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笑果文化能超越德雲社麼?郭德綱和李誕,你更看好誰?

作者:劉丙潤

可能大家對于笑果文化有些陌生,但近年來笑果文化的發展超乎了所有人的預料。

不太誇張地去講笑果文化可以成為搞笑領域或者娛樂領域裡面的領頭人,且在娛樂領域裡面不能說占據半壁江山,但也差不多。

近年來笑果文化先後出品了吐槽大會、脫口秀大會等多檔綜藝節目,在一定程度上有了很高的知名度。

笑果文化能超越德雲社麼?郭德綱和李誕,你更看好誰?

人怕出名豬怕壯,任何一個企業都是如此,一旦紅火之後就會被一些有心之人拿過來做比較。

而今天我們就要考慮一下,笑果文化和德雲社這兩家不同的企業,究竟誰優誰劣,目前關于網上對于該類企業之間的比較表達觀點意見較多,且大多存在沖突和沖突點。

但是我們不妨設身處地地想一想,比較一下這兩家企業所對應的資源未來發展的前景以及發展不可控或者不可預估時,可能出現的種種情況再來做一次細緻的比較,這中間所需要考量的因素遠比我們要複想象的要複雜的多。

以笑果文化為例,這一類娛樂傳媒公司本質上來說,不太具備培養藝人的能力。

笑果文化能超越德雲社麼?郭德綱和李誕,你更看好誰?

或者換句話來說,這些藝人無論是講脫口秀也好還是講段子也好,在進入這家企業之前,其本身就已經具備了充足的幽默細胞,而這些幽默細胞隻是待開發而已。

這些人沒有嚴謹的師承關系,也沒有絕對意義上的師徒父子的概念,他們來到笑果文化公司更多的是因為這家企業能夠給自己提供利潤,而自己又願意在語言方面進行才藝展示。

這一部分才藝展示,可以說既迎合了市場又能夠賺得票子,何樂而不為?

屬于正常的公司與員工的關系,當然我們不能排除一部分員工對笑果文化公司推崇備至,原因很簡單,因為正是這家企業給自己帶來了未來不可預估的發展前景。

但是如果從另一個角度出發,德雲社的員工既是員工又是徒弟,是一套完整的江湖方面的師徒父子關系。

笑果文化能超越德雲社麼?郭德綱和李誕,你更看好誰?

我們經常能夠見到德雲社郭德綱的徒弟們喊于謙為幹爹,當然于謙名義上或者表面上最認可的幹兒子就是孟鶴堂。

除此之外其他的人喊大爺也好喊幹爹也好,都可以,屬于模棱兩可狀态。

而之是以會有這樣的模式,其背後的考量也比我們想象得更深更遠。

相聲作為一門傳統的手藝,自發源開始就注重師徒傳承,如果沒有師徒傳承關系,很難在相聲界立足。

盡管現階段一些相聲藝人明面上來說反駁這種師徒關系,甚至直截了當的認為師徒關系是一種糟粕關系。

但是反駁歸反駁,市場就在這擺着,在于相聲領域的藝人來說,也大多認可這層關系,是以對于那某些極個别的相聲藝人而言,他們的話反而無足輕重。

目前笑果文化和德雲社都屬于正兒八經的喜劇團隊,我們姑且可以用團隊來稱呼,而當下階段的喜劇有着廣闊的市場前景,大家可以先參考一下近年來能夠霸榜的電影排行榜就不難發現:

其中有很大一部分比例屬于純粹的喜劇。

比如夏洛特煩惱等電影以及其他的影視劇,而娛樂行業的市場發展蓬勃,就必然會帶動娛樂行業的相關企業發展。

笑果文化能超越德雲社麼?郭德綱和李誕,你更看好誰?

效果文化和德雲社都可以以此來搭快車,但是這兩家企業的發展途徑具有較多的差異,也正是因為這些差異,在一定程度上導緻這兩家企業的競争壓根就不在同一條水準線上。

笑果文化的藝人更多的是具備喜劇天賦,同時通過表演脫口秀段子等方式來進行喜劇表演,而之前的時候也有一些消息透露過笑果文化在表演一些段子的時候,前面可能會有提詞器或者提詞闆。

當然這一部分提詞器提詞版,我們更願意了解為是藝人們為了增加喜劇效果,同時為了減輕不必要的麻煩,為了提升觀衆對于喜劇的優良體驗才帶來的一系列的先進裝置。

但是這一部分先進裝置,德雲社沒有。

為什麼沒有?更多的是對于藝人本身喜劇方面的拿捏和掌控,他們對于喜劇的種種尺寸更加到位。

笑果文化能超越德雲社麼?郭德綱和李誕,你更看好誰?

就像之前某位相聲藝人在相關的喜劇節目當中一次漂亮的反擊或者吐槽,雖然說是玩笑話,但明眼人都能夠看得出來這個玩笑話多少帶點火藥味了。

我就算不說脫口秀,我還能夠回去說相聲,你們呢?你們不說脫口秀能幹什麼?

這種話之是以能夠說出來,還沒有被别人吐槽反駁,甚至沒有被别人壓制,往往是基于一定的實力,如果沒有實力這種笑話就不是笑話了,反而會變成嘲諷。

而當時一些脫口秀的藝人也都笑呵呵地承認了這一點,甚至是大大方方地承認了這一點,就足以表明笑果文化也好,還是類似的脫口秀團體也好,相對于德雲社的相聲藝人而言,始終是差着一環。

相對而言,笑果文化之是以能夠在短期之内風起雲湧甚至占據了市場當中的部分高地,其主要原因還是在于笑果文化對于藝人的培養模式不同。

對于笑果文化而言,本身擁有幽默細胞,且能夠通過幽默細胞來讓觀衆開心、快樂就足以了,就達到了笑果文化其本身的目的。

笑果文化能超越德雲社麼?郭德綱和李誕,你更看好誰?

但是如果把這一部分内容安排在德雲社裡面是絕對不允許的,德雲社的相聲藝人必須在上場之前會演很多的相聲段子,同時說學逗唱還得樣樣精通,各種小曲小調也得順手拈來。

隻有這樣才有一定的能力成角成腕,隻有這樣才能夠在相聲大舞台上進行藝術演出,也隻有這樣才有資格參與全國巡演。

我們不難想象一個相聲藝人在成年之前所經曆的種種痛苦和磨難,這在一定程度上減少了相聲藝人對外的輸出頻率和輸出速度。

以德雲社為例,可能一個相聲藝人在德雲社背景摸爬滾打5年、10年,才有一定機率能夠推到前台演出。

這其中以張九南為例,張九南雖然紅火起來了,但在一次綜藝節目上曾經表示自己這些年來表演的任何相聲段子,或者在任何一個小劇場的表演,從來沒有請過假。

笑果文化能超越德雲社麼?郭德綱和李誕,你更看好誰?

是以單純的從孵化模式來看。笑果文化的孵化模式更便捷,更符合商業化的孵化,同時也能夠在最短期之内帶來足夠多的經濟效益,而德雲社一方面對于口碑的着想,另一方面又對于相聲藝人的嚴苛要求,導緻藝人的孵化難度加大,孵化的數量減少。

對于笑果文化的員工來說,如果離開笑果文化公司可以簡單地了解為是跳槽離職,前往一家新的企業或者前往其他地方進行任職,這些完全可以了解,甚至就屬于一個正常的人事調動而已。

但是對于德雲社而言遠沒有那麼簡單,退出德雲社,在一定程度上往往就意味着退出了相聲圈子,如果退出德雲社再前往其他的相聲圈子裡面去,同時還說德雲社的壞話,那就意味着背出師門。

這其中以10年前的某位相聲藝人或者某兩位相聲藝人為例,在相聲圈子裡面的口碑的确是不咋地,是以相對而言,德雲社的相聲藝人凝聚力更強,同時對于德雲社的認可程度更高。

笑果文化能超越德雲社麼?郭德綱和李誕,你更看好誰?

如果單純地把德雲社當做一家公司的話,那麼這家公司的企業文化認同感要遠強于笑果文化公司。

當然,如果從市場的角度出發,無論是笑果文化公司也好還是德雲社也好,都給我們提供了極大的歡樂,帶給我們了太多的開心。

但是對于這兩家企業的比較來看,德雲社可能要略勝笑果文化一籌。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