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曹操立于獻帝身旁,有可能是為了效仿他!你覺得呢

作者:明月不見我心

電影《關雲長》中,姜文飾演的曹操,勸人以真誠,愛民如子,正是奸雄中正義良善的一面,甄子丹飾演的關羽斬殺顔良之後,上殿冊封漢壽亭候的時候,關羽與衆官立于殿上,閉目養神的樣子像是抗拒這樣的君主與丞相一般。

曹操立于獻帝身旁,有可能是為了效仿他!你覺得呢

曹操服侍獻帝上殿,侍立于天子身邊。三言兩語中揮斥方遒,代君降旨,加封漢壽亭侯,衆臣下跪,曹操立于側面亦享受跪拜之禮。

曹操立于獻帝身旁,有可能是為了效仿他!你覺得呢

這張圖能明顯看出曹操亂君臣之禮,他不僅不跪,而且也享受跪拜之禮

叫關羽起身,關羽嫌棄有違君臣之道不肯起身,曹操帶頭為關羽鼓掌,頗顯良相風度,而真實的曆史上也确有其事,原文如下

曹操立于獻帝身旁,有可能是為了效仿他!你覺得呢

根據《魏書》記載,曹操曾下令表示,“祠廟上殿當解履。吾受錫命,帶劍不解履上殿。今有事於廟而解履,是尊先公而替王命,敬父祖而簡君主,故吾不敢解履上殿也。”這個就需要詳細地說一說了。

在漢代,人們沒有現在這麼友善的生活條件,這麼好的街道路面,不管身份多麼尊貴很多事情都得親力親為,雨天蹚水,雪天漫膝,是以腳底很髒,何況那個動亂的年代更是如此,因為鞋底踩污穢,對人是不尊重的,那時候互相之間在家做客都是不穿鞋的。是以人們上殿更不應該穿鞋,這樣才算不亵渎神靈和君主,至于佩劍什麼的更是不用提了。

大殿之上,文官站東側武官站西側的排列好之後,就是接下來的議事與上奏,不會出現武官佩劍上朝,更何況曹操沒事兒人一樣的在皇帝身邊,那就是明顯的僭越,無視君臣之禮。大逆不道的事情。

曹操立于獻帝身旁,有可能是為了效仿他!你覺得呢

不過獻帝允許曹操至此也是無奈之舉,電影中是一團和氣,一派百廢待興的樣子,君臣一心,實際在曆史上過不了幾年曹操就自己就封王了,不過就事論事我們跟着電影的思路走。

個人觀點哈,我覺得他是想效仿别人,因為曆史上這會兒的曹操的确是沒有自立為王的想法的,而他效仿的人就是西漢開國名相蕭何。

曹操立于獻帝身旁,有可能是為了效仿他!你覺得呢

電視劇中的蕭何,楊立新老師的确很智慧

位列開國名相為何與劉邦相處融洽,而且又立過什麼功勞。

原來劉邦做亭長的時候,無所事事的混子一個,而蕭何是他的上司縣吏,也就是縣裡的秘書長,大家都看不起劉邦這種無賴潑皮的時候,蕭何卻待他很好,平常沒少幫助他,又一次劉邦帶隊行軍過程中天降大雨,劉邦帶隊遲到了,秦朝律法很嚴,軍令遲則受懲罰,被罰前去鹹陽賦役一年,明明是走下坡路。按說更是無人理睬的時候。

曹操立于獻帝身旁,有可能是為了效仿他!你覺得呢

電視劇中的劉邦扮演者,我覺得劉邦絕對沒有陳道明老師睿智潇灑

在别人都更看不起劉邦的時候,蕭何卻是送出五百錢的重禮以便路上使用,這讓劉邦很是感動,一個上司對一個當時别人眼裡的混子這樣的好,這在劉邦的心裡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後來成為帝王後仍然念念不忘。

蕭何善于自保。楚漢戰争期間,劉項在荥陽一線相持兩年四個月。這段時間,劉邦将整個關中都托付給了蕭何(上以此專屬任何關中事),這一舉措賦予蕭何空前的權力,當然,蕭何也幹得極有成效。漢三年,劉項在荥陽依舊僵持不下,劉邦多次派使者慰問蕭何。明眼人或許都能看出這中間的玄機,蕭何卻并未有所覺察。

曹操立于獻帝身旁,有可能是為了效仿他!你覺得呢

後來,蕭何手下一位鮑姓門客(鮑生)提醒他說,大王在前線禦敵,風餐露宿,吃不好,住不好,條件非常艱苦,卻屢次派使者慰勞在後方的你,很明顯帶有監視的意味。說明漢王已經對你起了懷疑的心(有懷疑君子之心也)。考慮到你現在的個人處境,不如把子孫、堂兄弟中能夠打仗的人全送到前線去,漢王一定會更加信任你(上必益信君)。蕭何一點就通,立馬照辦。等他的子孫、堂兄弟趕到前線大營,“漢王大悅”。

曹操立于獻帝身旁,有可能是為了效仿他!你覺得呢

明顯能看出落魄的劉邦

蕭何做事低調,讓劉邦覺得很放心。蕭何這個人很顧大局識大體,可以看出劉邦的一生蕭何出力最大。革命開始成全沛公當領袖,革命勝利成全劉邦做皇帝。舉薦韓信帶兵,進而一統天下,而經營後方更讓劉邦無後顧之憂,功勞如此大,做人卻小心謹慎,沒有居功自傲的嫌疑。

曹操立于獻帝身旁,有可能是為了效仿他!你覺得呢

蕭何為了讓劉邦放下對自己的戒備心,肯自己擔負罵名,自己抹黑自己,讓劉邦看出自己沒有異心,政權穩固之後,在他的操持之下,國力日漸增強,蕭何聲望如日中天,經召平提醒後開始以便宜的價格買人民的房子和住宅,變着花樣的損害百姓利益,抹黑在百姓心目中的形象,讓他們最後隻記得劉邦的好。最後以至于讓人攔路向劉邦告狀,說蕭何A錢腐敗。劉邦何等聰明,已看出蕭何自降威望,正所謂功高震主,這樣顯得自己比蕭何強多了。

曹操立于獻帝身旁,有可能是為了效仿他!你覺得呢

劉邦前線回到長安後,蕭何去見他時,劉邦笑着把百姓的上書交給蕭何,意味深長地說:“你身為相國,竟然也和百姓争利!你就是這樣“利民”啊?你自己向百姓謝罪去吧!”劉邦表面上讓蕭何向百姓認錯,補償田價,可内心裡卻暗自高興,對蕭何的懷疑也逐漸消失。

随着對蕭何的放心,才有了後續人們都知道的那三條恩寵。

曹操立于獻帝身旁,有可能是為了效仿他!你覺得呢

這是上朝的樣子,接下來說的見君不趨是在别的場合君臣相見的時候

見君不趨,古代封建社會,帝王規矩大,無論何等場合見了帝王出現,都得快步走至帝王身邊,聽候皇帝的指令,跑得慢了視為不敬,而見君不趨的意思是見了皇帝你可以慢悠悠的走,甚至可以不往皇帝身邊湊那麼近,這就是天大的面子了,别人跑的慢了都要挨闆子,你可以慢慢晃悠!現在的話講,那真是拽得二五八萬一樣了。

曹操立于獻帝身旁,有可能是為了效仿他!你覺得呢

稱臣不名,古代人互相稱呼之間叫字不叫名,叫名字是不禮貌的,比如張良字子房,大家都得叫他子房兄,哪怕劉邦不與他稱兄道弟,也得這麼叫子房,但是跟皇帝說話的時候就是臣張良如何如何,是以你經常會聽到那時候的人自我介紹,在下姓張名良字子房,是以直呼姓名是不禮貌的,對帝王說話說臣張良那其實就是一個放低自己身份的事情,除了自己可以說自己名字以示謙虛,别人是不行的的,但是蕭何這一下就是當年的特殊待遇了,稱臣就行了,不用說名字,很厲害了!潛台詞就是不用放低自己!

曹操立于獻帝身旁,有可能是為了效仿他!你覺得呢

劍履上殿這個就不用細說了,那更是了不得的事情,仰面視君即有刺王殺駕之意,斬立決或者殿前武士金瓜擊頂。

曹操立于獻帝身旁,有可能是為了效仿他!你覺得呢

這就是金瓜銅錘,想想你的腦袋想想它,造反?還是算了吧

都不能直看皇帝,不然是鐵錘硬還是你腦袋硬,是大刀鋒利還是你的脖子硬?何況帶劍上朝!那就相當于過命的交情了,超出了君臣之禮了。是以後世也有說法曹操這樣做是想比肩蕭何,做一個大大的忠臣,雖然後期沒有這樣做而已,千古曆史如長河,人如青煙缥缈過。是非對錯留給後人去說吧!

結語:忠也罷,奸也罷,百年過後身軀入荒郊,成也罷,敗也罷,朝代更疊總是人命消逝太多。正所謂鐵甲将軍夜渡關,朝臣待漏五經寒,山寺日高僧未起,算來名利不如閑。平平淡淡就是幸福!

參考資料:魏書

圖檔:電影《關雲長》、電視劇《楚漢傳奇》截圖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