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曆史上四大“絕望時刻”,它們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值得後人深思

每個人在成長路上,都會遇到困難和失敗,這都是人生中的小插曲,那些負面情緒可能會讓我們感到絕望,但其實生活中還有很多平凡的意義,值得我們對生活充滿希望。

在生活中遇到困難能憑借努力改變現狀,但如果是曆史上的“絕望”呢?

中國上下五千年的漫長歲月,有高潮有低谷,有榮耀也有絕望,在曆史上有四個著名的絕望時刻,它們都有一個共同特點,這值得後人深思。

曆史上四大“絕望時刻”,它們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值得後人深思

01

永嘉之亂

天下大勢,在分裂和統一的過程中分分合合,人口是一個王朝立身的根本,無百姓無國家。

中國五千年的壯闊曆史中,通常伴随着人口遷徙的,無非是戰亂、經濟、政治這三種原因,永嘉年間,伴随着一個王朝落幕,就迎來了一個中國著名的人口大遷徙。

司馬炎是晉朝開國皇帝,在位初期,革新政治,振興經濟,厲行節約,推行法制,促進人口增長,使得社會呈現繁榮景象,史稱“太康之治”。

但他晚期驕奢淫逸,懈怠政事,分封諸王,為“八王之亂”埋下隐患,後來将位置傳給一個白癡皇帝司馬衷,這也是他的一大錯誤。

曆史上四大“絕望時刻”,它們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值得後人深思

司馬衷和皇後賈南風直接造成了後來的“八王之亂”,當時政治衰敗,經濟殘破,社會沖突尖銳,對外戰争不斷。

西晉元氣大傷後,北方胡人趁機南下,建立政權,屠殺漢人,是為“五胡亂華”,西晉宗室及士人南遷至長江流域,史稱“永嘉南渡”,這是中華文明第一大規模南遷。

但這次南渡是“衣冠南渡”,古代隻有“士”以上戴冠,也就是說,當時隻有貴族去逃命了,普通百姓成了絕望的棄子。

胡人在北方的殘暴統治,讓北方人口銳減,這是中華文明史上的第一場大浩劫,永嘉南渡後,正式進入南北朝時期,開啟近三百年的分裂動亂。

曆史上四大“絕望時刻”,它們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值得後人深思

02

安史之亂

人口大規模遷徙,都代表着朝代帝王的昏聩無能,這種人口遷徙的事并非隻發生一次,另一次竟發生在盛世大唐。

李治去世後,武則天廢掉自己的兒子成為女皇,她退位後,将皇位還給李家,李唐皇室的皇位之争開始,幾經波折,最終李隆基登基,是為唐玄宗。

唐玄宗統治時期是極盛時期,史稱“開元盛世”。但曆史上的一切,都無法避開一個“盛極必衰”的道理,盛世大唐其實已經逐漸崩塌。

曆史上四大“絕望時刻”,它們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值得後人深思

李隆基的統治差别可以用“開元”和“天寶”來區分,開元期間的李隆基勵精圖治,将唐朝治理得極盡繁榮,但天寶時期的李隆基,寵愛楊玉環,奢靡享樂,讓盛世大唐自此走向下坡路。

還有一件事,對唐朝影響非常大,那就是“安史之亂”,安史之亂是安祿山和史思明背叛唐朝發動的戰争,這也是讓唐朝由盛轉衰的重要轉折點。

這場内戰讓唐朝國力銳減,人口大量喪失,後來唐軍有了反擊能力,最終平定戰亂,對當時百姓都造成了很大影響,絕望可想而知。

曆史上四大“絕望時刻”,它們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值得後人深思

03

崖山之戰

崖山之戰是南宋滅亡之戰,後來元朝就統一了中國。這場戰役中,宋朝軍隊和蒙古軍隊在崖山展開大規模海戰,是古代少見的大海戰。

這場戰役關系到南宋生死存亡,是宋元之間的決戰,然而最後元軍以少勝多,陸秀夫背着少帝趙昺投海自盡,許多忠臣追随其後,十萬軍民跳海殉國,自此趙宋皇朝隕落,元朝建立。

朝代更疊是曆史必然,然而這卻成為宋朝人民的夢魇,元朝時,中國封建文明由盛轉衰,南宋漢人淪為最低等的四等人,絕望籠罩整個中華大地。

曆史上四大“絕望時刻”,它們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值得後人深思

04

明末悲歌

“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明朝君主都算是有氣節,朱元璋是曆史上著名的草根皇帝,非常注重品行。

明朝在北京失陷後,在南方建立多個流亡政權,史稱南明,很多人并不承認南明是明朝。

南明建立後就一直在流亡,最終明朝被清軍所滅。清軍為了讓漢人屈服,強制讓漢人剃發,并且進行了一系列屠城。

據說明末死于清軍屠殺的人達到數千萬,對命運絕望的掙紮,恐怕是最激烈的。

曆史上四大“絕望時刻”,它們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值得後人深思

不難發現,伴随着百姓絕望的,都是當時昏聩無能的君主,這是“四大絕望時刻”的共同特點。但曆史的苦難,最終造就了不屈不撓的中華兒女,造就幸福生活。

聲明:内容文字原創,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部分圖檔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告知删除,謝謝!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