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灣仔的夜》作為一檔慢綜藝,雖然與《披哥》有很大的差别,但是并不影響這檔綜藝的熱度,而芒果台也完全是抓住了新的流量密碼,利用大灣區哥哥們的高人氣緊接着推出了新綜藝。

從這檔節目的口碑評價來看,顯然芒果台這一次又選對了。5位大灣區的哥哥不但敬業,也十分真誠,在節目中沒有制造讓人尴尬的負面話題,也沒有通過噱頭來博關注,反倒是真實的沒有一點明星的架子,更像是5個卑微的打勞工。
很多綜藝節目之是以制造各種各樣的負面話題,就是因為除了噱頭之外沒有更多的看點,這也是因為節目本身的形式不夠亮眼,包括選擇的嘉賓也缺乏綜藝感。《大灣仔的夜》雖然是将綜藝與美食相結合,形式并不新鮮,但是沒有刻意的将節目做得高大上,而是采用大排檔的形式。
自帶情懷的哥哥搭配回憶殺滿滿的大排檔,《大灣仔的夜》怕是想不火都難啊!
無論是從形式或是内容上來看,《大灣仔的夜》都對觀衆有着強勁的吸引力,不過哥哥們第1次經營大排檔,還是出現了各種各樣的意外狀況。
在首期節目中,幾人各自分工,主廚由謝天華擔任,但是做出了套餐的謝天華卻并沒有得到專業食客的好評,是以哥哥們便啟用plan B,每個人跟着專業的廚師學做一道拿手菜。相對廚藝較好的謝天華做的是避風塘炒蟹,林曉峰學做濑尿皮皮蝦,張智霖則是鱿魚卷心菜。
無論是從賣相或是味道來看,這三個菜式完全可以成為大排檔的招牌,但是哥哥們學做菜的時候像模像樣,但真正進入實操階段比想象中要難的多。
謝天華的避風塘炒蟹看起來賣相不錯,也有大廚的樣子,但是卻忘了在鍋裡放入蟹鉗。張智霖炒鱿魚卷心菜時特意準備了一個魚形的盤子,炒菜的時候也像模像樣,但先是忘了放蝦醬,然後又放進去了将近半瓶的蝦醬,陳小春品嘗之後味道鹹了,張智霖又撒上了一勺糖。
張智霖明顯把控不好調味料的量,鹹了就放糖,再加上邊吃邊解說,倒也成功打消了顧客對菜品太鹹的疑慮。而林曉峰則是在看大廚做菜時眼睛學會了,但手上依然生疏,一邊背誦流程一邊做菜。
反倒是看起來最不靠譜的陳小春,用一道豆腐湯征服了食客,甚至讓食客品出了媽媽的味道。
正是因為謝天華,張智霖,林曉峰3人廚藝相繼翻車,也使得第1批顧客的體驗不佳。雖然張智霖利用自己的口才,讓菜品太鹹變成了他的特别設計,但謝天華隻能是向顧客坦白道歉,而林曉峰在被挑了不少問題之後稍顯落寞。
雖然陳小春不是這5位哥哥中最會與顧客交流的,甚至有明顯的社恐,即便是面對顧客的誇獎,陳小春也尴尬到手腳亂放,說不出一句完整的話,但關鍵時刻卻是最能扛事兒的人。
為了給顧客留下好印象,原本大排檔訂下188人一位,陳小春與其他幾位哥哥商議每人減100元,既保證了所有菜品的成本,也讓顧客吃了個順心。
不得不說陳小春的做法的确妥帖,既化解了客人的尴尬,又給這3位廚藝翻車的哥哥留下了體面。盡管過程中出現了各種各樣的小插曲,但是哥哥們卻也是以圈粉。而在顧客吃飯的過程中,5位哥哥還獻上了一首老歌,真正如節目主題一般将美食與音樂結合在了一起。
相比起其他的美食類節目來看,《大灣仔的夜》除了美食和音樂之外,還會與前來就餐的食客交流,陌生人的故事也同樣是節目的一大看點。
通過這檔節目,除了更加了解5位哥哥之外,還看到了人生百态。有人因為不懂得如何與人交流,喜歡沉浸在網際網路的世界中,獨自一人來吃飯,也有人三五成群,說說笑笑,圍繞在身邊的都是好友。
哥哥們在與這些陌生的顧客交流的過程中,挖掘了他們背後的故事,同樣也向觀衆輸出了一些正能量。比如其中一位食客提到自己在年輕時與一位好友産生沖突,至今沒有聯系,陳小春便鼓勵對方打個電話,因為在他看來兄弟的情誼很重要。
這樣有愛又有溫度的大灣區哥哥,才是觀衆的心頭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