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杜鵑啼血的美麗傳說,告訴我們每個人都需要時刻警醒自己的堕落

作者:不二法門
杜鵑啼血的美麗傳說,告訴我們每個人都需要時刻警醒自己的堕落

大詩人李商隐的《錦瑟》,廣為流傳。錦瑟無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華年。莊生曉夢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鵑。滄海月明珠有淚,藍田日暖玉生煙。此情可待成追憶?隻是當時已惘然。這首詩,語句凄美,讓人回味無窮。詩中引用了莊周夢蝶、望帝托杜鵑、鲛人泣淚成珠幾個典故,讓人感慨萬千。

其中望帝托杜鵑的典故,更讓人感動。望帝是古時蜀國的國王,因為叢帝為民除害,而讓位于叢帝。叢帝上位初始,還能夠為民解憂,精心治國。但随着在帝位的時間一長,就開始獨斷專行,不再關心百姓疾苦了。望帝從遠方歸來,希望勸告叢帝。叢帝卻懷疑望帝是來奪權,關閉城門拒絕望帝進城。望帝無法進城,在城門前哭泣。最後化身于杜鵑飛進城去,飛到叢帝身邊,高聲叫着:“民貴呀!民貴呀!”

叢帝原本就是一個明君,不過是一時糊塗而已。他聽到了杜鵑的叫聲,知道誤解了望帝,也認識到了自己的錯誤。便重新開始精心治國,成為一個好的君主。

杜鵑啼血的美麗傳說,告訴我們每個人都需要時刻警醒自己的堕落

望帝化身為杜鵑,不能再恢複人身了。他決心要勸告以後的君主們愛惜群眾。于是,他的化身杜鵑無時無刻不停地向後來的君主們喊着“民貴呀!民貴呀!”可惜的是,君主們隻關心自己的享樂,沒有人願意聽他的勸告。于是他不停地叫着,叫出了血,把嘴巴染紅了。可還是不停地叫着,這就是杜鵑啼血的典故。

望帝為民請命,品德高貴,為後人尊崇。我們感動于望帝的獻身的同時,也要警醒自己不要成為叢帝。相信每一個人都有着自己的理想,想要成為一個為國為民有益的人。可是,在各種壓力之下,往往我們會迷失自己,走上了錯誤的道路。

當我們做出錯誤決定時,我相信也會有人會苦苦勸告我們。我們是否聽得進去呢。看着叢帝的反應,我們是不是也會對别人善意的勸告而心生厭惡呢。我們每個人都不完美,都需要時刻警醒自己。也需要接受别人對自己善意的提醒。我們被杜鵑啼血的精神深深感動。可我們更不能忘記杜鵑啼血是為了把走錯路的叢帝拉回正道。我們也需要警惕自己不要犯叢帝的錯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