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習得性無助(Learned helplessness)

什麼是習得性無助

  習得性無助是指人或動物接連不斷地受到挫折,便會感到自己對于一切都無能為力,喪失信心,陷入一種無助的心理狀态。

  在現實生活中,那些長期經曆失敗的兒童,久病纏身的患者,無依無靠的老人。他們身上常常會出現 “習得性無助”的特征:當一個人發現無論他如何努力,無論他幹什麼,都以失敗而告終時,他就會覺得自己控制不了整個局面,于是,他的精神支柱就會瓦解。鬥志也随之喪失。最終就會放棄所有努力,真的陷入絕望。

  因“習得性無助”而産生的絕望、抑郁和意志消沉,是許多心理和行為問題産生的根源。

[編輯]習得性無助的來源

  1967年,美國心理學家馬丁·塞利格曼(Martin E.P. Seligman)以狗為對象做了下列一組實驗。

  程式一:把一條狗放進一個籠子裡,鎖住籠門使狗無法輕易從籠子裡逃出來。而籠子裡裝有電擊裝置,通過這一裝置給狗施加電擊,電擊的強度剛好能夠引起狗的痛苦,但不會使狗斃命或受傷。

  塞裡格曼發現,這隻狗在一開始被電擊時,拼命地掙紮,想逃出這個籠子,但經過再三的努力,它發現無法逃脫後,掙紮的強度就逐漸降低了。

  程式二:把這隻受過電擊的狗放進另一個籠子。這個籠子由兩部分構成,中間用隔闆隔開,隔闆的高度是狗可以輕易跳過去的。隔闆的一邊有電擊,另一邊沒有電擊。實驗者發現,這隻曾受過電擊的狗除了在頭半分鐘驚恐一陣子之外,此後一直卧倒在地。絕望地忍受着電擊的痛苦,根本不去嘗試有無逃脫的可能。

  程式三:把沒有經受過電擊實驗的狗直接放進有隔闆的籠子裡,發現這些狗全部都能逃脫電擊之苦,輕而易舉地從有電擊的一邊跳到安全的另一邊。

  塞裡格曼把上述實驗中,狗的絕望心理稱之為“習得性無助”。塞裡格曼為了找到防止“習得性無助”産生的辦法,經過進一步的研究,又重新設計了一個實驗。

  讓狗在接受“無法擺脫的電擊”實驗之前,先學會如何逃脫電擊之苦。方法是先把它們放到可以躲避電擊的那個籠子裡,當它們接受電擊時,隻需輕輕一跳,就可以免受電擊的痛苦。等到狗學會能輕易地從籠子的一邊跳到另一邊時,再讓它們參與第一個實驗。結果發現,這些狗們就不太容易陷入“習得性無助”的境地。

[編輯]習得性無助的啟示

  在對人類的觀察實驗中,心理學家也得到了類似的結果。

  細心觀察,我們會發現:正如實驗中那條絕望的狗一樣,如果一個人總是在一項工作上失敗。他就會在這項工作上放棄努力。甚至還會是以對自身産生懷疑,覺得自己“這也不行,那也不行”,無法救藥。

  而事實上,此時此刻的我們并不是“真的不行”。而是陷入了“習得性無助”的心理狀态中,這種心理讓人們自設樊籬,把失敗的原因歸結為自身不可改變的因素,放棄繼續嘗試的勇氣和信心。破罐子破摔,比如,認為學習成績差是因為自己智力不好,失戀是因為自己本身就令人讨厭等。

  是以要想讓自己遠離絕望,我們必須學會客觀理性地為我們的成功和失敗找到正确的歸因。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