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卓别林的“喜”與“悲”,電影裡的流浪漢,生活中的孤獨者

作者:周遊世界電影

說到喜劇大師卓别林,很多人都不陌生,人們多少在小片段中,看過這位曾經在電影的默片時代,大放異彩的電影藝術大師。如今這位電影人已經離開這個世界44年之久了,但是他的故事卻依然在熠熠發光。和許多喜劇大師一樣,卓别林在銀幕之外,卻是一個悲劇的人生開局。在出生的早年,卓别林長期居住在英國倫敦的貧民區,由于他的父母均從事舞台表演工作,是以卓别林很小的時候就耳濡目染了舞台表演的技巧。

卓别林的“喜”與“悲”,電影裡的流浪漢,生活中的孤獨者

1989年出生的卓别林,正趕上電影藝術高速發展的時期。在電影發展的早期,便已經展現出了其獨特的商業性和藝術性。卓别林在從事電影行業之前,已經是一位非常有名的舞台演員。在卓别林的年代,電影還是無聲的黑白片。而這種無聲的模式,恰好發揮了卓别林的舞台表演優勢。雖然早年經曆過許多不幸的生活,但是卓别林依然通過逗笑觀衆的方式,吸引觀衆,并賺取報酬。

卓别林在所有的電影裡,幾乎都扮演了一個小胡子、破帽子的小乞丐形象。而這個形象,興許就是卓别林對于早年生活的回憶,而同時他又展現了一種對苦難生活的釋然。不過卓别林終究是一個藝術家,雖然他在電影中以一個苦難者的形象自居,并是以給自己帶來了不少的麻煩,但生活中的卓别林,卻是另外一個樣子,他一生情人無數,僅僅婚姻就是四段,而孩子則多達11個。由此可見,卓别林的人生,也有其多面性。

卓别林的“喜”與“悲”,電影裡的流浪漢,生活中的孤獨者

然而就是如此多情的卓别林,但是在生活中他依然是一位孤獨者。和許多偉大的人物一樣,卓别林極度地将自己的精力專注于電影創作,為了使自己的電影達到理想的效果,卓别林在工作時俨然是一個另類的暴君。在片場,和電影相關的從業人員,必須接受卓别林的指揮。在這點上,後來的周星馳和卓别林有幾分相似。他們都喜歡在自己的影片中找來美女做主演,他們也都為了電影的品質,而窮其所能,甚至不惜變得冷酷無情。

在電影中,卓别林一貫地扮演一位流浪漢的形象。這個形象四處漂泊,無家可歸,同時也沒有家人,沒有朋友。他按照自己的方式,遊蕩在城市的大街小巷裡,在光影于銀幕上勾畫的世界裡,卓别林扮演的流浪漢,始終是一個冷眼旁觀之人,他帶着戲谑的眼光,用一種裝傻充愣的方式,窺探着庸俗世人的各種行為。在電影和現實之間,我們不知道究竟是卓别林把這個庸俗的世界逗笑了,還是這個庸俗的世界讓卓别林捧腹大笑。

卓别林的“喜”與“悲”,電影裡的流浪漢,生活中的孤獨者

卓别林窮其一生的創作,幾乎都是在為貧苦人代言,他的這種藝術行為,甚至引來了美國高層的關注。卓别林一度被懷疑為左翼分子,他的電影,讓許多上層人士感到不悅。其實卓别林的流浪漢形象,是他童年時期,對生活和生命,最純真的看法和感受。卓别林在銀幕上塑造的這個流浪漢形象,仿佛懵懂無知,但是又能夠很好地把握住生命的真谛。這個形象将單純和機敏很好地融合在一起,卓别林的電影,就像是一個貧苦人關于生活的理想,他也渴望通過銀幕,能夠為那些生活在貧困中的人們,帶來慰藉。

但是在現實中卓别林又是一個極度冷漠的人,在曆經世間的滄桑之後,卓别林更懂得了生命的真正意義所在。他将電影當作自己的生命來打造,也是以,卓别林的電影成就極高,他被譽為好萊塢的默片之王,世界的喜劇之王。然而能夠将全世界逗笑的卓别林,卻是生活中的孤獨者。這位喜劇大師,卻在好萊塢中,很難找到自己的同路人。

卓别林的“喜”與“悲”,電影裡的流浪漢,生活中的孤獨者

卓别林一生隻愛少女,他的許多女友,均比他年齡小上許多,他的最後一任妻子,在與他結婚之後,被父親單方面宣布中斷父女關系。在1952年,卓别林在被長期監視多年之後,終于被美國宣布永久不得入境,從此卓别林遷居瑞士。縱觀卓别林的一生幾乎都在漂泊中度過,他有一個無依無靠的童年,後來為了實作事業上的夢想,卓别林遠走好萊塢,雖然取得了輝煌的電影成就,但是他也不得不為自己的偏執而買單。

卓别林用一種執着的态度,通過嬉笑怒罵的光影鏡頭,向這個世界表達着自己的人生願景。美好的光影可以造就,而現實的世界卻要通過時光的洗禮。電影可以描繪出理想,卻無法找到打開未來世界的通道。最終卓别林隻能在現實的境遇裡,感受着自己内心的孤獨。

卓别林的“喜”與“悲”,電影裡的流浪漢,生活中的孤獨者

生命和電影藝術一樣,成就終究是屬于那些勇于燃燒自己,敢于突破自我的天才。卓别林是少有的能夠将藝術和商業合二為一的電影藝術家。在混迹好萊塢的日子裡,卓别林成為了商業電影領域的王者,而在多年之後,他的作品,又從藝術的高度,感染着每一位願意傾聽世界的靈魂。

誰能想到,這個以逗樂觀衆為生的喜劇大師,卻是從悲劇的現實生活中走來,并從中感悟到真正的人生“喜劇”為何物。喜劇的邏輯不是庸俗的發笑,而是通過對社會結構的刨銑,從中找尋到那些可笑的瞬間。在卓别林的喜劇中,觀衆們所體味到的是人生百态,世間炎涼。而在一個個動人的瞬間,卓别林又将觀衆置身于夢想的溫柔鄉裡,那一刻,人們所感受到的是撫慰,是感動,也是一種理想和現實反差之後的諷刺。而卓别林自己就生活在這樣的沖突之中,但是他很好地融合了藝術和商業的沖突。

卓别林的“喜”與“悲”,電影裡的流浪漢,生活中的孤獨者

原來這個銀幕上搞笑的小醜,卻是一個和全世界對抗的巨人。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