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食品添加劑,你的腦海很可能浮現出“三聚氰胺”“蘇丹紅”“吊白塊”等字眼,并将兩者等同看待。這些讓食品添加劑背了黑鍋,使人們産生種種偏見甚至誤解的“害群之馬”,根本就不是食品添加劑,而叫非法添加物。
由于公衆的誤解,許多人對食品添加劑都表現出強烈的排斥。事實上,不僅沒有必要談“食品添加劑”色變,而且我們的健康生活也離不開食品添加劑。

圖檔來源:圖蟲創意
真正的食品添加劑指的是為改善食品的品質與色、香、味,以及防腐與加工工藝需要而添加的天然或化學合成物質。
按用途細分為4種
1.為提升食品營養價值而添加的維生素、氨基酸、礦物質等營養強化劑;
2.為便于食品加工而添加的穩定劑、乳化劑、消泡劑、增稠劑;
3.為改善食品品質而添加的色素、香料、漂白劑、增味劑、甜味劑、疏松劑;
4.為防止食品腐敗變質而添加的抗氧化劑和防腐劑。
食品添加劑的作用
上述食品添加劑在豐富人類餐桌以及確定食品安全方面功不可沒。
例如以山梨酸鉀為代表的防腐劑能有效抑制黴菌、酵母菌和需氧菌的活性,并可防止肉毒杆菌、葡萄球菌、沙門菌的生長與繁殖,保障冷藏肉品的安全;
以異山梨酸鈉、維多酚等為代表的抗氧化劑可確定植物油、油炸食品以及餅幹不被空氣中的氧氣氧化,以供較長時間儲存享用;
色素等着色劑與香料則可滿足你随時吃到各種口味的巧克力,以及琳琅滿目的糕點;
營養強化劑可使普通食品的養分種類與含量得到擴充與提升。
食品添加劑自古就有
食品添加劑也不是新事物,人類早與之結下了不解之緣。比如漢代就已出現的豆腐,是用鹵水點出來的,鹵水就是一種食品添加劑;擁有上千年曆史的紅酒,是借助了紅曲色素而大放光彩;即使是始于宋朝的油條,如無食品膨化劑明礬,也是難以烹制成功的。
零食、外賣……食品添加劑的身影無處不在,如何才能躲開食品添加劑呢?實話告訴你,不能。即便你不進超市,不去飯店,完全在家“自給自足”,還得與它打交道,隻是品種少一些罷了。
舉個簡單例子,三餐總離不開油鹽醬醋。
以油為例,以前隻要存放一兩個月,刺鼻的哈喇味就出來了,現在為何沒有了呢?得益于加了抗氧化劑;再說鹽,夏天再潮也不結塊,得益于加了抗結劑;醬油、食醋等也都加了防腐劑。
你炒了菜,炖了湯,想要味道美一點,肯定要加點味精,味精(主要成分為谷氨酸鈉)不也是一種添加劑嗎?
如果喜歡做烤面包,必用泡打粉,泡打粉就是膨松劑,也在食品添加劑之列。
即便是年輕人喜歡嚼的口香糖,也添加有一類叫膠姆糖基礎劑的成分。
其實,根本不必躲避食品添加劑,特别是利用動植物或微生物的代謝産物為原料,經提取所獲得的天然成分,如胡蘿蔔素、葉綠素等。
即便是采用化學手段,使元素或化合物通過氧化、還原、縮合、聚合等合成反應而得到的成分,隻要符合國家的規定,且在規定的使用範圍之内,并沒有超量,也是安全的,不必過于擔心。
你可能誤認為零添加的就是好食品。
比如有一種采用了高溫滅菌的奶,保存期限較長,不需要額外添加什麼,稱為保久奶,是不是就比保鮮奶(因保存期限短)好呢?答案是否定的,奧秘在于保久奶因高溫加工丢失了不少養分,是以營養價值比起保鮮奶來差遠了。
如前所述,使用添加劑是現代食品加工生産的需要,對于防止食品腐敗變質,保證食品品質和供應起到了重要作用。
沒有防腐劑的醬油會發黴,沒有抗氧化劑的食用油會發出哈喇味,而真菌毒素、油脂酸敗帶來的健康風險遠大于防腐劑本身。
盡管有些食品不需要使用防腐劑,但往往加了高鹽或高糖,也會招來健康風險。
一些食品添加劑在履行添加劑職責的同時,還向人體輸送了諸如必需氨基酸、維生素、礦物質等養分,以及膳食纖維、抗氧化劑等保健成分。前者可使三餐營養攝入更加全面、均衡;後者尚有一定的保健防病之功(如膳食纖維可防止便秘)。
營養強化劑
包括人體所需要的多種維生素、礦物質和其他營養物質(DHA、乳鐵蛋白等)。
市場上常見的營養強化食品堪為代表,如高鈣奶粉、高鈣餅幹、高鈣麥片、鐵強化醬油等,可補充國人膳食中鈣、鐵等礦物質的不足。
最典型的還得數嬰幼兒配方奶,根據小寶寶不同年齡添加了多種營養強化劑,以最大限度地滿足嬰兒的全部營養需求,遠優于鮮牛奶,是僅次于母乳的嬰兒好食品。
氨基酸
用作增味劑或者香精、香料,提供鮮香的口感。除了你最熟悉的味精(谷氨酸鈉)外,其他有甘氨酸、半胱氨酸、胱氨酸、丙氨酸、蘇氨酸、絲氨酸、苯丙氨酸、亮氨酸、蛋氨酸、脯氨酸、缬氨酸、精氨酸、賴氨酸、天冬氨酸、異亮氨酸、酪氨酸、組氨酸等。
其中的賴氨酸、苯丙氨酸、蘇氨酸、亮氨酸、缬氨酸等還是人體無法自身合成的,必須從食物中攝取,是以又有必需氨基酸之稱。
增稠劑
用于酸奶、果凍等食品,包括膠類、多糖類、糖醇類和改良澱粉類物質。
大多來自天然食材的膳食纖維,如槐豆膠、大豆多糖(取自豆類)、黃原膠(由微生物發酵産生)、卡拉膠、海藻酸鈉(取自海藻)、明膠(取自動物皮、骨和結締組織)等。
近年來新納入的甲殼素、葡聚糖、殼聚糖等也都是膳食纖維家族的成員。
抗氧化劑
用于油脂、點心等食品,如維生素C和維生素E;茶多酚、甘草抗氧化物等則是直接從植物中提取的,既天然,又具備一定的抗氧化屬性。
文/蘭政文 副主任醫師
版權所有,未經允許,禁止轉載
關注公衆号《家庭醫學》,了解更多健康科普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