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随想,對嵌入式職場建議

guoqingjie已經過去兩天了,因為楠哥生病,我們擱淺在了深圳,不過相比在路上的奔波,待在家裡感覺惬意不少,不用在路上各種操心,之前上班感冒,身體處在亞健康狀态,睡了兩天身體也恢複一些了。

三年前,我們搬離坪洲地鐵站附近的農民房,最後一天搬走跟房東結算押金時聊天,房東跟我們說「如果給你們兩塊黃金,你們可能就樂呵樂呵幾天,你們現在抱着的這個小家夥,可以讓你們樂呵一輩子」。

生活到最後,慢慢會發現,很多東西是用金錢彌補不了的,特别是成家以後,一味的撲在工作中,感覺家人慢慢脫離了自己,但是也是因為生活,我們需要金錢來支撐很多東西,這感覺真的很奇怪,小時候爸媽吵架後我問媽媽,我能不能不買衣服鞋子,就不用花錢,你們就不用吵架了,我媽說,那我們還要買油鹽醬醋呀。

對楠哥來說,我們在的地方,他就可以開心的玩,也不關心我們要不要帶他出去旅遊,也許他每天都在旅遊,呆在家裡的兩天,楠哥在家裡和走廊飛來飛去,整棟樓都可以聽見他的聲音,嘴巴笑起來就像裂開的太陽,之前連續上班了十幾天,晚上回來他都睡着了,睡覺也不讓我碰,白天也不喜歡跟我玩,這兩天一直陪着他,昨天晚上還主動讓我摟着睡覺,小孩子心思變化真快。

今天給楠哥買的兩隻蘑菇頭鹦鹉,叽叽喳喳

沒有出行一點也不妨礙我們看風景,朋友圈每天都有大家曬出來的美圖,而且是經過精心挑選的,人生,要不就讓身體在路上,要不就讓眼睛在看朋友圈。

我也不懂這是什麼地方,就是好看

像不像豎起大拇指?

最近接受ITPUB網站采訪,因為前段時間比較忙,到今天才有時間靜下來好好寫寫東西,我總結了一些看法,希望對還沒有進入職場的同學們有借鑒作用,我希望把我走過的彎路告訴大家,讓大家能在職業生涯中,用最少的時間,得到自己最想要的東西。

剛入職場的時候,我希望大家能有一個自己的人生導師,這個導師可以是技術上的或者不是技術上的,但是在重要選擇面前,你需要這個導師給你建議,教你如何選擇,人生前面的路充滿了很多未知,但是未知是相對的,我們從進入職場開始,80%的機率前面的路是已知的,逆勢而為會很累,順勢而為會更容易得到你想要的,因為經曆過更多的東西,你的導師知道的東西肯定比你多,在關鍵抉擇面前,他的建議,可以決定你未來職業生涯的走向。

人生導師可以是自己的朋友,可以是公司資深的員工,前提一定是要有信任關系,如果你的人生導師告訴你,某某公司是一個坑,你還執意要去踩,那麼可以說你不信任這個導師,要不就是你的問題,要不就是你導師的問題,總之,你們之間存在的聯系不足以讓你成長。

這個社會行進的很快,得到幫助的時候希望也能回報别人,一味索取隻會讓人反感,導師也是一樣。

工作到現在已經快畢業10年了,我有三次從大公司跳出來到小的初創公司的經曆,說好聽一點是創業,說難聽一點就是自尋死路,我内心懷揣着一團火種,我想改變一些東西,但是就是太想改變,讓自己的優勢沒有得以繼續保持。這就像球場新手,在面對老手的時候不斷吃晃,第一次的時候心裡想,我下次一定不跳了,結果第二次第三次還是被晃飛起來,而且我是一個十足的行動派,我不喜歡嘴上動動,我希望馬上去做,馬上看到結果,而且對于事情,我有足夠的堅持和耐心,是以如果一個人晃飛了我十次,我還是會繼續應戰,我相信我能赢下下一次,而且再赢下一次之後就會一直赢下去,因為這樣的心态就非常容易還是吃晃,除非換一個心态,你投任你投,我自巋然不動。

今晚去打球,防守我的是一個小個子,可能是因為年輕,彈跳力非常好,我有時候非常癡迷自己的中投,但是因為年紀大了,體力不支,中投的時候,容易投籃手型不穩定導緻命中率很低,如果我一直選擇突破,以我們兩的身高和力量差距,我覺得我可以碾壓他一個晚上,中投存在命中率的問題,一旦投不進,會直接影響球員的心态,但是突破可以制造殺傷,進球了會直接更自信。

我舉這個例子想說明,在大企業就像突破,每次突破進球可能隻得到兩分,但是你在大公司呆久,是可以鍛煉你的性格和品性的,突破越多,你積累的進攻手段就越多,随着突破進球增加,你反過來會提高你中投的自信力,中投就像創業,看起來得分很容易,但是實際上進球很難,對體力透支很大,創業,在初入職場的前半段,對你職業生涯是打折扣的。

現在去看看我原來還在原企業的同僚,他們可能在技術上還是從事原來的部分,但是因為時間的經驗積累,他們的技術越來越娴熟了,處理工作上的問題需要花費的時間就越來越短了,反過來就有更多的時間去做其他的事情,比如照顧家人,比如做點投資之類。

很多人覺得買房就是單純的買房,我最近跟一個朋友聊天,買房是一個最重要的投資,房子是用來住的,但是增值部分就是你的投資盈利的部分,有些人不願意接受這個想法,覺得我買房就是用來住的,是以選擇買偏遠便宜的地方,導緻結果是不能住也增值很少,是以之前在知識星球分享經濟相關的書籍,希望自己能改變一些思維方式。

我記得高中的時候,有一句話很火,叫「性格決定一切」,我就是有着内心不安分的這顆火種,造成了我一個不願意安分的性格,特别是,如果一個人跟我說這個事情非常值得去做,如果我十分信任他,我可能都沒有去調查,這造成了我對事情的感性因素增加,理性因素減少。

選擇創業,是希望自己在最好的年齡,做出一點事情,幫助這個社會,讓這個社會的人們看到我做的東西,我相信很多選擇創業的人也是這麼想的,賺錢真的是很小的一個部分,如果真的想賺錢,我100%建議大家,不要去創業。

我也相信很多選擇創業的人都有很高的思想信條,覺得自己不一樣,渴望被這個世界看到自己的不一樣,也希望自己能為這個世界做不一樣的事情。

說得操蛋一點,我覺得我的這個想法獨一無二,賺錢那是必須的,我們做這個根本就不用考慮賺錢的事,隻要做出來,錢都自己跑過來了。

但是我現在在創業的過程中,我認為,想做一些有利于社會的事情,并一定要選擇創業,我們能做的事情真的太多了,我現在非常喜歡寫公衆号,就是想把自己的很多想法通過文字儲存下來,希望幫助引導一些人,當有人跟我說,看了我的文章有幫助,我真的非常開心。

對于十年後,我希望我還在寫公衆号,我希望我可以寫出更多的文字讓大家看到,分享更多的東西。

對于做的産品,我覺得每一個技術人都想做出一款爆款的産品,但是這部分技術人能掌控的真的太少,産品好不一定就是爆款,但是爆款卻又不一定是好産品,能做出好産品并且爆款的幾率真的非常小,我經常想着去做一款極緻産品的想法,這樣的想法大機率讓自己的生活過得不太好,反而很多單純想着上班賺錢的想法過得非常舒服。

我這樣說可能很多人會不同意,畢竟做産品創業賺錢的人不在少數,大家可以去查一下現在有多少人在創業,每天有多少個創業團隊湧現出來,多少個公司在在一天内出來了又消失,可能一款同樣的産品就有數十個團隊在做,競争非常激烈,而能存活下來的真的少之又少,有些技術做得很好操盤手不行就歇菜了,有些操盤手資源非常好但是産品一直出不來最後歇菜了,有些做出來樣機後面資金斷了走不到量産死掉了,還有一些賣車賣房創業的也是數不勝數。

我建議在職業生涯前10年,真的就安心的做技術,上班賺錢,努力到大企業去賺錢,想賺錢一定在大企業,這樣适合我們的技術人,不要整天想着拯救世界,這個世界真的已經超級好,不需要超級英雄,也不需要再來一個雷軍,喬布斯,讓這個世界安靜一點,也許更适合我們。

我有兩次創業經曆,第一次我覺得真的就是着急了,我第一次選擇創業,很天真的想法就想做一件好的産品,但是因為技術積累不夠,自己對産品的認知不夠,對業界的競争對手也不夠,純粹是老闆覺得怎麼搞就怎麼搞,我們老闆原來是搞稀有金屬的,對硬體不懂,對網際網路也不懂,導緻我們不斷在試錯,但是因為老闆有錢,公司一直能在虧損中維持下來,老闆有錢,不代表公司有錢,公司不賺錢,發的都是基本工資,沒有分紅,沒有獎金,來了一批批新人,又走了一批批老人,公司的勢頭總是起不來,在我覺得最有機會的一個CEO來了之後,又跟老闆來脾氣不歡而散了,後面就真的沒有機會了。

還有就是選擇的方向也不好,在當時看來是非常好的方向,現在反過來看一下我們的産品,實際上是非常雞肋的,沒有特别強的剛需,有種當局者迷的感覺,因為是從0開始做,就像抱着自己的小孩一樣,充滿了個人情感,是以我一直不想放棄,從開始到離開快3年時間,收獲非常少,公司也沒有技術牛人,技術都是自己現學現賣,在知識面上也見識不多,做的産品技術比較單一,三年時間也就是補完東牆補西牆,做的事情比較雜,從選型到研發到試産量産都需要跟進,是以說嵌入式是萬精油我是比較認同的,比較成功的就是量産了30K産品,這個也算是一個小成就,但是量産出來後就存在庫房裡,賣不出去,這個是比較尴尬的事情。

第二次創業感覺也是趕鴨子上架,沒有完全準備好,我當時是想着兼職來做,但是因為項目非常着急,而且兼職是不可能把事情做好的,就全職出來做了,我是希望創業早點把試錯結果驗證出來,如果能能得到資本和市場的認可,那就繼續做下去,我們的做的是消費品,消費品需要打磨沉澱的時間應該少于純技術型公司。

關于初創公司的管理

每個公司都需要管理,但是我認為初創公司是不應該做強制打卡制度管理的,做強制上班下班打卡管理隻會讓大家心裡不舒服,在崗位上,做職責劃分就好,沒必要做階層的劃分,階層的劃分很容易讓人心不齊,是以說管理這部分,理應以情感管理為主。

宋江拉兄弟們上梁山,本來梁山什麼都沒有,如果剛上來就說,武松啊,你不能喝酒,不能晚上10點睡覺,不能這樣不能那樣,應該這樣,應該那種,我估計宋江能被兄弟們唾罵死。

我在的創業公司都是從 0 開始的創業,當然,很多已經A輪,B輪,已經上了規模的創業公司是需要制度來制約了,需要制度的原因,很大是因為人多了不好管理,但是如果一個初級的創業公司,本身就隻有幾個人,大家幹什麼事情都是清楚的,有事情的時候加班到淩晨幾點,然後要求第二天按時打卡上班,每周寫周報日報,這制度本身就是有問題了。

技術人如何走上管理

技術人走上管理真的是需要機遇,千裡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伯樂可以讓一匹普通的馬變成千裡馬,做技術管理也是一樣,需要人提拔你,你一定需要一個非常信任你的上司,沒有上司的信任,你的職位就很有可能被别人來取代。

而且技術管理一定要你下面的人信服你,上司給你職位,但是你需要下面的員工來幫你幹活,給你排憂解難,有bug了他們願意幫你加班搞定,你又不給他們漲薪發錢,他們如何在心裡信服你,這是一件非常有學問有困難的事情,在所有的事情上,人事是最難的,有人,可以做很多事情,馬雲可以忽悠牛人為你幹活,這就是他的技術,而且這技術還不容易學,如果你能忽悠人來給你幹活還不用給錢,那你就是牛中之牛了,不用想着上班,直接搞chuanxiao去好了。

技術管理一定要會制定計劃,不會做計劃的技術管理那就真的是一個坑,如果一個需求,技術說要5天完成,你作為技術管理,對這個需求不懂,你說需要3天就可以完成,如何去衡量這個時間,就是技術管理應該做的事情。

技術方案制定,做項目的時候,經常出現,A說這個方案好,B說這個方案更好,你作為技術管理,如何去把握最好的方案,讓系統跑得更加穩定呢?

穩定跟複雜度是反比的,Linux 原來是支援中斷嵌套的,後面又去掉了中斷嵌套?為什麼呢?作為一個技術管理如何掌控這個技術點的問題。

做技術管理有一個比較重要的因素,你要讓人覺得你是一個大牛,如果你小弟都覺得你是一個菜逼,你覺得他們會聽你的指揮嗎?特别是搞技術的,如果自己技術厲害,屁股會自然的往上翹,此處不留爺,自有留爺處,我自己也經常有這樣冒失的想法。

我有時候不是很了解技術人為什麼非得往管理方向發展,對于我來說,我希望大家做自己更加擅長的事情,如果你做技術很好,很熱愛,沒必要去非得要轉型做技術管理,99%的機率技術管理會比做技術壓力更大,付出更多,當然了,收獲也會相對多一些,但是随着年紀的增加,那些金錢的收獲我覺得并不值得去拼的。

相對的,那些擅長管理的人才,有這方面的心思,真的沒有寫代碼的想法,可以試着轉型,試試項目管理之類的崗位,也是不錯的轉型。

企業是一個分工非常明确的地方,你收獲多,那就意味着你需要付出更多,當然了,肯定會有一些比較閑散的leader職位,壓力不會太大的,這樣的崗位,我覺得最好不要去争取,閑散久了,想再緊張起來就會非常不習慣,職業生涯的前期,還是應該多付出多學習為主,擁有閑散職位的企業也注定走的不會太遠太高。

最後分享兩張美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