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為什麼中國以孝治國,古代是如何贍養父母的?

作者:三星堆的智慧
為什麼中國以孝治國,古代是如何贍養父母的?

孝的起源

“孝”字越古越好,“孝”字本義是指“孝順”;是“會意”字;“孝”字演變見附圖。

為什麼中國以孝治國,古代是如何贍養父母的?

圖中的表意字型可見:似乎可以見到“子”雙手舉起,并向下動作,作出磕頭樣子,給老人請安,達到“孝敬”的目的。

引證《說文解字》“孝”:“善事父母者。從老省,從子,子承老也。”

商朝由于行巫信鬼,是以孝這件事主要是指祭祖、尊考的一種祭祀活動。

周王朝,統治者主張敬天、孝祖、敬德、保民,《禮記·王制》規定,"五十杖于家,六十杖于鄉,七十杖于國,八十杖于朝,九十者,天子欲有問焉,則就其室以珍從。杖指的是拐杖,從這可以考到,孝涉及到三個層面了:家、社會、朝廷。

孔子及其弟子所作《孝經》。是一本關于倫理的儒家著作。

對“孝”的闡述符合天道,“孝”的行為符合“人道”。

為什麼中國以孝治國,古代是如何贍養父母的?

子曰:“昔者明王之以孝治天下也,不敢遺小國之臣,而況于公、侯、伯、子、男乎,故得萬國之歡心,以事其先王。”

意思是,從前聖明的君王以孝道治理天下,對于小國派來的使臣,都不敢失禮輕視,何況對自己分封的各級諸侯呢?是以能得到各國諸侯的歡心,紛紛來助祭天子的祖先。

子曰:“治國者不敢侮于鳏寡,而況于士民乎,故得百姓之歡心,以事其先君。”

諸侯國治理自己境内臣民,即便是對失去妻子的男人和喪夫守寡的女人也不敢欺侮,屬下的百姓看在眼内,也會感恩戴德,知道統治者也會這樣對他們,于是他們就會幫助諸侯祭祀祖先。

為什麼中國以孝治國,古代是如何贍養父母的?

西漢是真正踐行“以孝治天下”的王朝,這裡的“孝”就具備今天我們所知的含義了。

董仲舒獨尊儒術後,儒家思想成了封建正統思想,孝道由家庭倫理擴充為社會倫理和政治倫理。

成為家長式專制的思想基礎,”父為子綱"、“夫為妻綱”、“君為臣綱”,另外,将“忠君”與“孝親”邏輯模糊化,實作忠孝一體。建構了中國封建社會思想道德體系,成為影響中國兩千年的社會價值觀和治國綱領(程朱理學後逐漸地極端化,部分演變成愚忠愚孝)。

這大概就是“孝”的一個演化過程,如同我們使用火、文字,制作青銅器一樣,這是進入文明的标志,而且是一種非常進階的文明。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這是人類社會矢志不渝的追求。

為什麼中國以孝治國,古代是如何贍養父母的?

“孝”的制度及執行

漢代除了兩個開國皇帝外,漢代皇帝都以“孝”為谥号,稱孝惠帝、孝文帝、孝武帝、孝昭帝等等,都表明了對統治者把或者為萬民做表率,死了也要作為一種政治上的評價和尊崇。

西漢惠帝至東漢順帝,全國性對孝悌褒獎、賜爵達 32次,地方性的褒獎則更多。對兒子和兒媳婦的孝順行為都給予同樣的獎勵。

科舉制度之前,武帝确定的察舉制是選官的主要形式, "舉孝廉"就是其中之一。從中央到地方各級政府官吏多為孝廉出身,被視為仕宦之正途。察舉善事父母、做事廉正的人做官。把孝放在第一位,也把孝作為一個基本标準。武帝下诏,凡兩千石以上官吏必須察舉孝廉,否則按不敬和不勝任論處。

為什麼中國以孝治國,古代是如何贍養父母的?

各朝代均有相應的贍養老人的法律條文

《後漢書》記載:"其命君國有谷者,給禀高年鳏寡孤獨及笃疾無家屬貧不能自存者,如律。"這個律就是指的養老的相關規定。

唐太宗貞觀五年就曾經制定了一項法律,這項法律明确的規定,對整個社會的人口年齡進行統計,所有年齡達到80歲左右的人,都可以獲得福利待遇。地方官員必須要親自上門去送慰問,這些慰問的東西包括了一點點的錢财,還有一些肉類和食品,這是每隔半個月就可以發放一次。

甚至,更是制定了嚴格的規定,誰家裡面養老人到八九十歲,那麼男的就可以當上州司馬,女的也可以當君者。雖然說無實權,形式大于内容,但這種形式,給予了販夫走卒、升鬥小民極高的政治榮譽感,讓整個社會從思想方面有極高的認知。

同時,也會根據家庭老人的數量和年齡大小,給予該家庭兵役或稅賦的減免,這算是得得實惠和獎勵。

除了獎勵當然還有懲罰,且懲罰非常之重

我們總說大赦天下,但其中有十惡不赦的,這其中就有關于不孝順的内容。惡逆:是指毆打、謀殺祖父母、父母等長輩。不孝:不孝順父母長輩,或在守孝期間結婚、作樂。

各朝代均對不孝懲罰極重,基本都是要處死,非主觀意外也要流放3000裡。

為什麼中國以孝治國,古代是如何贍養父母的?

孝道是“為人之本”,孝道是最基本的。正所謂,“百善孝為先”,孝是百善之首,這種傳統的價值觀,已經深深地根植在每一個中國人的内心,影響着今天的我們的社會生活。

由于現代文明正由傳統型的農耕文明向工業文明過渡。

社會形态也有血親社會向公民社會過渡。

養老問題出現在一個轉型期的陣痛。

結婚率低帶來生育率低,由于生育少,中國老齡化來得太快,太猛,且數量非常大。

為什麼中國以孝治國,古代是如何贍養父母的?

現代文明由于生産力的飛躍發展,社會财富膨脹,加上細化的社會分工,那麼社會化養老時代随之到來。

今天的中國社會還未能形成完全社會化養老的能力。

前兩天的新聞,官方鼓勵子女住在父母附近,邏輯是什麼,其實就是友善照顧,避免出現在家中發生意外事件,而無人幫助的窘迫局面。

這說明什麼,社群、物業、或者公益組織還不能擔負起照顧衆多老人的職責。

我覺得吧

首先,我們不能完全脫離家庭養老的這個根,他不僅僅是經濟上、體力上、更是精神上的,這是養老基本面的問題。

其次,要加快社會化養老的細節措施,且要快速推動和複盤修正。不管是居家、養老院等形式,特别是針對鳏寡、不自理等,要問詢制度,并鼓勵非政府慈善組織加入。

最後,每個人還是要盡量能自己養老,

第一 自律的保護好身體。

第二 年輕的時候盡量多留點可變現的資産。

第三 保留自己的好奇心,提升自己的學習能力,不要被新生事物所淘汰,讓自己身心愉悅。

大家對自己未來的養老有什麼規劃,在評論區留言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