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河南修武:探索“共同富裕美學路徑”

作者:光明網

原标題:河南修武:探索“共同富裕美學路徑”

中國文化報記者 李 琤

新冠肺炎疫情暴發、全球旅遊遇冷的2020年,河南省焦作市修武縣年接待遊客量仍突破千萬大關,過夜遊客超過500萬人次,文旅總收入43.51億元,全縣1/4貧困人口借助美學經濟實作脫貧。

近年來被稱為“縣域美學策源地”的修武縣以美學設計驅動,用美學項目帶動,促進美麗鄉村建設,将美學作為驅動引擎,通過美學改造賦能,實作美學變現。目前,修武已形成104家精品鄉村民宿、2803張床位的6個民宿叢集,年綜合收入達1.1億元,有效擺脫北方高品質鄉村民宿的稀缺局面,全縣鄉村和民宿旅遊等泛旅類産業接待遊客年均增速達46%。

近日,本報記者采訪河南省焦作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郭鵬,探讨修武美學實踐背後的理論選擇、落地實踐、發展模式等,為全國其他縣域提供可複制、可推廣的修武經驗。

由“黑經濟”到“綠經濟”

問:修武為鄉村振興提供了哪些經驗?

答:修武大南坡村從一個挖煤的富村到資源枯竭的貧困村,說明以犧牲環境來發展經濟的路是走不長的。2019年,大南坡和附近的雲台山通過“旅遊+金融+民宿+扶貧”的開發模式實作旅遊綜合收入46.03億元,占GDP比重30.6%。

與許多中西部欠發達地區相似,人口不到25萬的修武,工業企業規模小、科技水準低,短期跨越式增長不切實際。同時,修武地處産糧大省河南山區,農村空心化、老齡化嚴重,肩負國家糧食安全和生态屏障重任,工業用地和環境容量有限。

要實作縣域跨越式發展,修武唯一出路是激活和變現豐富的在地文化和生态兩種資源。修武用5年時間,實作文化和生态資源變現,探索出共同富裕的美學路徑,為全國廣大中西部工業基礎薄弱但曆史文化和生态資源豐富的縣域提供了一個易操作、可複制、能推廣的美學方案,即以美學為引領,探索全民參與文化和生态資源價值變現的“共同富裕美學路徑”。

美學變現

問:從美到美産業,美學變現的實作路徑是什麼,修武目前的收獲如何?

答:從美學到經濟的轉化,是一個資源和流量變現的過程。通過文化和生态資源變現,修武邁向跨越式發展。

紅色文化變現。2016年起,随着美學人才的“上山下鄉”,修武從紅色文化資源破題,用美學改造村級黨建陣地,從“人民至上 共産黨好”的統一辨別和字型入手,到陣地建築、室内色系搭配,再到黨建陣地功能優化,通過典型示範,目前黨建美學綜合體在修武已遍地開花。改造後的疊彩洞精神紀念館、修武中心縣委舊址等莊嚴肅穆,美感極強。沉睡的紅色資源被美學喚醒後,黨建陣地美帶來了組織生活美、黨員行為美,農村黨組織凝聚力、戰鬥力進一步增強。大位村入黨積極分子從每年2個增加到43個。沙牆村83戶村民自發籌資200餘萬元,建成了群衆衆籌的黨建陣地。由哈佛大學畢業的設計師周實設計的秦廠共産黨信仰家園,每天迎來千餘名遊客慕名打卡體驗,帶動村集體經濟每年增收50萬元。

鄉村文化變現。在保障糧食、重要農産品供給和生态屏障前提下,以打造“全國新型城鎮化和鄉村建設行動樣闆縣”為契機,探索形成了一條以黨建為引領,以高層次人才團隊引進、群衆動員、多元資金投入3種方式為手段,以鄉村自然風貌、鄉村建築、鄉村民俗等5種鄉村文化的美學設計和價值變現為途徑,實作“留住鄉愁、傳承文脈、調動原住民積極性、全民美育和投入産出相對平衡”五大願景的“1355”鄉村振興美學路徑。

傳統文化變現。原來修武各種曆史文化傳說和典故都躺在畫冊裡,2020年以來,修武瞄準青年龐大漢服消費群體,通過美學設計和内容提煉賦能“漢服小鎮”“永不落幕的漢服節”“漢服花朝節”等,先後吸引線下50萬名遊客打卡消費,260餘萬人通過各類直播平台關注修武,初步完成“中國漢服之都”産業鍊布局。

生态資源更新變現。景區以美學經濟為抓手,全力推進總投資200億元的16個“雲系列”景區轉型項目。同時,以景區為中心,修武圍繞基礎設施建設、人居環境整治、數字農業農村等6個方面,在“四好農村路”、礦山修複治理、田園綜合體建設等總投資724億元的103個鄉村振興項目中融入美學和藝術元素,實作全域美學和體驗更新。

輸入“喚醒密碼”

問:從縣域層面推廣鄉村振興美學引領機制,它是一種什麼樣的方式,政府、設計師、外來資本與村民之間的關系如何?

答:修武在全縣推廣美學經濟的路徑主要分三步。

第一步,通過美學視角挖掘、喚醒縣域沉睡資源。修武傳承3000多年的曆史文脈和自然資源禀賦,就像一座沉睡的富礦,當輸入美學經濟的“喚醒密碼”,便能激發出不可思議的當代價值。

同時,建立美學工作學習交流、美學項目觀摩評比等5項機制,整理研讨30期350餘項全國優秀發展執行個體,對全縣戲曲、故事、古驿道、古建築、傳統工藝等分類整理完善,建立美學經濟資源庫,通過縣級帶頭、鄉級分類、村級示範,形成了“比學趕超、明争暗賽”的濃厚氛圍。

第二步,打造美學小建築,建設旅遊核心吸引物。2019年,修武縣成功入選首批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在3年的建立過程中,通過邀請知名設計師在縣域内打造美學建築群和引爆點,形成全域精品小建築和周邊業态的網狀布局,為美學經濟打開了流量端口。

第三步,開發美學産品和美學IP,提升體驗和附加值。在美學建築支撐下的全域旅遊為縣域引流後,我們逐漸将重心向開發美學産品和美學IP上傾斜,通過打磨更多的産品内容,提升美學帶來的經濟效益。與此同時,相較城市産品的規模化、标準化,修武在美學産品和美學IP打造中突出鄉土底蘊和在地化屬性,争取到了具備縣域特色的差異化競争優勢。

在實踐中,有三點心得。

一是更加注重數字化營銷。通過靈活運用網際網路思維,推進電商賦能計劃,建設電商直播小鎮,培育“網紅”村播達人,打造美學産品營銷引爆點。

二是更加注重零售體驗。以修武的松花蛋工坊為例,一方面,我們開拓網絡直播等線上銷售管道;另一方面,線下開展松花蛋非遺傳承技藝體驗服務等,通過線上、線下融合銷售,松花蛋年銷售量3000萬枚,銷售額超6000萬元。

三是更加注重與專業團隊合作。強強聯合才能把産品賣個好價錢,才能讓老百姓在美學産品中實打實受益,堅定美學經濟的發展信心。

村民主動參與

問:如何讓老百姓在美學實踐中真正獲益?

答:在修武的實踐中,我們做的重點就是讓老百姓真正從美學文化的推廣中感受到心靈上、體驗上的獲得感。同時,規劃美學業态,把政府的力量、社會資本、設計師和鄉村老百姓結合起來,用美學經濟讓地方的老百姓受益,真正産生實惠。在操作層面,我們把握了三個重點。

第一,讓更多的基層幹部深刻地意識到美學是鄉村的重要資源,以美學為核心來打造鄉村的自然景觀和農産品,成為有别于其他城市的鄉村核心競争力,提升經濟效益。

第二,動員更多的社會力量、設計師、鄉建工作者投入到美學引領的鄉村振興中,讓他們設計能夠展現修武地域特點、真正具有核心競争力的标志性建築,讓修武沉睡千年的曆史文化資源“活”起來、火起來。

第三點,通過成功的執行個體以點帶面,動員村民主動參與到美學經濟項目中來,給村民帶來就業機會、增加收入。

記者手記

近10年的實踐中,修武縣以美學經濟為抓手,精準把握“建設美麗中國”“弘揚中華美育精神”,從黨建美、服務美到景區美、民宿美、公路美、城建美、産業美、鄉村美,催生了一個個美學亮點。

如今,修武的美學賦能鄉村振興實踐不再是孤單前行,修武已經和河南省内外多個縣結成了“縣域美學聯盟”,達成了發展美學經濟的共識,未來還将有更多的縣走上發展美學經濟的路子。

目前,我國已由脫貧攻堅取得全面勝利轉向全面推進鄉村振興。以美的方式介入鄉村振興發展,不僅滿足了人們的精神需求,還能以美學生産力或高品質設計,挖掘、喚醒鄉村沉睡資源,實作富民興邦。修武的實踐證明,美學美育在廣大鄉村大有空間、大有作為。

來源: 中國文化報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