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李來群:“邯鄲學步”

作者:青梅煮酒聊聊世間萬象
李來群:“邯鄲學步”

李來群:“邯鄲學步”

王毅人

說起“邯鄲學步”,很多人馬上會聯想起戰國時期的一個故事。故事說的是,古時候邯鄲人走起路來特别好看,因而引來不少外地人都來到邯鄲學習走路,因而有“邯鄲學步”之說。如今,這裡講的李來群“邯鄲學步”,倒是學的另外的“步”。

初試鋒芒

李來群1959年9月生于河北省邯鄲市。父親李懷敬是搬運勞工。來群剛10歲的時候,就成了家跟前棋壇的常客。他常看鄰居于大爺和人下棋,等隻剩下于大爺一人時,他躍躍欲試上了場。他殺不過于大爺,就學着跟他下,冬去春來,于大爺居然不是他的對手了。孜孜以求的李來群放學後還常到别的棋攤看棋,大人們每走一步,他都在腦子裡轉一下,如果輪到我該怎樣走,再看看人家怎麼走,無形之中,他向大人們學了不少的着法,自己的棋也長了。後來,他聽說市裡文化宮常有高手比賽,就跑到那裡看大人們下棋。有一次,他找了個“時間差”,在攻擂的人一時沒上場的時候,他先上了場,并一鳴驚人,獲得了“三連勝”。

這一下轟動了整個勞工文化宮。在一旁觀戰的邯鄲市廣播局副局長秦連元自然喜得不得了。他覺得這是一棵好苗子,一定得好好培育。自此,李來群經常在秦老師的門下學棋。來群原來靠的是聰穎、刻苦,下的是“野路子”,可是他看了秦老師送給他的一本本棋書後,沒多久,他的開局水準就有了一個飛躍。說來也神奇,13 歲那年,他居然登上了全市象棋比賽冠軍的寶座。

1976年,在石家莊市舉行的河北省象棋比賽中,秦連元又給高徒李來群介紹了一位新“教頭”,他叫劉殿中。說起劉殿中,好多黑龍江棋手都熟悉,他曾從師“東北虎”王嘉良,18歲就曾獲得全國第七名,是中國棋壇上一位不可多得的人物。

有了名師指教,李來群的棋藝自是“更上一層樓”。1977年3月在家門口舉行的“邯鄲杯”全國象棋邀請賽上,李來群斧快刀狠,力克蔣志良、蔡福如、劉星等高手,以11勝1負的成績獲得了冠軍。這一年,他在全國個人賽中取得了第七名的好成績,1978年又取得了第四名的好成績,他正在向冠軍的寶座靠攏。

李來群:“邯鄲學步”

一步之遙萬仞山

1980年,李來群開始向冠軍沖刺了。這一年,全國個人賽規則有些變化,通過預賽選拔分甲乙丙三組分别進行。李來群在甲組比賽中,力克黑龍江王嘉良、廣東呂欽、北京臧如意,戰平上海胡榮華、廣東楊官璘,以6勝3平2負的成績與湖北柳大華、上海徐天利同分,隻是小分低于對方,柳大華、徐天利獲得冠、亞軍,他屈居第三。也可能真是運氣不佳,也可能實力稍稍差一點,不管怎麼說,1981年他要再次沖刺了。說起這次沖刺,他又覺得有些幸運。胡榮華在上一年比賽中意外落馬,降到乙組,可以說中國象棋真正到了群龍無首的年代。從1960年到1980年,胡榮華從15歲開始,稱霸棋壇20年,連續獲得10次全國冠軍,成為中國象棋史上的一段神話。柳大華首先打破了這種神話,而來群要繼續打破這種神話。

這一年的9月份,全國象棋個人甲級賽在溫州舉行,前9輪比賽,他獲得了6勝3和的成績,這個成績是棋壇上多年少見的,這股不敗的“旋風”震撼着賽場上的每一個人,人們已經預感到一個新的全國冠軍馬上就要誕生了。然而形勢急轉直下,在後來的兩輪比賽中,李來群簡直像換了一個人一樣,接連敗在楊官璘和柳大華手下,即或這樣,他仍然是最高分,隻是小分又是比同分的柳大華低而再次屈居其後。為此事,遼甯象棋老将曾賦詩一首:“飛兵直越九重關,壯士叩鼎一揮間。功成何須折‘楊柳’,一步之遙萬仞山。”

比賽的失手,不能不使李來群痛苦,然而他很快就從懊悔中解脫出來,他覺得自己既要提高棋藝,也要迎接“赢得起、輸得起”的考驗。在1982年的全國個人賽中,李來群經得起考驗,在前三輪比賽中接連戰勝了鄒立武、蔡福如和胡榮華,最終以8勝5和的佳績獲得了冠軍。這是有中國象棋全國賽以來,誕生的第五個全國冠軍,也是全國象棋冠軍第一次過黃河,以王嘉良為代表的北派棋手多年的夙願終于變成了現實。

這一年,李來群23歲。

接下來,在1984年、1987年和1991年的全國象棋個人賽上,李來群又獲得了3次全國冠軍,成為繼胡榮華之後,同楊官璘一樣,獲冠軍次數并列排在第二位。當然,近些年許銀川趕了上來,也獲得了四次全國冠軍。

棋王下海

我是1980年在福州舉行的全國象棋個人預選賽上認識李來群的。那時他才19歲,已經有了全國第四名的好成績,當然為人們所注目。在我印象中,李來群功底紮實,很難找到他的便宜,是以他很順利地就進軍甲級。

再次見到李來群是1983年在哈爾濱舉行的全國象棋團體賽上,由李來群、劉殿中、黃勇、閻玉鎖組成的河北隊,一路斬關奪隘,艱難地登上了冠軍寶座。說艱難,還得說河北隊對上海隊的一場。第一局李來群先手對胡榮華,兩人以五六炮邊馬對反宮馬開局。中局扭殺之後,胡榮華略有先手,戰至85回合,李來群岌岌可危。這時,胡榮華一步軟手,走了平炮打兵,李來群順勢棄兵取士,頓使局面平穩下來。一盤輸到家的棋被李來群巧妙地磨和了,否則冠軍誰屬還難以預料。說起這盤快20年的棋,李來群和胡榮華都記得,李來群曾對我說過,胡榮華不走我這棋都輸了。

1988年,黑龍江棋院舉辦了首屆中國象棋比賽,參賽的有楊官璘、胡榮華、柳大華、李來群、王嘉良、趙國榮、蔔鳳波等,香港棋王趙汝權、菲律賓棋王陳羅平也參加了比賽。比賽的第一局,李來群後手很快戰勝了陳羅平。

第二局他和趙國榮相遇。李來群和趙國榮在1987年全國個人賽中同積21分,分獲冠亞軍。賽前來群對我說,他的精力不如趙國榮,過去兩人用時差不多,如今用時比國榮緊張了。李來群說自己能吃不能睡,一有大的比賽休息不好,這一點不如胡榮華和趙國榮。他還說,國榮已有問鼎之力,如今他基本保持了前3 名,前幾年已獲兩次亞軍、兩次季軍,如要奪冠,既要穩,又要狠,尤其要狠,不怕名次靠後,奪冠就更有希望了。此番交手,李來群先行,雙方走成五七炮對屏風馬陣式。13回合時,兩人僅用11分鐘,其中國榮用3分鐘,來群用8分鐘,正應了來群說的行棋不如國榮快的話了。戰至21回合,來群主動兌掉兩子,簡化了盤面,握手成和。(歡迎關注微信公衆号“象棋緣”。閱讀更多棋壇名人傳記。)

7輪比賽最緊張的一輪應屬第六輪。最有希望獲得棋王的胡榮華、柳大華、李來群、趙國榮在這裡同時相遇了,李來群對柳大華之戰是本次棋王賽中最關鍵的一局,因為四位悍将之戰隻剩下最後一局了,前5局都是和棋,如果此局分出勝負,“棋王”十有八九會落在勝者的頭上。這一盤,先是柳大華有一個妙殺,被他錯過了。來群後來和我說,他也有勝機,也被他贻誤了。然而,旁觀者清,一旁的胡榮華看明白了,他說兩人都暈了。話又說回來,如果不暈,棋王可能就不姓胡了。當然,胡榮華和趙國榮同是4勝3和,加賽快棋後,胡榮華才加冕“棋王”的。

翌年,第二屆“棋王”賽繼續在哈爾濱開枰,有7位棋壇高手參賽。前兩輪,來群一勝一和,第三輪遇上了趙國榮。這一局,李來群先手走中炮過河車,趙國榮應以兩頭蛇。這是一場勢均力敵之戰,到吃飯時尚未見分曉。飯後兩人又挑燈夜戰。至115回合,形成車馬士單相對車雙象的局面。按正常,車馬不易勝車雙象,況且是兩個“超一流”高手。可這回,來群巧妙入局,拿下這關鍵的一盤。這之後,來群如有神助,又連下趙汝權、徐天紅兩城,提前一輪把向棋王胡榮華的挑戰權拿到手。這年9月,在北京舉行的“棋王”挑戰賽的六番賽上,李來群以4:1的成績提前結束戰鬥,奪取了“棋王”之冠。

時光又推移了5年,到1994年我聽說李來群下海了,而且事情做得并不錯。乍一聽說,我真有些為李來群惋惜,我常想,如果做生意,全中國找比李來群強的人大有人在,可如果說下棋,很難找出幾個人能和他比肩。

我也想過,把象棋視為自己生命一樣的李來群,真的能投棋從商嗎?其實,我真的想到李來群心裡去了。他割舍不了象棋,隻要一有時間,他盡可能參加全國個人賽和團體賽,而且成績不菲。1998年在全國象棋團體賽上,李來群坐陣一台,和隊員們共同拼搏捧回一個冠軍杯。這一年和接下來的1999年,李來群兩次打入全國個人賽的前六名,而到了2000年,李來群的個人等級分又回升到第六名的位置,真是令同行們歎服。

李來群:“邯鄲學步”

人生如棋

1996年,中國象棋協會在廣東番禺召開換屆會議,我和李來群都參加了會議。閑暇時,我和他聊起來今後的打算。他說,下象棋和做生意都讓他舍不得,隻不過一段時間内做得多些或少些。1998年全國個人賽在深圳舉辦,我正趕上外出到深圳,一天晚上,我約李來群、胡榮華、趙國榮和孫志偉小酌,大家說了許多酒酣耳熱的話。其中,一個很重要的話題就是怎樣減少象棋和局。近些年來,象棋和圍棋比起來,熱度顯得不夠,這裡有諸多原因,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象棋和棋過多,而圍棋沒有和棋。

席間,胡榮華說了句殘局時應允許士過河,這樣就很難有和棋了。當然,這是笑談。來群說的倒在理,關鍵在于全面提高棋手素質。拿開局來說,過去多走中炮,而胡榮華走出飛相局後,很快成了他的鎮山寶。李來群的士角炮及五九炮對過河車也是他的看家本領。另外,來群的殘局也是一絕,有時看來和定的棋,到了來群手裡,過它二三個小時,他居然勝了。過去車馬雙兵仕相全對車馬卒士象全基本成和棋,可如今到了來群手裡,非給你磨赢不可。有時即或全是車馬兵,可他占位好,他也可能把你拿下。來群可能喝點酒,話匣子打開了,看得出他對象棋的摯愛。

2002年盛夏的一個星期天,我突然接到來群的電話,原來他已來到哈爾濱,我們相約一聚。當我們舉起酒杯時,話題又離不開象棋。我們談了許多人的近況,可我最關心的還是來群的情況。我問他,現在參加大賽能頂下來不?他點點頭。他為了讓我信服,對我說,他總有一種感覺,一坐在棋盤前,世界上好像就是眼前這一盤棋了。說到這,我插了一句:“你兩次在中央電視台的快棋賽上,忘了時間,逾時作負,實在可惜。”他又點點頭:“就是,有些太投入了。”他話題一轉:“不過,我在棋盤面前還能找到感覺,過去自己下的一盤又一盤棋,高手們下的一盤又一盤棋都能浮現在眼前。”分手時,他和我說,我不會忘了棋,一有機會我就會下。

果然,來群走後沒幾天,我在報上見到一條新聞,越南象棋代表隊去河北通路,李來群披甲迎戰,大獲全勝。要知道,越南隊隊員的水準絕不比我們象棋大師的水準低。

前不久,我又在媒體上又看到一條消息,今年全國象棋甲級隊實行聯賽,李來群為河北隊贊助20萬元,而且關鍵場次他要披甲上陣。

看了這條消息,不知怎的産生一個念頭,我盼來群早些回到棋壇來,再在中國棋壇上領跑幾年,那樣,中國象棋的水準會有一個新的提高。

李來群:“邯鄲學步”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