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于冬:走出“博納+香港導演+主旋律”新路

作者:大公網
于冬:走出“博納+香港導演+主旋律”新路

如何評價博納和香港電影圈的關系?能撐得起這個話題,也從某種程度上印證了于冬與香港電影界的不解之緣。在11月豔陽高照的花城廣州,于冬接受大公報記者專訪時表示:“我應該是獲香港電影金像獎最多的内地電影人,六次之多。”回溯18年間,博納與香港影視圈的深度合作,于冬不願用一個模式來簡單概括。他認為,當下票房和口碑齊飛的《長津湖》,不僅是中國電影工業的一次全面檢閱,更是内地和香港電影人合力共塑優秀華語電影的最好诠釋。

“你們都看過影片了嗎?在觀影中應該看不出哪些是哪個導演拍的吧?”端着一杯咖啡入座的于冬,在正式接受大公報記者專訪前首先抛出他的關切。電影《長津湖》以57億元票房(人民币),重新整理中國電影票房榜。差別于以往名導演紮堆的拼盤電影,由三個導演共同執導的《長津湖》,觀衆在觀影時并沒産生割裂感,這一點讓于冬暗暗得意。

在于冬看來,《長津湖》如果不是三位導演各司其職,一個導演拍反而會拍出短闆。對此,他有自己的解讀:陳凱歌在時代氣息方面的拿捏比較穩妥;林超賢在戰争場面的設計精巧上更勝一籌;徐克在電影完整性和生動的情感表達中很細膩。

攻主旋律大片 港導成王牌

于冬:走出“博納+香港導演+主旋律”新路

《長津湖》以抗美援朝戰役為主題。(大公報)

主旋律商業電影,為何能屢屢奪冠且不斷重新整理中國電影的票房榜單?于冬給出自己的解答:是天時地利人和,也是關照當下現實生活的需求,更是中國電影工業體系不斷完善發展的一次化學反應。其中《長津湖》影片中,95%以上的特效制作幾乎由香港的後期公司和團隊主力完成。

時間軸回到2003年,内地和香港簽訂CEPA(《内地與香港關于建立更緊密經貿關系的安排》)。由此,不少香港知名導演紛紛北上,開啟了合拍片的大潮。與此同時,于冬率領的博納也開始了與香港電影業界的深度合作。此後五年間,約有80%的香港電影都通過博納北上。其中,還不乏整包發行模式。另一方面,博納也積極牽手王晶、徐克、林超賢、劉偉強等風格各異的香港導演,逐漸走出了“博納+香港導演+大制作”收獲口碑的商業大片模式。

第二個明顯的轉折點是在2014年。博納攜手徐克導演的《智取威虎山》獲得成功,讓于冬開始全力轉型到主旋律商業類型片的創作方向。

“香港導演、制作人反而能夠更好地駕馭這些中國主旋律題材,并以更貼合觀衆的口味去創作。”和香港電影人合作越久,于冬對那些年,香港年産劇情片300部以上的制作能力依舊驚歎。工業體系的建構、專業人才的培育,香港影視黃金年代的生産力和創作力,在如今的華語電影中,實力依然卓絕。

從2014年至今,博納出品了“山河海三部曲”“中國驕傲三部曲”再到如今的“中國勝利三部曲”,九部主旋律商業影片均為香港導演執導。可以說,博納往主旋律商業大片主攻時,香港導演也一并轉型為該類題材的“老炮兒”。

灣區設公司 扶持香港新銳

于冬:走出“博納+香港導演+主旋律”新路

于冬(左起)、徐克、陳凱歌和林超賢為電影《長津湖》站台。(大公報)

“這也是文化溝通、文化相通的雙向結果。”于冬如此闡釋。回望過往,在促成内地和香港電影圈合作方面,步履未歇的他也打趣說:“我應該是獲香港電影金像獎最多的内地電影人,粗算也有六次之多。”

“繼續融合,仍舊是大勢所趨。”于冬直言,香港電影的市場或将越來越小,這個“小”不是因為它自身變小,而是它對比的内地市場一路高歌猛進。于冬還清晰記得,2003年,内地電影市場大約是15億元人民币票房的體量,當時香港的電影票房差不多是15億港元。但放眼當下,内地600億票房(人民币)成績在前,香港卻還是在10億(港元)的成績線徘徊。

随着粵港澳大灣區應運而生,博納影業也乘着東風在廣州南沙設立公司。落地大灣區一年,博納用《中國醫生》交出首張成績單。“我希望能夠投資更多香港青年導演的電影,他們完全可以做到初生牛犢不怕虎。”恰如導演莊文強曾感慨:寫過很多故事,很多劇本,但沒有人投資。也不知道為什麼每次都是于冬老闆投資,他真是比較大膽。

善于挖掘新人導演的于冬也大方表态:想投資更多年輕的香港電影人的作品,讓名導帶路為青年導演做監制,博納這方面的資源儲備足夠豐富。在于冬看來,《長津湖》的奪冠不僅是中國電影工業獲得的一次全面檢閱,也是博納攜手香港電影人凝心聚力的最好诠釋。

拍《長津湖》,值得!

于冬:走出“博納+香港導演+主旋律”新路

于冬(中)和《長津湖》影片主創人員。(大公報)

71年前一場驚心動魄的戰役,在這個冬季讓不少觀衆哽咽啜泣。《長津湖》票房和口碑齊飛,作為制片人的于冬近期出席很多場合,都不忘向走進電影院的1.22億觀衆表示感謝。大家有興趣去了解抗美援朝這段塵封多年的曆史,感歎這段曆史的過往和那些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于冬說,影片做到了它關照現實的藝術表達。

在接受記者采訪一個小時當中,于冬很多時候都在緩緩講述和侃侃而談中從容切換。講到自己被觀衆反響所觸動的時刻,他說,印象最深的是,有網友說自己一直等着電影結束之後有彩蛋,可這部電影并沒有,但當他走出電影院時,看到都市繁華、市民安居時,他認為這眼前的一切就是電影的彩蛋。

這個觀後感激起了很多網友的共鳴,同樣也深深觸動了于冬。他覺得,做這部電影的初心和意義已經被年輕人接收到了。這種“值得”的價值也在于:讓更多年輕觀衆對今天的現實社會更增添一種關切,懂得珍惜這個和平年代,珍惜一切看似理所當然的幸福。

于冬:走出“博納+香港導演+主旋律”新路

《長津湖》由三位導演共同執導,卻沒有讓觀衆産生割裂感覺。(大公報)

影片中有一句令于冬感觸萬分的台詞:如果這一仗我們不打,就是我們的下一代打。回望來時路,今年50歲的于冬,兒時記憶裡也曾被《上甘嶺》《英雄兒女》這些影片的英雄故事所激勵。從業多年以後,他才敏銳地發現,長津湖戰役這場新中國的立國之戰,一直鮮為人知。很多年輕人讀過名篇《誰是最可愛的人》,但卻很少能在影視片中去感受和感動。

作為中國電影史上制作規模龐大的一部電影,《長津湖》主創團隊用兩年多時間的細緻籌備、超過7萬人次的群衆演員參演、曆經188天的拍攝周期以及超大規模的服裝道具,這些背後的故事如今已被公衆津津樂道。

于冬說,《長津湖》除了陳凱歌、徐克、林超賢三位導演各展所長之外,編劇也下了一番苦功。據悉,初版劇本13萬字,精修後依然有6萬字。如今,内地社交平台上也有不少關于《長津湖》經典台詞摘錄的分享帖,網友們聚在一起分享、探讨觸動自己的台詞。“主創人員可以挺直腰闆驕傲一會了。”有網友跟帖感慨。

下一部題材 或鎖定“林則徐”

于冬:走出“博納+香港導演+主旋律”新路

于冬贊大灣區似寶藏題材庫,想拍的題材很多。 (大公報記者胡若璋攝)

《長津湖》重新整理中國電影票房榜背後,廣東以12.75%的票房貢獻率領先内地其他地方。而電影在香港上映首周,票房也突破千萬港元。大灣區這片熱土的活力,于冬正在以參與者的姿态感受。

“内地香港合拍片是博納影業的一大特色和優勢。”于冬舉例說,博納影業先後出品的《桃姐》《一代宗師》《明月幾時有》《追龍》《無雙》等,都在保留香港電影經典元素的基礎上,加以時代的創新演繹,為香港電影開拓出轉型創新之路。對于大灣區的人文故事題材,他頗為追崇。除了正在推動的《鐘南山傳》,于冬也向記者透露自己的下一個目标:林則徐作為近代開眼看世界的“第一人”,他的故事對當下也依然有借鑒意義。

于冬坦言,這種大型古裝題材故事,需要很長時間的準備。與此同時,拍一些輕體量的戲也勢在必行。曾經紅極一時的“廣東愛情故事”或者“食在廣州,廚出鳳城”的美食文化,背後的廚師故事,在大灣區時代都有新的篇章。他更誇贊說,大灣區裡好似寶藏題材庫,可待挖掘的太多。于冬自我許諾說,下一年要抽出更多時間到大灣區走一走,發現更多年輕人喜聞樂見的電影題材。

已到知天命的年紀,于冬依然理想滿懷。在他的計劃中,把中國電影賣到全球,做好全球同步宣揚發行也是他接下來要全力以赴的目标。

來源:大公報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