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英法千年争鬥史》:兩國相争何時休?

作者:言西早譚10086

連續熬了幾個大夜後,閱讀英國作家斯蒂芬·克拉克的《英法千年争鬥史》,一方面,克拉克幽默的嘲諷、極具娛樂精神的比喻将人逗得頻頻發笑,另一方面,千年間英、法兩國頻頻更換的國王名字以及他們的别名也給人弄得心力交瘁。于是,半是歡笑半是淚水的體驗逼退了昏昏睡意,讓我重曆了英國與法國從國家層面到普通群眾持續千年的互啄曆史。

《英法千年争鬥史》:兩國相争何時休?

在《英法千年争鬥史》中,克拉克認為,英法兩國的分歧最早暴發于1066年之前。此一時,英國擊退肆意燒殺擄掠的維京人,讓他們将侵略方向轉移到法國,逼迫法國割讓諾曼底。随後,在此處孕育了征服者威廉,他最終取代哈羅德加冕新英格蘭國王,威廉在“締造英國的過程中播下了令法國人痛苦千年的種子”。

首先,威廉的小兒子亨利一世在兄弟中獲得了新英格蘭的繼承權并征服諾曼底,但他沒有男性繼承人,隻能将王位傳給法國侄子斯蒂芬。而亨利一世的女兒并不滿意這一結果,掀起了英法兩國間的戰争摩擦,并最終讓斯蒂芬承諾死後傳位于亨利一世的外孫,即金雀花王朝的奠基者亨利二世。但亨利二世卻在年老後被兒子獅心王理查一世聯合法國盟友逼死。盡管理查一世最初與法國結盟,但在位期間卻多次發動掠奪法國土地的鬥争,而且,其繼位者約翰更是惹惱法國,引起多次戰役。在約翰兒子亨利三世在位期間,英法徹底分裂。

随後,在短暫的暗流湧動過後,1337-1453年間,英法進行了著名的百年戰争,其中包括1346年的克雷西戰役和1415年的阿金庫爾戰役。失控的英格蘭人對法國平民開展了聲名狼藉的種 族 滅 絕 活動。雖然在以貞德為代表的法國人反抗下,英格蘭人最終在百年戰争中落敗,但在戰争中收獲巨大财富,增強了英格蘭人的身份認同感。此後兩國之間也是沖突不斷,直到法國大革命拿破侖·波拿巴一舉成員,數次擊退英國等國家組成的反法聯盟,但在1803年開始的英法海戰失敗,讓英國建立了近百年的海上霸權。拿破化與英軍威靈頓公爵的滑鐵盧戰役在軍事史上人盡皆知,拿破化的慘敗使百日王朝徹底垮台,改變了十九世紀的世界格局走向。

再後來,第二次世界大戰暴發,希特勒借英法之間的沖突,獲得不少機會。先是1939年英國人張伯倫私會希特勒,簽署互不侵犯條約。法國人認為這些條約絲毫沒有顧及法國。次年的敦刻爾克大撤退中,法國又感覺受到愚弄,他們積極掩護英國士兵撤退,英國卻沒有如期在英吉利海峽沿岸采取行動。兩國首領之間還常常如國小生互啄一樣打嘴帳。在全世界同仇敵忾的時候,英法兩國之間依然見縫插針鬧沖突。及至現代社會,不止是國家層面,在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兩國人民都可以找到诟病對方的靶點。

其實,自古英法兩國都是親戚,卻在長年相處中處成了冤家,大家各自拿着濾鏡看曆史,不知這樣的紛争何時才能終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