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大秦帝國前身:嬴姓趙氏的由來

作者:燕雀趣

在先秦時期,有姓有氏是非常尊貴的象征。

嬴姓源自大禹治水時期的伯益,而伯益是一個有才能的人,有非常突出的功績。虞舜在位時,伯益調訓鳥獸,将野獸訓練成家禽,是非常大的功勞。是以虞舜不僅将本族的美女嫁給他,而且賜姓嬴。後來大禹治水,伯益也立下不小的功勞。

大秦帝國前身:嬴姓趙氏的由來

有另一種說話嬴姓源自臯陶,是虞舜賜的姓,而伯益是他的後代。由于年紀久遠,已經沒非常明确的說法了。不過嬴姓有非常大可能就源自臯陶、伯益兩人,或許兩人可能沒有直系關系。不過兩人均為東夷集團少昊後裔中的重要部落首領。

而後大禹立伯益為繼承人,但是大禹的兒子啟實力強大,最終夏啟奪取政權,開立了夏朝,開啟了家天下。

是以嬴姓一脈(伯益後人)在整個夏朝一直受到壓制,直到夏朝末年,商湯讨伐夏桀,嬴姓一脈全力支援殷商。商湯建立商朝後,伯益一脈的地位和實力直線提高。

而後商纣無道,周文王、周武王讨伐殷商,建立周朝,伯益一脈再次跌到谷底。嬴姓的家主蜚廉、惡來都為殷商殉國。不過蜚廉的小兒子季勝很早就歸順了周朝,是以嬴姓的分支在周朝的日子不算艱辛。而惡來的後代(嬴姓的本家)日子就不好過了。

直到周穆王在位,季勝後代造父(伯益的十五世孫)駕車西巡,千裡救主,協助周穆王平定叛亂,立下大功。造父受封于趙城,自此造父的後代便是嬴姓趙氏。

周朝時期,姓氏差別血緣,氏差別貴賤,隻有地位高的人才配擁有氏。

造父能得到氏是一件非常光彩的事情,是以惡來的後代(赢姓的另一支)也跟着用上趙氏。

大秦帝國前身:嬴姓趙氏的由來

​ 到周孝王時期,居住在西部犬戎地區的惡來後代出了一個非子。非子擅長養馬,周孝王的知道後,讓非子專門為周王朝養馬。

周王朝的戰馬在非子的管理下膘肥體壯,數量也不斷增加。于是周孝王想補封非子,讓他繼承他父親大駱的家族。大駱家族非常大,但是非子不是大駱的嫡子,原本繼承大駱之族無望。

而大駱的嫡子成不滿意了,是以​成​的外公申侯找到周孝王,說道:“倘若依舊讓赢成做大駱家族繼承人,我申國能擺平西戎的事情。倘若不讓成做繼承人,我申國将不再與西戎周旋,不再打理西戎與周王朝的關系,您自己決斷!”

當時西戎是周王朝的重大隐患,而申國有一定實力,與西戎各部有良好的外交。于是周孝王忍了,沒封非子當大駱家族的繼承人。但是周孝王并沒有虧待非子,可能是周孝王不是嫡子出身,懂得作為庶子的痛。

西周的君主是嚴格執行嫡長子繼承制的,而周孝王并非嫡長子。原本周孝王的侄子姬燮理應即位,但是他懦弱無能,周孝王才有機會成為周王。是以周孝王對于嫡庶之分十分厭惡,不過周孝王死後,諸侯擁立姬燮為周王,是為周夷王。

周王朝是十分怕亂的,而王位的繼承又容易出現變故,于是周王朝嚴格執行嫡長子繼承制。因為周王朝一亂,不​止​周王朝四周的蠻夷要反,中原諸侯也會趁機作亂。

話說回非子,周孝王雖然沒有立他為大駱家族的繼承人。但是周孝王對外說道:“過去伯益為虞舜馴養家畜,得到了土地和姓,如今他後代為我養馬,我也将封他的後代一塊土地。”

于是周孝王封非子于秦,稱為秦赢,成為周王朝的附庸。秦地雖縱橫不足五十裡,但是秦非子有自己的一畝三分地。

而且周孝王不僅給非子封地,還指令非子繼承嬴姓的祭祀,相當于說非子一脈才是正宗,而繼承大駱家族的嬴成将不再是名義上的正宗。

西周時期,公爵、侯爵的封地縱橫百裡,伯爵的封地七十裡,子爵、男爵縱橫五十裡。而縱橫不足五十裡便是附庸,不是獨立政權,需要附屬于周王朝或者其他諸侯。而且不具外交權利,沒有等級。

連楚國在周朝都有個子爵,足以看出秦國的起點有多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