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專家:昆明理工、武漢科大兩翼齊飛,山西大學底蘊深厚

作者:城市文化觀察

2016-2020年,36所非雙一流大學獲2項以上國家級自然科學、科技進步、技術發明二等獎或獲得有一項自然科學、技術發明二等獎,新一輪入圍雙一流有望。

作者:華中城市研究院院長馮煜晖

山西大學(自然科學1、科技進步1)

山西大學坐落在具有2500多年曆史的文化古都——山西省省會太原市,學校前身為建立于1902年的山西大學堂,2005年,成為山西省人民政府與教育部共同建設的省部共建大學。2012年,成為全國14所“中西部高校提升綜合實力工程”高校。科研成果入選2020年度“中國高等學校十大科技進展”。在社會服務上,圍繞國家重點布局的量子科技,建設基于量子光源的地基引力波探測大型科學裝置,參與建設北大山西碳基薄膜電子研究院。

專家:昆明理工、武漢科大兩翼齊飛,山西大學底蘊深厚

化學、工程、材料、環境-生态4個學科入選ESI全球排名前1%。近年來,學校主持的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社會科學基金等各類項目穩步增加,先後榮獲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技術發明二等獎、科技進步二等獎、教育部高校人文社科研究優秀成果一等獎等16項國家科研大獎。2019年,成為山西省唯一一所入選教育部“首批高等學校科技成果轉化和技術轉移基地”高校。

武漢科技大學(技術發明1)

武漢科技大學是省部部共建的地方高水準大學,是國家“中西部高校基礎能力建設工程”高校和湖北省“雙一流”建設高校,在全國第四輪學科評估中,11個學科位居湖北省屬高校第一;材料科學與工程、冶金與礦業工程、機械工程等3個學科入選湖北省“國内一流學科”建設學科;材料科學、工程學、化學、臨床醫學等4個學科進入ESI全球排名前1%。

專家:昆明理工、武漢科大兩翼齊飛,山西大學底蘊深厚

擁有2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1個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1個國家級協同創新中心(聯合)、26個省級科研平台。“十三五”以來,學校主持和承擔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社會科學基金等國家級項目350餘項,獲得省部級及以上科技(社科)成果獎130餘項。2007年以來獲得19項國家科技成果獎(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1項、二等獎13項,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5項)。

一大批傑出校友成長為院士、專家學者、黨政上司、大型鋼鐵企業掌門人,學校被譽為“冶金高層次人才的搖籃”。

昆明工業大學(自然科學2)

昆明理工大學建立于1954年9月4日,1999年原昆明理工大學與原雲南工業大學合并組建新的昆明理工大學。

工程學、材料科學、化學、環境/生态學、植物與動物學、農業科學先後進入ESI全球前1%。現擁有國家重點學科1個、國家重點培育學科1個、省級重點學科23個、省院省校合作共建重點學科9個。

專家:昆明理工、武漢科大兩翼齊飛,山西大學底蘊深厚

2000年以來,昆明理工大學創新發展成果亮點紛呈。先後榮獲國家級教學成果獎一等獎1項、二等獎6項,省級教學成果獎72項;榮獲國家科技進步獎一等獎1項、國家技術發明獎二等獎6項、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9項、國際科學技術合作獎1項,牽頭獲得教育部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技術發明獎一等獎1項。

屈維德教授首創“沖擊消震原理”,應用于我國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的研制;劉北辰教授發明了世界首座倒張拱鋼索橋;李夢庚教授發明的“粗錫電熱連續結晶機除鉛铋工藝及裝置”,被西方冶金界譽為“20世紀錫冶金最偉大的發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