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晚播小麥怎麼管理明年能高産,值得一看

作者:農資人—李娟

一、做好防凍措施,保障安全越冬。晚播小麥由于冬前生長量較小,越冬前無法形成壯苗,苗小、根系少,不能形成粗大的分蘖節,抗寒能力低于适播壯苗,遇到較強冷空氣或低溫天氣,更易受到凍害。

這類麥田要因地制宜做好冬季鎮壓,提高防寒能力。麥田鎮壓的原則一是壓幹不壓濕,種子出苗後一般不宜鎮壓,尤其對弱苗。二是壓軟不壓硬,在冬前或早春鎮壓時要掌握适宜時間,土壤上凍前,葉片已失水,此時如果墒情适宜可以鎮壓,對葉片損傷較小。

目前麥田土壤底墒充足,一般不需要灌凍水。但對于坷垃大、坷垃多的粘土地,可以酌情冬灌。冬灌後有利于冬季通過凍融過程達到碎土的效果。

二、抓好小麥春季管理。晚播小麥明年早春管理的主要目标是促小麥早返青,促春季分蘖多發早發,擴大群體,提高分蘖成穗率。關鍵措施是促進土壤溫度快速回升,同時保障适宜的土壤墒情和養分的充足供應,并針對不同地塊的苗情及墒情,分類科學管理。

狠抓早春期管理,促苗情轉化更新。主要措施是鋤劃鎮壓,目的是增溫保墒防倒。晚播麥大體可分為二類:一類是群體比較足的麥田,早春管理的重點是提高地溫,促進生長。如土壤墒情較好,底肥充足,應将水肥管理時間推遲到拔節中後期。第二類是返青後群體小的麥田。這類麥田早春管理的重點以促進春季分蘖發生、擴大群體、争取多成穗為主要目标。一般麥田在小麥返青後搶時早管,改善墒情。

三、科學運籌肥水,增穗增粒。在底肥充足的條件下,一般适期播種小麥春季每畝追施純氮6至7公斤,晚播麥可增加到7至8公斤。在肥料品種選擇上,應優先選擇含硝态氮和铵态氮的速效氮肥。在追肥次數上,起身~拔節期澆頭水的地塊可一次追施。返青期澆頭水的應分兩次追肥,返青期畝追肥純氮3公斤,拔節期畝追施純氮5公斤。

加強後期管理。孕穗期是小麥需水的臨界期,澆水對保花增粒有顯著作用,應根據土壤墒情在孕穗期或開花期澆水,以保證土壤水分為田間持水量的75%左右。晚茬麥要澆好灌漿水,以提高光合高值持續期,并抵禦幹熱風的危害,提高千粒重。

四.化學除草。化學除草省工、省時,效果好。晚播麥田要抓住早春雜草苗齡較小、抗藥性差、麥苗遮蓋度小的有利時機進行化學除草。麥田以闊葉雜草為主的,667平方米用20%陶氏銳超麥水分散粒劑5克兌水30千克噴霧防除。麥田以單子葉雜草為主的,667平方米用碇磺草胺12.5克兌水30千克噴霧防除。對單子葉和闊葉雜草混生的麥田,可将陶氏銳超麥與優先、詠麥混合使用。

五.及早防治小麥病蟲害。防治小麥白粉病、條鏽病,每667平方米用20%粉鏽甯乳劑50克,兌水60~70千克,在發病初期噴霧;在小麥拔節初期667平方米用5%井岡黴素水劑100~150毫升,兌水30千克,在小麥莖基部順壟噴施;防治麥蚜蟲,667平方米用吡蟲啉可濕性粉劑10克或50%辟蚜霧可濕性粉劑6克,兌水20~30千克噴霧;防治小麥紅蜘蛛,每667平方米用2%阿維菌素15毫升,兌水30~40千克噴霧,并兼治灰飛虱。小麥返青後,地下害蟲開始上移到地表危害麥苗,當田間麥苗受害株率達3%時,每667平方米可用3%辛硫磷顆粒劑2~2.5千克拌細土50千克,順壟撒施,然後劃鋤。或用50%辛硫磷乳油每667平方米20~30毫升加水300~500毫升,拌炒香的玉米糁、豆餅或麥麸1~1.5千克,于傍晚撒入田中。

六.嚴禁畜禽啃青。畜禽啃青會使植株抗逆能力下降、成穗數減少、穗小粒少、粒重降低,進而影響産量,應加強畜禽管理,嚴禁畜禽啃青。适播小麥一般開花期澆春2水,晚播麥應适當提前到孕穗期。晚播小麥尤其要做好“一噴三防”,注重噴施葉面肥和促進生長類的生長調節劑,通過增加粒重實作豐産豐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