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漢中之戰時,張飛、趙雲、馬超都參戰了,為何卻讓黃忠斬了夏侯淵

曹操和劉備的漢中之戰,不但影響巨大,且對雙方來言,還擁有不同的意義。

首先曹操和劉備,他倆可謂歡喜冤家。一起打過仗,撸過串,喝過酒,吹過牛——當然,這就是著名的青梅煮酒論英雄。當時劉備還啥都不是呢,曹操就一語點破:你劉備跟我曹操一樣,是當世兩大英雄,啥袁邵、袁術、劉表等都不值一提。

幸虧當時打了一個雷,讓劉備滑了過去,否則若再順着曹操的話頭談下去,估計劉備一輩子也就别想離開曹操了。

随後這哥倆就由相親,轉為了相殺,曹操追着劉備揍。而劉備卻猶如打不死的小強,不但次次死裡逃生,反而還處處以曹操為反面榜樣:你曹操濫殺,我就施以仁德,你曹操殘暴,我就展現寬仁……

漢中之戰時,張飛、趙雲、馬超都參戰了,為何卻讓黃忠斬了夏侯淵

瞅瞅,劉備竟然在逃亡中,還能形成了一套理論,對着龐統才說呢:西川我的确想要,但若是搶,那就太不仁德了。搶别人的東西是曹操的絕活,他連别人媳婦都搶,我劉備不為也。

搞得龐統隻得直白告知:“權變之時,固非一道所能定也。兼弱攻昧,五伯之事。逆取順守,報之以義,事定之後,封以大國,何負於信?今日不取,終為人利耳。”

龐桶這段話雖說得很花哨,但實則卻能概括為一句話:如今都啥世道了,咋還墨守成規!讀書人偷書,能叫偷嗎?是以你若不搶,那就等死吧。

劉備聽從龐統意見,搶走了劉璋的西川。也正是因有西川在手,劉備這才有了實力和底氣,跟曹操在漢中掰手腕,這對于劉備來言,可謂是驚喜。但對曹操來言卻是悲憤,啥“天下英雄唯使君與操耳”,劉備,你就是一個“織履販席的小兒”。

漢中之戰時,張飛、趙雲、馬超都參戰了,為何卻讓黃忠斬了夏侯淵

這是漢中之戰時曹操的原話,再也沒有青梅煮酒論英雄時的揮灑大度。是以,漢中之戰,對劉備來言是他的翻身之戰,對曹操來言卻是無奈和苦澀的一戰,兩人心境完全不同。

其次是,在漢中之戰中,出現了一幕震撼曆史的事件,這便是黃忠斬殺了夏侯淵!許多人對此恐怕對這一事件,并無太多感受,畢竟早就“審美疲勞”了。還有啥可白話的?

但筆者卻要問一句:若街亭之戰中,馬谡殺了張郃,會是啥動靜?這并非啥無厘頭的假設。須知,黃忠能入選蜀漢四方将軍,跟三國大牛關羽、張飛、馬超平起平坐,就是靠這一戰。

漢中之戰時,張飛、趙雲、馬超都參戰了,為何卻讓黃忠斬了夏侯淵

諸葛亮曾憂心忡忡地表示:讓黃忠入選四方将軍(五虎上将),他在漢中的表現,張飛等人都看在眼裡,知道有多牛,可關羽遠在荊州恐怕會不服氣。

人們隻關心了關羽随後的反應,但可否意識到,張飛、馬超、趙雲等人,也都是有脾氣的人,為何對黃忠的封賞,卻都表示服氣?換句話說就是,機會(夏侯淵)就在那,為何張飛、趙雲、馬超等這些名将都沒抓住,卻偏偏讓一老卒給抓住了?這難道不反常嗎?

《三國演義》為了鋪墊黃忠斬夏侯淵,特意給他加戲,先是在長沙城下跟關羽大戰,這叫預熱,也叫伏筆。随後在定軍山之戰前,又拎出諸葛亮對黃忠用激将法,表示:夏侯淵太生猛,隻能去請關羽。搞得黃忠都跳腳,随後又安排法正,當黃忠的智囊……

漢中之戰時,張飛、趙雲、馬超都參戰了,為何卻讓黃忠斬了夏侯淵

但問題是這僅僅是演義的虛構,因為過去兩軍對壘,哪有主将動不動就出去單挑的?夏侯淵是啥級别,黃忠又是啥級别,怎麼可能是夏侯淵親自罵陣?這叫讓戰區總司令,來幹班長的活!也許不恰當,卻基本上是這個意思。

抛開《三國演義》,我們來看看正史中,為何張飛、馬超、趙雲雖都參戰了,卻偏偏讓黃忠斬了夏侯淵。

其一:張飛和馬超,表現都很差!漢中之戰開始時,便是張飛和馬超去攻打武都,對手是曹洪。在許多人印象中,這還不是手到擒來嗎?張飛和馬超那有多牛!可事實卻是,張飛和馬超都敗了,且還很慘!

蜀漢三員大将,吳蘭、雷銅、任夔,都被曹洪給殺了(《三國志》:将軍吳蘭、雷銅等入武都,皆為曹公軍所沒)。

漢中之戰時,張飛、趙雲、馬超都參戰了,為何卻讓黃忠斬了夏侯淵

為何會這樣?史料不祥。但筆者分析有兩條。其一,牛人紮堆不是好事。張飛和馬超都很猛,但問題是這倆牛人能配合在一起嗎?一山難容二虎!這其實是劉備的失誤。

其二就是,曹魏下一代都頂了上來。曹洪不是一個人在戰鬥,而是帶領着曹真,曹休等後輩一起來的。比如,張飛的計謀,就被人家曹休一眼給看破了,不但殺了吳蘭,還導緻“大破之,飛果走”。

漢中之戰,劉備一開局就是一個大敗仗,且還是最牛的兩員虎将,你這讓劉備如何看待張飛和馬超?恐怕就四個字:英雄遲暮。後來拿到漢中後,為何劉備舍掉張飛和馬超,選用魏延為漢中太守?跟張飛和馬超在漢中之戰的表現,是有直接關系的。

漢中之戰時,張飛、趙雲、馬超都參戰了,為何卻讓黃忠斬了夏侯淵

當然,還有一個原因就是,張飛的老婆,是夏侯淵的親侄女。不過這個原因,卻并非主要原因。但無論怎樣,由于張飛和馬超表現太差,導緻了劉備不敢再把他倆,放在關鍵位置,應是主因。

其二:在正史中,趙雲在漢中之戰時,出現的比較晚。他是在黃忠斬了夏侯淵之後,才跟黃忠配合,去搶曹操的糧草。由于黃忠過了約定時間未歸,趙雲便隻帶着數十騎檢視情況,遭遇曹操大軍,于是趙雲演出了一幕“空城計”,大開寨門,偃旗息鼓。

曹操面對這種情況,一下子疑心病犯了,在撤退時,遭到了趙雲反追殺。事後劉備說趙雲是“子龍一身都是膽也”。

從這則記載中似乎能看出,趙雲似乎來晚了。畢竟也要有大将守成都。隻不過由于漢中戰況太激烈,已經都“男子當戰,女子當運”了,趙雲這才支援而來,錯過了斬殺夏侯淵的機會。

漢中之戰時,張飛、趙雲、馬超都參戰了,為何卻讓黃忠斬了夏侯淵

其三:其實黃忠在歸降劉備之前,一直都默默無聞。但自從被劉備得到後,黃忠便如同開挂,“攻劉璋,忠常先登陷陳,勇毅冠三軍。益州既定,拜為讨虜将軍”。

意思就是說,在劉備奪西川的戰鬥中,黃忠變成了一頭真正的“老虎”,沖鋒在前,經常先登陷陣,形象說就是充當了“敢死隊長”般的角色,是哪裡危險,哪裡戰鬥最激烈,黃忠就出現在哪裡。

用黃忠對比張飛和馬超,是不是發現了不同?張飛和馬超,這都是統兵大将,不需要幹“敢死隊長”的事,而黃忠卻總是出現在一線,身先士卒。

也正是因黃忠的這種特征,才使得他搶到了機會,“淵衆甚精,忠推鋒必進,勸率士卒,金鼓振天,歡聲動谷,一戰斬淵,淵軍大敗”。

漢中之戰時,張飛、趙雲、馬超都參戰了,為何卻讓黃忠斬了夏侯淵

夏侯淵的兵都是硬茬子。但黃忠卻更硬,親率“敢死隊”,沖殺在先,人擋殺人佛擋殺佛。而夏侯淵為了救援張郃,當時正下了馬去拔鹿角,清除路障呢,結果還沒反應過味來,黃忠率領着敢死隊,就殺了過來,故而夏侯淵被斬。

看到這也許有人會問,黃忠都多大歲數了,咋還幹這種“敢死隊”的活兒?兩點原因。

其一,黃忠無後,這就讓他免除了後顧之憂,敢盡情去燃燒夕陽。

其二,劉備給予其尊重和舞台。之前黃忠一直晃悠在荊州,長時間在劉表手下。而荊州在三國初期,是最安定的地方,同時劉表也是最無進取心的三國主公之一。使黃忠空有一身本領,卻無處施展,空耗青春!

漢中之戰時,張飛、趙雲、馬超都參戰了,為何卻讓黃忠斬了夏侯淵

跟黃忠同樣情況的還有文聘,他是跟了曹操之後,才得以施展,隻不過他歲數比黃忠小。而劉備得到黃忠後,顯然不嫌棄他年老,給予尊重,這必然讓黃忠感動不已。

劉貝是得到荊州之後,才開始擴張,這對黃忠來言就是舞台,是以才甘願“先登陷陳,勇毅冠三軍”,并得到了應有的回報,斬殺夏侯淵之後,位居蜀漢四方将軍(五虎上将),跟關羽、張飛、馬超等平起平坐!完美诠釋了“老骥伏枥志在千裡”的真正含義!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