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大咖共議全球經濟:新的新常态或将出現 需警惕一個“黑天鵝”、三個“灰犀牛”

作者:财聯社

财聯社(北京,記者 高萍)訊,由于疫情的不确定,全球經濟正走在艱難的複蘇之路上,未來更多的不确定性也給全球經濟複蘇和金融穩定帶來風險與挑戰。

談及明年的全球經濟走勢,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副院長黃益平今日在财經年會上表示,受疫情等因素影響,明年全球經濟可能将出現新的新常态。這一新常态下,我國如何利用政策空間穩住經濟增長較為重要。

面對全球複雜形勢,清華大學中國經濟思想與實踐研究院院長李稻葵也在會上提醒說,明年以及未來一段時間,全球經濟需要警惕一個“黑天鵝”和三個“灰犀牛”。

世界經濟将出現新的新常态

“1980年到1999年的這20年間,開發中國家平均的經濟增速比發達國家快0.45個百分點。但進入本世紀以來的一段時間,新興市場國家、開發中國家的經濟增速大幅度提高。”黃益平稱,2000年到2019年這20年,兩個群體GDP增速的差異上升至3.65個百分點,開發中國家開始引領世界經濟的增長。黃益平直言,這就是我們過去經常說的經濟新常态,世界經濟的新常态。

不過,在黃益平看來,經濟新常态在明年可能會出現一些變化。黃益平引用IMF的預測資料稱,明年發達經濟體GDP預計平均增長約4.5%,發展中經濟體增長約5.1%,兩個不同群體之間的增長差又回到了0.6個百分點,而這與上世紀最後20年兩者之間的增長差較近。

“明年全球經濟可能出現新的新常态,未來一兩年世界經濟格局會和過去一段時間不太一樣,很可能和上世紀最後20年更加類似。”黃益平強調,不過,這個新常态也可能不是一個長期的現象,可能是一個短期的轉型。

出現新的新常态的同時,在複雜的國際形勢下,李稻葵認為全球經濟除面臨疫情這一“黑天鵝”外,還面臨三個“灰犀牛”。第一個“灰犀牛”是債務衰退,李稻葵具體表示,在疫情下,全球範圍内整個國債水準相對GDP上升18%,雖然這一數字不算高,但其是建立在原本已經較高的基礎之上。李稻葵認為,不管疫情是否延續,如此多的債務總是一個麻煩,且新興市場國家債務衰退更嚴重,如果美國相關政策收縮,新興市場國家會出問題。

第二個“灰犀牛”是産業鍊的重新布局;第三個是低碳的“灰犀牛”。李稻葵表示,由于新的替代傳統能源的技術還不成熟,低碳一定會帶來成本的上升。

利用政策空間支援穩住經濟增長

全球經濟出現新的新常态,對我國意味着什麼?在全球經濟面臨“黑天鵝”與“灰犀牛”的背景下,我國應該如何應對?

對于我國而言,黃益平認為,除了進一步采取比較恰當的措施應對疫情,也需要注意一些金融風險的因素,此外,還要注意經濟增長的問題。

與會專家預計,明年我國經濟增長面臨一定的下行壓力。銀保監會原副部長級幹部于學軍認為,這既與新冠疫情及防控有關,也與全球大宗初級商品價格大幅上漲相聯系。

黃益平表示,明年我國經濟的政策空間非常大,能不能很好地利用政策空間,支援穩住我國的經濟增長非常重要。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理事長李揚亦表達了類似看法,他表示,中國的政策還有很大空間應對各種各樣的風險挑戰,預計2022年宏觀經濟政策将更加積極,推動中國經濟行穩緻遠。

“疫情下,過去兩年我國經濟增長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出口的拉動,但這在一定意義上是臨時性的。” 黃益平進一步表示,如果世界經濟都開始複蘇後,我們出口速度可能會明顯下降,用什麼新的增長來穩定宏觀經濟,是值得關注的問題。

談及我國如何應對全球經濟面臨的“黑天鵝”與“灰犀牛”,李稻葵提到,我們在處理舊的增長模式所遺留下的問題的同時,還要按照新發展理念,想方設法打造新的增長點。一是國内有10億人口還沒有邁入中等收入人群,這是新增長點的希望所在;二是要培育新市場,讓市場發揮作用。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