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狄仁傑最後一次做宰相期間,有一次武則天指令各宰相每人舉薦一位尚書郎,狄仁傑舉薦的是兒子狄光嗣,對于狄仁傑這種不避嫌的行為,包括武則天在内大家都捏了一把汗,結果狄光嗣沒有辜負狄仁傑的期望,各項工作做得不錯,最後武則天高興的對狄仁傑舉賢不避親的行為進行了褒獎!
如果事情僅僅是這樣,對于狄仁傑這樣的奇人,這件事是不值得寫的,但是還有另一件有意思的事,兩件事情放在一起就很令人玩味了!
狄仁傑在魏州刺史任上時,做了很多促進魏州經濟社會發展的事情,魏州人民生活水準有了很大提高,是以魏州人民一直對狄仁傑心存感激,淳樸的魏州人民就給狄仁傑立了生祠,希望老天保佑狄仁傑!
沒想到,後來狄仁傑的另一個兒子狄景晖也擔任的魏州的官員,但是狄景晖為官貪暴,竟然成為了魏州的一大禍害!魏州人民知道狄景晖是狄仁傑的兒子,最後把對狄景晖的不滿發洩到了狄仁傑頭上,于是把狄仁傑的生祠都給毀了!
這兩件事擺在一起就會有自相沖突的地方,狄仁傑能夠舉賢不避親,那麼一定會有“知子莫若父”的本領,可是為什麼沒能看透狄景晖?實在是令人費解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