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一位叫老舍的老人決定告别這個世界

作者:攸子撩圖

1966年8月24日傍晚,“文革”開始的第一個年頭,8月的北京,酷熱難耐,就像那場活動一樣若火如荼。

在位于北京北城的太平湖畔,一位67歲的老人,望着湖面,帶着複雜的表情從清晨呆坐到深夜,後來有人說,老人的臉上似乎有些傷口。

一位叫老舍的老人決定告别這個世界

太平湖

第二天,人們在湖中發現了那位老人的遺體,湖邊整齊的擺放着他的手杖和外衣。

而這位投湖自盡的老人就是被稱為“人民藝術家”的老舍先生。

一位叫老舍的老人決定告别這個世界

老舍先生

對于老舍自沉太平湖的直接原因當然是在文革中受到的打壓和屈辱。作為一位心高氣傲的知識份子,士可殺不可辱,就像冰心先生後來說過:“老舍筆下但凡有點骨氣的人物,死亡的方式都是選擇跳河。”

在那場浩劫中,被沖擊受辱的知識分子,老舍不是第一個,也不是最後一個,但老舍可能是他們中最決絕的那個人。這就要牽扯到老舍自盡的另外一個内因,家庭不睦,夫妻離去。

一位叫老舍的老人決定告别這個世界

老舍一家

老舍不可謂不愛妻子胡絜清,隻是他遇到了更愛的趙清閣,按今天的話說就是,老舍也犯了那個男人都會犯的錯誤--婚外情。這在和他同一批的知識份子中,并不少見。隻是在處理這個家庭問題的方式上,老舍犯了一個巨大的錯誤,那就是既不忍心離開原配妻子,又舍不得放棄紅顔知己。最終的結局就是家庭不睦,紅顔遠去。

一位叫老舍的老人決定告别這個世界

趙清閣

趙清閣的離去,也許是老舍心中一塊永遠的傷痛,而因為她的出現,胡絜清對老舍的感情也許僅剩為了維持住那個家。

知道了内因,你會發現,老舍先生,這位為我們創造了無數鮮活文學人物的著名作家,内心其實是充滿了無盡孤獨和無奈。

斯人遠去,老舍作為近現代最具才氣和匠人精神的作家,可以肯定的是,他的作品是可以流芳百世的。

一位叫老舍的老人決定告别這個世界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