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妲己究竟做了什麼,為何滅商後周武王要辱屍洩憤?考古解密真相

妲己這個名字因《封神演義》的廣泛傳播而變得家喻戶曉,成為了“紅顔禍水”的代名詞,無論是曆史著作還是小說電影,妲己都以蛇蠍美人的負面形象示人。

據《竹書紀年》記載:“帝辛(纣王)九年,王師伐有蘇, 獲妲己以歸”,可見,妲己是纣王攻打有蘇(又叫蘇國)的戰利品。值得一提的是,在更早的西周文獻中并沒有提到“妲己”,而僅以“婦”字指代。

妲己究竟做了什麼,為何滅商後周武王要辱屍洩憤?考古解密真相

直到戰國時,文獻記載中才明确了這個“婦”是妲己。根據考古出土的蘇冶妊鼎和蘇衛妃鼎可知,蘇國是夏朝就已立國的己姓諸侯國,是以,“妲己”一名的本意就是指蘇國己姓女子,其實和“婦”一個意思。

妲己的母國被纣王擊敗,自己還成了戰利品,照此看來,妲己應該是個“受害者”才對。但奇怪的是,這樣一位苦主不僅沒有得到周人的同情,反而成了周武王讨伐的對象。

妲己究竟做了什麼,為何滅商後周武王要辱屍洩憤?考古解密真相

在牧野之戰的戰前動員講話中,周武王列舉纣王多條罪狀,其中一條便是“今商王受惟婦言是用,昏棄厥肆祀弗答”,意識是纣王聽信婦人(妲己)的話,輕視對祖宗的祭祀不問。

殷墟出土的甲骨文中,關于帝辛時期的祭祀占蔔較之武丁時期大幅減少,如此看來,纣王在位時的确荒廢了祭祀,在講究宗法禮制的商周時期,荒廢祭祀确實算得上是一條罪過,但妲己在這裡隻是個“從犯”,原罪在于纣王。

不過,周武王對于妲己的處置方式,卻帶有強烈的洩憤情緒。

妲己究竟做了什麼,為何滅商後周武王要辱屍洩憤?考古解密真相

《逸周書·克殷》記載:“(武王)乃适二女之所,既缢,王又射之三發,乃右擊之以輕呂,斬之以玄钺,縣諸小白”。二女指的是妲己和嬖妾,在商朝已滅,妲己自缢的情況下,周武王居然對着妲己的屍體連射三箭,然後還斬首懸旗。

如果說周武王斬纣頭尚有威懾殷商殘餘力量的寓意在其中,那麼對于妲己的辱屍行為,就讓人感到困惑了。抛開後世文學作品的渲染,我們不禁要問,曆史上真實的妲己究竟做了什麼,讓周武王如此憤怒?

其實,戰國以前的史書,包括《尚書》《國語》《呂氏春秋》等,都沒有說妲己具體做了哪些十惡不赦的事,僅僅寬泛地提到她受寵于纣王,參與了殷商政事。

妲己究竟做了什麼,為何滅商後周武王要辱屍洩憤?考古解密真相

直到漢代開始,才将纣王做的一系列錯事歸罪于妲己的教唆,比如設酒池肉林、炮烙之法等等,其實這不過是父男權社會下産生的“女禍論”而已,即把王朝滅亡歸罪于女人。

是以,抛開後世史官的添油加醋,妲己最原始可信的罪名,其實就是《尚書·牧誓》中周武王親口說的:“今商王受惟婦言是用”。

妲己究竟在纣王身邊說了什麼做了什麼,讓打着仁君旗号的周武王也要做出辱屍這種洩憤舉動呢?

這還得從有蘇國說起。

妲己究竟做了什麼,為何滅商後周武王要辱屍洩憤?考古解密真相

有蘇國,夏朝君主帝槐封昆吾氏子于有蘇而立國。商湯滅夏後,有蘇又成為商朝的重要封國。不過,商代諸侯時叛時服本是常事,殷墟考古發現的甲骨蔔辭中,也常有昨日征伐某國,它日卻又同該國君主其樂融融共同狩獵的記載。

帝辛九年對有蘇的征伐,也屬此例。在商朝,向商王進獻美女,既是表示臣服之意,也是身為諸侯的義務。考古發現的帚周、帚妊、帚息等妃子名字,都是周、妊、息等諸侯國向商王進奉的美女。

妲己究竟做了什麼,為何滅商後周武王要辱屍洩憤?考古解密真相

是以,有蘇國在開罪纣王引得商朝大軍來伐之後,君主獻女兒給纣王表示臣服,重新成為了殷商的諸侯,和《史記》記載的“九侯有好女,入之纣”情況雷同,屬于當時的正常操作,并不會感到有何屈辱。

而與西周不同的是,商朝的政治從來不排斥女子,比如武丁時期的婦好,她既是商王的王後,同時也是一方諸侯,可以擁有自己的封地和軍隊,必要時也能代替商王出征。

妲己究竟做了什麼,為何滅商後周武王要辱屍洩憤?考古解密真相

從文獻中屢屢指斥纣王惟婦言是用來看,妲己的确參與了商朝的政事,并且其背後代表的是有蘇國的政治力量。是以,與其說妲己是戰利品,倒不如說妲己是蘇國通過聯姻,成為商朝的重要盟國的紐帶,這種情況頗有點像戰國時期秦公子異人投靠華陽夫人,憑借楚系勢力的支援登上秦國君位一樣。

為什麼花這麼多篇幅來說有蘇國呢?這是因為,考古發現的有蘇國勢力範圍恰恰在武王伐纣的必經之路上。

除了傳世的蘇國青銅器外,解放後我國先後在河南多地考古發現了蘇貉豆、蘇子叔鼎等文物,結合《左傳》記載得知,蘇國中心區域在河南溫縣西南三十裡一帶,疆域則至少包括了溫、原、樊、盟、陉等十二邑。

妲己究竟做了什麼,為何滅商後周武王要辱屍洩憤?考古解密真相

這塊區域,恰恰位于古盟津(孟津)渡口的北部,扼守着進軍殷商腹地—朝歌的必經之路。

是以,如果蘇國倒向西周,那麼周武王可以順利渡河北上伐商,如果蘇國忠于商朝,那麼周武王想要伐纣,就不得選擇強攻或繞行,而這必然會給纣王更充裕的調兵時間。

事實證明,在獻妲己給纣王後,有蘇國始終忠于殷商,履行了諸侯的職責。

證據一:在發動牧野之戰的兩年前,周武王舉行了孟津觀兵,不期而會者八百諸侯,盟軍實力遠超兩年後的牧野之戰,就在諸侯紛紛表示“纣可伐矣”時,周武王卻說“女(汝)未知天命”而退兵了。天命隻是借口,真實的原因是盟津一帶存在纣王的軍事力量,迫使周武王放棄了伐商舉動。而考古證明,盟津北部一帶的殷墟文化遺存正是有蘇國所在。

妲己究竟做了什麼,為何滅商後周武王要辱屍洩憤?考古解密真相

證據二:武王在《牧誓》中詳列了參與伐纣的庸、蜀、羌、髳、濮等八國諸侯,卻并未提到有蘇。但在滅商成功後,周武王卻封忿生(史稱蘇忿生)為蘇國國君,官居九卿之一的司寇,地望仍在溫邑,此後蘇國便長期與姬姓諸侯國虢國聯姻。

這透露出幾點關鍵資訊:第一,蘇國沒有加入伐纣聯盟,否則周武王絕無理由連髳、濮這種小部落都提到了,卻絕口不提蘇國;第二,蘇忿生必然是因伐纣前後立有大功,是以才能以異姓獲封國君同時任周朝司寇這種進階别官員;第三,蘇國此時沒有國君(或國君沒有得到西周認可)。

妲己究竟做了什麼,為何滅商後周武王要辱屍洩憤?考古解密真相

綜上我們可以得知,蘇國此時不僅沒有加入武王伐纣大軍,反而成為了武王的敵對勢力,因而在伐纣成功後,周武王才會另行分封忿生為蘇國君主,此舉意味着西周廢掉了自夏朝以來就建國的己姓諸侯國。

是以,周武王所謂的“惟婦言是用”,一方面是對殷商女性參與政治的不了解,另一方面則是對蘇國與殷商聯姻後同自己對抗的憤恨。

畢竟,周文王在讨伐殷商的忠實諸侯崇侯國時,就曾做出破城後殺俘甚衆的過激舉動,那麼周武王在滅商後,将蘇國阻擋自己大軍的不滿發洩到對妲己屍身的處置上,也就不難了解了。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