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泉水有靈魂,那麼濟南一定是它的歸宿。無論是了解、不了解濟南的人,都知道濟南還有一别稱叫“泉城”。

攝影|邵凱
這是一座被無數文人墨客贊美吟誦的城市,北宋文豪黃庭堅說它“潇灑似江南”,江西才子劉鳳诰說它“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還有老舍筆下,響晴溫暖的春天、詩意的秋天、楚楚動人的冬天……
好客山東,
尋美中國,跟我一起領略濟南的古韻吧~ #打卡好客山東
視訊号
對于濟南,很多人都有着自己不同的印象,有燦爛、有詩意、有故事……來,這次跟着好客君,一起走進印象濟南,看看是不是屬于你的濟南回憶。
01
“是泉城濟南呀”
千佛山
千佛山,矗立在城中的、與趵突泉、大明湖并稱為濟南三大名勝。
它是泰山餘脈,山并不高,從北大門進入開始登山,一般不到1小時就能登頂。在這兒,一邊享受山林風光,一邊俯瞰城中的老濟南,相信你的幸福感絕對會爆棚。
千佛山不僅僅是一座山,它更像是濟南的後花園之一。無論是春夏秋冬,這裡都會花開滿山,絕對是城市人出門遊玩的好去處!
千泉之城
在去年,濟南新增223處新泉眼,成為了名副其實的千泉之城。
這裡有被乾隆禦封“天下第一泉”的趵突泉;有“娥皇和女英的眼淚所化”的珍珠泉;有“秦瓊故居下沉”所緻的五龍潭;有“水激柱石,聲如虎嘯”而得名的黑虎泉……每一處泉水都有一個故事。
來濟南觀泉水,自然少不了護城河。這是一條連接配接泉水和城市的紐帶。從河的這頭走到河的那一頭,沿途都是美麗的風景。一邊品味護城河的美,一邊乘船暢遊,觀翩翩垂楊,聽潺潺泉韻。
攝影|王平、王嘯
02
“是彩色濟南呀”
紅葉谷
© | 李鋒
入了冬的紅葉谷,依舊色彩斑斓,山間的紅色、金色,讓人看過便如癡如醉。
沒有一首詩是憑空想象出來的,當邁進初冬時節的紅葉谷,你會瞬間明白“霜葉紅于二月花”描繪的是一幅怎樣的盛景。
九如山
五彩的山林、清澈的湖面、潺潺的山泉、浪漫的木屋,360°無死角的絕美景色,這就是九如山初冬的樣子!
林間靜坐,在溪水旁停留,在樓梯間眺望……這時也許無需感懷,隻需靜靜地感受這缤紛的美色就好。
雖沒有春天的繁花似錦,九如山的冬也不乏五彩斑斓的色彩。在九如山,搖曳多姿的楓葉,顔色錯綜交彙,絲毫不遜色于春日繁花,一陣風吹過,楓葉沙沙作響,在訴說冬日的深情!
組圖:聶磊、李鋒、斬雲劍
03
“是故事濟南呀”
皇宮照相館
承載了幾代人的笑貌與回憶
攝影|可樂要用勺子喝
每個城市都有它私藏的風景,在經三路上有這樣一家照相館,它用鏡頭記錄着平凡的生活,讓回憶慢慢變成一部電影。
攝影|Xu穎
這家照相館在經三路上十分搶眼,古色古香的黃色牆面,門口的半圓浮雕龍柱,讓人們一眼就能注意到,它就是皇宮照相館。
攝影|文淺苜
整座樓房,頗似一座華麗的皇宮。置身其中,不難想象它當年紅極一時的熱鬧場景。
攝影|李鋒
皇宮照相館由曆城人張鴻文創辦,1932年開業至今,可以說是目前濟南市最早的、也是儲存最完整的老字号照相館。
走進皇宮照相館一樓大廳,牆壁上陳列着不同年代和時尚風格的名流照片,以及最近的客片,從老商埠時期一直貫穿到當下。
攝影:李鋒
二樓則相當于一個小型攝影器材博物館。攝影記錄了一代代人文風貌,而皇宮照相館則是向人們講述着攝影的發展史。走近一台台早期的攝影機,仿佛見證了當時的拍攝場景。
漫步百花洲
領略濟南的古韻
從大明湖出來就能瞧見百花洲的輪廓,不同于大明湖的熱鬧非凡,百花洲尤為安靜平和,像是被人遺忘了一般。
圖檔|攝影師-令傑
百花洲像是從唐詩宋詞裡走出的院子一樣,詩情畫意間又有着市井的繁華,遊走在其中,總能收獲意想不到的驚喜。
圖檔|古濟雪
喜歡貓咪的朋友還可以到百花洲相鄰的曲水亭街,這兒有一家叫遇見·八尾貓的咖啡館,可以邊喝咖啡邊吸貓,若此時能遇上窗外飄起鵝毛大雪,此等場景光是想想就十分惬意了。亦或是和好友一起走進一家小酒館,聽着民謠與朋友談天說地。
小廣寒電影博物館
記錄了時間的交錯
濟南有很多條低調的馬路,守護着老濟南難被人察覺的安靜,經三路就是其中之一。
在經三路的轉角處,就有一座老建築,上方1904的大字令人遐想。它就是小廣寒電影院 。
建築上方的數字1904就是它的出生日期,是濟南最早的一家電影院。現在這裡成為了網紅打卡的小廣寒電影博物館特色餐廳,也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機關。
小廣寒電影博物館陳列了店主人多年收集的膠片電影攝影機、膠片電影放映機、經典電影拷貝、電影海報及經典電影道具等,是人們欣賞老電影、老電影院建築、了解電影發展曆史的一個重要場所。
此博物館不單單是一家陳列式博物館,還是一家藝術餐廳。
攝影|王琴
店裡的就餐環境特别不錯,除了建築本身巴洛克的風格以外,店内的裝飾也特别精心,有可以觀景的情侶房,有可容納多人的大圓桌,還有邊吃美食邊看電影的主題房……據說曾有好多明星都曾在這裡就過餐哦。
攝影|鐘福生
濟南市市中區經三路48号
中華老字号瑞蚨祥
見證了我國商業企業的輝煌曆史
走出經三路,拐進經二路,不遠處的瑞蚨祥綢布店躍入眼簾。這是一家百年老店,承載着老濟南的商業文化和紅色記憶。
攝影|魏華
它的建築風格中西合璧,樓頂兩側各有一個四方涼亭,成為這座建築的一大特色和亮點。
大大的匾額和金字招牌,隐約可見昔日的奢華與排場。 清朝同治元年(公元1861年),濟南府章丘縣的孟鴻升在濟南院西大街(今泉城路)路南設立了“瑞蚨祥”商号,主營綢緞、刺繡和布匹。
1893年,第二代傳人孟洛川正式在北京開設瑞蚨祥布店,不久發展成北京最大的綢布店。
“瑞蚨祥”的名号,借用了“青蚨還錢”這一典故的寓意。取名“瑞蚨祥”就是希望商号瑞應吉兆,祥和納财。 歲月如梭,時光飛逝,如今的瑞蚨祥依然矗立在老商埠區,迎送着來來往往的客人。
當拂開門簾跨進布店的一瞬間,仿佛穿越到舊時的布行,一匹匹绫羅綢緞芳華不減,一件件旗袍拉近商埠時光。
其實,瑞蚨祥更是一座紅色基因庫。登上店鋪二樓,迎面可見牆壁上裝裱着一面鮮豔的五星紅旗。
很多人都知道,它是一部生動的紅色教材。1949年,開國大典前夕,當第一面五星紅旗的設計圖呈現出來,卻因為找不到合适的面料令很多人心急如焚。
消息傳出後,幾經周折,北京的瑞蚨祥綢布店,終于從倉庫裡翻找出大尺幅的紅綢面料。10月1日開國大典,五星紅旗在天安門升起,那是全中國人民激動的時刻,也是瑞蚨祥人的榮耀與自豪。
攝影|董承華
生于濟南,長于濟南,印象濟南,愛上濟南!如果可以,這個冬天一定要逛一次老濟南,老舍喜歡的季節一定不會太差!
部分圖檔來源于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