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謝飛:為中國電影叩開一扇“走出去”的門

作者:光明網

【走近文藝家】

光明日報記者 韓業庭

謝飛:為中國電影叩開一扇“走出去”的門

謝飛近照光明日報記者韓業庭攝/光明圖檔

79歲的他,是“延安五老”之一謝覺哉的兒子,也是第四代導演的領軍人物,執導拍攝了《我們的田野》《湘女蕭蕭》《本命年》《香魂女》《黑駿馬》《益西卓瑪》等享譽海内外的優秀作品,先後獲得法國蒙坡利埃電影節“金熊貓獎”、柏林國際電影節傑出個人成就“銀熊獎”、柏林國際電影節最佳影片“金熊獎”等多項國際大獎。

今年10月,在第五屆平遙國際電影展上,“延安五老”之一謝覺哉的兒子、第四代導演的領軍人物謝飛獲頒“卧虎藏龍東西方交流貢獻榮譽”。随後的11月12日至21日,由移動電影院(SmartCinema)等主辦的謝飛電影作品回顧展在美國和加拿大舉辦。

這位79歲的導演,雖然隻拍了9部電影,但卻是向世界傳播中國電影文化的重要人物。在新中國電影導演中,他的作品不僅最早進入美國電影院線發行放映,還摘得多項國際電影大獎,比如《湘女蕭蕭》獲法國蒙坡利埃電影節“金熊貓獎”,《本命年》獲第40屆柏林國際電影節傑出個人成就“銀熊獎”,《香魂女》摘得第43屆柏林國際電影節最佳影片“金熊獎”,《黑駿馬》捧回第19屆蒙特利爾電影節最佳導演獎、最佳音樂獎。

1965年謝飛從北京電影學院導演系畢業後就一直留校任教,但他并非将自己拘囿于象牙塔内的“學究派”。幾十年中,他一邊教學,一邊拍片,還積極參加中外電影文化交流活動,為中國電影叩開了一扇“走出去”的門,其中很多故事鮮為人知。一個冬日的午後,謝飛在北京電影學院的辦公室裡,将那些故事向記者娓娓道來。

1987年5月,謝飛拎着兩個鐵盒子來到法國戛納電影節。盒子裡裝着電影《湘女蕭蕭》的膠片。影片參加了電影節最大的展映活動。讓人沒想到的是,電影放着放着,觀衆突然哄堂大笑。電影中,上一個鏡頭男女主人公剛開始談戀愛,下一個鏡頭女主人公就懷孕了。原來是放映員把第6本膠片中的“6”看成了“9”,中間跳過了很多内容。《湘女蕭蕭》雖未進入主競賽單元,但卻引起一位美國發行商的興趣。他希望在美國發行這部電影,還邀請謝飛去美國為影片做宣傳。1988年3月4日,《湘女蕭蕭》在美國院線上映。宣傳海報上這樣寫着:“來自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第一部在美國發行放映的電影。”後來,這位美國發行商又發行了謝飛的《黑駿馬》。

那次戛納之行讓謝飛意識到,在好萊塢壟斷世界電影市場的情況下,中國電影“走出去”可以采用“文化交流開路,商業發行随後”的政策。《湘女蕭蕭》之後,《紅高粱》《大紅燈籠高高挂》《秋菊打官司》《霸王别姬》等多部中國電影,基本都遵循“先在國際電影節上拿獎,然後在國外發行放映”的共同路徑。

在謝飛看來,除了國際電影節這樣的平台,國外大學電影課堂、教材等都可以成為中國電影“走出去”的橋梁。

前幾年在巴西一所大學講學,謝飛問學生們知道哪些中國電影人和作品。讓他吃驚的是,學生們竟然知道賈樟柯的電影《小武》《站台》。原來學生們的一位老師,曾經随導演沃爾特·塞勒斯拍攝了一部名為《汾陽小子賈樟柯》的紀錄片,還去了賈樟柯的老家,采訪了賈樟柯的家人、朋友、長期合作的演員。回國後,那位老師為學生們開設了一門專門研究賈樟柯電影的課。

謝飛也有類似的經曆。有一次他受邀到美國加州大學講學,為學生們詳細介紹了《湘女蕭蕭》。從人物到故事,從服裝到道具,從湘西的風俗習慣到舊中國的童養媳制度,謝飛以《湘女蕭蕭》為切入口,全面介紹了中國的社會生活、文化百态。加州大學把謝飛的講座錄制成了視訊,其中一位教授說,“這是對學生進行中國文化教育的非常好的教材”。

在謝飛看來,相較于進入影院直接被外國觀衆觀看,中國電影進入外國學生的課堂、教材,看似不那麼熱鬧,但卻能發揮持續的影響。老師影響學生,學生再影響他的家人朋友,一代一代進行下去,會潛移默化地推動中國文化在世界各地的傳播。正是秉持這樣一種傳播意識,近二三十年,謝飛走到哪裡,就帶着自己的電影放到哪裡,并以自己的電影為例子,把中國文化講到哪裡。

為了友善電影放映和交流,早在20世紀90年代中期,謝飛就自費對自己的電影進行了數字化修複,并跟影片版權方簽訂了使用協定。事實證明,謝飛的眼光十分超前。當年修複一部電影隻需要5萬元,而現在至少需要30萬元,如果修複成4k版則要70萬元。有了電影的數字版和使用授權,謝飛得以在各種電影文化交流活動中随時放映自己的影片。不僅如此,他還授權一些網絡平台,進行免費公益放映。

謝飛說,展現中華文化的經典影視作品是中國文化對外傳播的重要載體。可現在一個尴尬的現實是,很多優質老電影躺在庫房裡,尚未進行數字化修複,無法在數字化時代進行傳播。而部分進行了修複的作品無法為社會使用,因為修複機關并非出品機關,不擁有影片的版權。可很多老電影的出品方,如一些老的國營電影制片廠,要麼早就倒閉,要麼進行了改制,導緻很多國産老電影版權不清晰。他呼籲國家有關部門盡快統籌推動解決國産老電影的版權、數字化修複和使用問題。

此外,謝飛認為,中國電影“走出去”不能隻盯着實體院線這一個出口。随着網際網路技術的進步和融媒體時代的到來,中國電影應該嘗試更多諸如網絡院線之類的對外傳播管道,國家也應鼓勵并推動影院電影、電視電影、網絡電影的市場融合及一體化發展。

《光明日報》( 2021年12月01日13版)

來源: 光明網-《光明日報》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