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部位于巴黎的“富國俱樂部”經合組織(OECD)于12月1日周三發表全球經濟展望報告,小幅下調今年全球GDP增長預期,下調今明兩年美國和歐元區的經濟增長預測,并大幅上調今年發達國家的通脹展望。
報告稱,新病毒變種和更持久、上升幅度更猛烈的通脹是全球經濟主要風險。
具體來看,經合組織将2021年全球GDP增速預期從9月份給出的5.7%下調至5.6%,維持2022年全球經濟增長不變為4.5%,首次給出2023年經濟增速預期為3.2%:
其中,預計2021年美國GDP增速為5.6%,9月曾預測為6%,預計2022年為3.7%,低于此前預測的3.9%,預計2023年經濟增長進一步放緩至2.4%。 預計2021年歐元區GDP增長5.2%,低于9月預期的5.3%,預計2022年增長4.3%,低于此前預期的4.6%,預計2023年增長進一步放緩至2.5%。 預計發達經濟體中處于率先加息行列的英國今年經濟增長6.9%,高于9月預期的6.7%,預計明年增長4.9%,較此前預期的5.2%下調,但仍将是G7國家中今明兩年的最佳增速。
經合組織預計全球主要國家的通脹率會在今年底或明年初觸頂,美國2022年的消費者價格通脹均值或為4.4%,遠高于9月預期的3.1%,明年歐元區通脹為2.7%,此前預期為1.9%。2023年美國通脹預計會回落至2.5%,仍高于美聯儲2%的目标,歐元區通脹會跌至1.8%,即低于目标。
該組織認為英國通脹将在明年中旬達到4.9%的峰值,然後在2023年底回落至2.4%,略高于央行目标。如果不出意外,OECD整體通脹率明年可能先達到接近5%的峰值,在2023年逐漸回落至3%左右。G20國家通脹率均值明年可能先升至4.4%,然後在2023年降至3.8%。
經合組織首席經濟學家Laurence Booned表示,能源、半導體和其他一些商品以及勞工的供需失衡導緻高通脹時期被延長:
“目前的主要風險是通脹繼續出人意料地上行,飙升幅度和持續時間都高出預期,迫使主要央行提前收緊貨币政策,收緊幅度超過預期。”
她也與包括美聯儲在内的大多數預測專家一樣,認為随着需求穩定、供應瓶頸消退以及人們重返勞動力市場,價格漲幅應在今年底達到頂峰,通脹高企是暫時現象。
更何況,新冠奧密克戎變體病毒若令疫苗失效、導緻更嚴格的封鎖,可能對經濟造成更大打擊,物價有突然下跌的風險。
是以,經合組織建議各國央行行長們“保持鎮定”,不應急于行動來收緊政策,盡管全球經濟複蘇放緩、供需失衡持續存在,以及通脹飙升和持久度超出預期,已給前景蒙上了陰影,也給貨币官員們帶來了“相當大的政策挑戰”:
“奧密克戎變種病毒增加了不确定性和風險,在目前情況下,各國央行能做的最好的事情就是等待供應緊張局勢緩和,并發出必要時采取行動的信号。如果新變種影響嚴重,價格可能會下跌。”
她還贊同美國與英國央行收緊政策的舉動,稱這些央行已經很謹慎,而且美國和英國的通脹壓力更加持久,需要略微收緊貨币政策。
但她同時也警告稱,奧密克戎可能會對經濟複蘇構成威脅,全球經濟前景面臨的下行風險大于上行風險,全球通脹率走高将比先前預期地持續更久,這令家庭和企業習慣于更快價格上漲的風險越來越大。通脹預期和工資若同步大幅走高來應對高昂成本,可能為價格上漲打開惡性循環:
“目前尚不清楚奧密克戎變體是否會削弱新冠疫苗的有效性。在各國政府等待對該問題做出科學判斷的同時,新一輪供應鍊中斷可能會導緻更高的通脹,盡管對經濟增長的影響可能不大。”
經合組織是以呼籲,目前最緊迫的任務不是央行貨币政策,而是應由政府和企業牽頭盡快在全球範圍内部署新冠疫苗,敦促解決某些地區的低接種率問題,以免“滋生更緻命的菌株”:
“G20國家在疫情期間總共花費了10萬億美元來支援經濟,而拯救全球經濟的成本可能低至500億美元,僅占比0.5%。500億美元是讓全球每一個人都接種疫苗的支出,這是結束疫情和解決困擾複蘇的失衡問題之關鍵。”
本文來自華爾街見聞,歡迎下載下傳APP檢視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