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大遼皇後蕭觀音的詩詞創作

作者:讀者報
大遼皇後蕭觀音的詩詞創作

蕭觀音(1040~1075),是遼欽哀皇太後之弟樞密使蕭惠之女,蕭家世為皇後家族。史載,她“姿容冠絕,工詩,善談論。自制歌詞,尤善琵琶”。

由于生下皇太子耶律浚,蕭觀音更是寵逾衆妃,為遼道宗的“紅顔知己”。

作為契丹民族金字塔的塔尖,除個别功勞非常大的臣下賜姓耶律以外,耶律氏肯定是皇族,蕭氏肯定是後族。“耶律”源自河流名。“世裡沒裡”,即今天西遼河上遊西拉木倫河。此河周邊有世裡氏、遙辇氏、大賀氏三個血緣最近的部族,在當時當地最為強盛,号“三耶律”。“世裡”和“耶律”,是同義不同譯,最終漢譯固定為“耶律”。

至于蕭氏,在耶律阿保機之前似乎就有“同姓可結交,異姓可結婚,以為蕭氏”的說法。但最普遍的說法是,“太祖(阿保機)慕漢高皇帝(劉邦),故耶律兼稱劉氏,以乙皇、拔裡(兩家功臣家族)比蕭相國(蕭何),遂為蕭氏。”阿保機為霸一方,以其妻兄蕭敵魯任北府宰相,是以,一直到遼亡,蕭氏後族一直把持宰相之位,确實應了“比蕭相國”的說法。

遼亡之後,耶律改為“移剌”,蕭姓改為“石抹”。

由奴隸制部族發展而來的遼人,姓名很有意思,有叫石抺狗狗的,有叫耶律九斤的,還有叫耶律家奴的,甚至有叫耶律驢糞的,與近世中國人“狗剩”“狗兒”之類的小名相似,有“名賤命長”之意。至于本文主角蕭觀音,一看就是那個特定時代、特定國家的特有姓名。

蕭觀音4歲就嫁給當時為燕趙國王的耶律洪基為妃,真稱得上是青梅竹馬的一對夫妻。遼道宗繼位後,伉俪情深,即使出外巡遊打獵也常常帶着蕭觀音一起去。一次,耶律洪基在伏虎林縱獵完畢,飲酒高會,身為皇後的蕭觀音即席賦漢詩一首:“威風萬裡壓南邦,東去能翻鴨綠江。靈怪大千俱破膽,哪叫猛虎不投降!”

錦句出玉口,在座的遼帝遼臣,無不歎服。此詩氣勢雄渾,彰顯出蕭觀音女中豪傑的氣概和北國女子的飒爽潑辣。

遼道宗清甯十九年,皇太叔耶律重元與其子涅魯古在與道宗一同打獵的路上謀反。當其時也,蕭觀音臨危不亂,主政内宮,特别展現出巾帼豪傑的風采。

耶律重元本是遼聖宗次子,其人眉目疏朗,材勇絕人,寡言少語,本是個持重穩健的美男子。遼聖宗死後,欽哀皇太後喜愛這個小兒子耶律重元,在臨朝稱制時與數位朝臣密謀立其為帝。耶律重元當時深明大義,竟飛速把此密謀報告給已襲位的哥哥遼興宗。興宗高興,封他為皇太弟,賜以金券誓書。遼道宗繼位,冊封他為皇太叔,免拜不名,為天下兵馬大元帥,尊寵無比。

看來,畢竟遼人漢化未到根底,并未認定父子家天下,遼興宗封其為“皇太弟”,應有死後讓他襲位之意。遼道宗又封他為“皇太叔”,就有些讓他幹等的意思了。如果遼道宗再駕崩,這位“皇太叔”可能就被封為“皇太叔爺”了,等到死也沒個頭兒。

耶律重元有耐心,他那生性兇狡的獨生子涅魯古卻等不及,在秋獵時夥同四百多軍将誘脅弓弩手于皇帳外列陣,想把遼道宗幹掉。關鍵時刻,叛兵們悔懼,各自奔潰。

被裹脅的耶律重元自知事敗,北亡大漠,仰天歎道:“涅魯古使我至此!”窮惶之下,他抽刀自殺。想當初他親媽太後推立他當皇帝,他堅辭不受,其兄其侄父子家天下坐穩後,他在兒子的撺掇下倒有了反心,可見也是個死催的倒黴蛋。

如果中間不出個大奸臣耶律乙辛,蕭觀音和遼道宗夫妻歡好,伉俪情深,又有聰慧賢明的太子耶律浚,雖然遼道宗有沉迷打獵的嗜好,但遼國皇家應該不會發生太大的變故。

耶律乙辛是遼朝五院部人,到他爸耶律疊剌那輩,家裡一貧如洗,部落裡的人都叫耶律疊剌為“窮疊剌”。《遼史》很有意思,漢族史料往往以神異事附會帝王英傑,但《遼史》卻記載了這個遼朝第一大奸臣出生時的不少“異兆”:

其一,耶律乙辛母親懷孕時,夢見自己與一隻羚羊相搏,拔其角尾。早晨找巫師解夢,巫師說:“這是個吉兆。羊字去角尾為王字,你以後會有兒子被封為王爺。”其二,耶律乙辛早産,從娘肚子裡出來時一家人正在移牧途中,無水洗浴。正憂愁間,車輪迹下,忽見湧泉。其三,耶律乙辛小時候放羊,很晚沒回家。其父疊剌尋找,看見乙辛正在草間睡得舒坦,過去一腳把偷懶的小乙辛踢醒。乙辛大怒說:“怎麼把我驚醒呢!我剛在夢中見到神人給我吃太陽和月亮,已把月亮吃掉了,正咬太陽半塊入口,你把我驚醒!”可見此人小時就黠慧,明明夢見吃燒餅,倒騙老爸說自己正在吃太陽。

耶律疊剌也很迷信,以為這個兒子不同凡人,從此不再讓他牧羊。長大後,耶律乙辛身長八尺,美風儀,相貌堂堂,但這個人“外和内狡”,正有大奸之風。

遼興宗時,耶律乙辛為文班小吏,掌管太保印章。後得當時皇後擡舉,見其風度渾然,如同很有修養的老成官員,慢慢予以升遷。興宗朝,耶律乙辛已升至護衛太保(衛隊總指揮)。

遼道宗即位後,因耶律乙辛是先帝舊臣,加以寵任,遷為同知點檢司事,慢慢遷至樞密副使(副宰相)。清甯五年,又為南院樞密使,封趙王。

清甯九年,皇太叔耶律重元的黨羽、驸馬都尉蕭胡睹在朝中結黨,想把重臣耶律仁先排擠出朝,讓其外放做西北路招讨使。遼道宗不明就裡,很想聽從。事前,他順便征詢耶律乙辛的意見。當時的耶律乙辛不知是出于忠貞還是想賭博“押寶”,勸谏道:“為臣我新參國政時間不久,耶律仁先乃先帝舊臣,不可遽離朝廷。”這寶果真押正。

皇太叔耶律重元之亂平定後,遼道宗想起耶律乙辛昔日的勸谏,加上他在亂中的鎮定表現,拜其為北院樞密使,晉封“魏王”,并賜号“匡時翊聖竭忠平亂功臣”。

自此,耶律乙辛官運亨通,後又加守太師。至此,他已經有随意調動軍隊、任用官員的權力,勢焰熏天,大肆A錢受賄。凡是阿谀奉承投奔門下的,耶律乙辛一概予以舉薦升官;凡是禀性忠直不聽話的,一概被他斥出朝廷。

遼道宗把國事全權交予耶律乙辛等人,自己便終日在外打獵遊樂。大康元年(1075年),遼道宗與蕭觀音所生的皇太子耶律浚開始參與朝政。

這位太子爺聰慧美姿容,一時間得到衆臣的擁戴和贊賞。大權久掌的耶律乙辛一下子很不适應,權柄旁移不僅讓他感到失落、憤懑,心中還充滿新君登位後找自己算賬的憂慮。想來想去,他就想先找蕭觀音這位皇後的碴兒,然後順藤摸瓜,再把仁明聰穎的太子廢掉。

遼道宗統治後期,終日畋獵飲酒為樂,已經對這位貌美才多的原配蕭觀音逐漸疏遠。宴飲之餘,遼道宗有時還以擲骰子的方式任用大臣,簡直拿國事當兒戲。遼道宗也是大才子的風流品性,常冒用蕭觀音的名義把大臣李俨的老婆邢氏叫到宮裡淫樂。

深宮寂寞,夜深人靜,蕭觀音灰心之餘,也嘗試喚起夫君舊情,并作《回心院詞》十首,力欲重制二人昔日之脈脈溫情、雲雨纏綿的快樂時光,想讓老公回心轉意。

《回心院詞》十首與慶賀遼道宗獵虎成功的七言絕句風格大異。從一個側面,也可見蕭觀音的藝術才華已臻至境,既能豪放,亦可婉約。

《回心院詞》的句式也為蕭觀音首創。哀婉之餘,蕭皇後又自譜成曲,教人演唱,以抒幽懷。

大遼皇後蕭觀音的詩詞創作

(來源|《宋遼金夏:刀鋒上的文明》 作者|梅毅 天地出版社|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