖來的蕃薯,在辦公室和同僚們一起打包,準備發往各地。 王身敦 攝

非凡普通人——推動社會改變的力量

秋天時,牧民們需要多打一些草,在冬天時給小羊補充飼料。我們在沙漠裡割完蘆葦,正在裝車。 王身敦 攝

作者簡介:

王身敦,獨立攝影人。路透社(Reuters) 前亞太區圖檔副總編及大中華地區首席攝影記者,蓋蒂圖檔社(Getty Images) 前中國新聞圖檔總監兼大中華地區首席攝影記者,世界新聞攝影比賽(荷賽)大師班提名委員會前成員,1998年及2003年荷賽評委。

*文章選自《中國攝影家》雜志2020年10期,攝影/王身敦。

編輯|樊二木

統籌丨陽光之君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