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奇才曾經因新開嶺戰役、塔山阻擊戰指揮出色,而跻身四野名将之列。

請點選輸入圖檔描述(最多18字)
胡奇才是一位有水準的軍事指揮員,有獨當一面的能力,早在1946年擔任東北民主聯軍4縱司令員,為何在1947年9月又被降為副司令員呢?
東北民主聯軍4縱前身是山東魯中軍區部隊與膠東軍區組建而來,兩支部隊抵達東北後成立東北人民自治軍3縱和4縱。
1946年1月,兩支部隊合并為東北民主聯軍4縱,吳克華為正,胡奇才為副。5月份後,吳克華離開4縱,胡奇才代理司令員,随後成為司令員。
當時4縱隸屬遼東軍區,是國民黨軍重點圍剿的地方,部隊生存很艱苦。不少指戰員希望離開南滿與北滿大部隊會師。敵軍糾集10萬重兵兵分三路,胡奇才率領4縱打威脅最大的中路困,誘敵深入到新開嶺戰役,将其殲滅,成為東北我軍第一次殲滅一個整師。
這場戰役的勝利,極大鼓舞東北我軍士氣,就連毛主席和朱老總看到電報後都表揚胡奇才不簡單。
堅持南滿鬥争,胡奇才用實際行動在做。隻不過身體一直在折磨他,時不時要到後方休養,部隊很多工作交給政委和副司令員韓先楚。
從他擔任司令員到1947年9月的1年多裡,他有兩次離隊休養。
1947年9月,上級派老司令員吳克華接替,安排他擔任副司令員。他心裡是舒暢的。總部這樣做是為全局考慮,因為這段時間是劉鄧大軍剛剛挺進大别山,把山東、陝西的敵軍兵力吸引過去。
東北民主聯軍總部也要策應發起秋季攻勢,而秋季攻勢每個縱隊都有任務,就是殲敵一個整師。副司令員韓先楚已經調任3縱司令員,而4縱需要一位長期坐鎮的司令員。
作為一個老紅軍幹部,他也了解組織的安排。
1948年遼沈戰役打響,林彪讓他坐鎮塔山一線防守,直到這位戰将能打硬仗,有他在放心。胡奇才率領3個師在一線與敵軍11個師激戰。敵人輪番上陣,胡奇才咬牙堅持,最終為解放錦州取得時間。
塔山一戰,是胡奇才一生中經曆最慘烈的戰役,他的後半生一直忘不了,和他并肩作戰犧牲的戰友們。
遼沈戰役後,胡奇才原本與41軍入關作戰,又因病複發無法前行,隻好留沈陽治病,後轉入北京。沒有參加平津戰役和南下作戰,實在是非常遺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