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英達梁歡之子成“冰球新星”, 背後是傾盡全家之力的付出

作者:藍橡樹
英達梁歡之子成“冰球新星”, 背後是傾盡全家之力的付出
英達梁歡之子成“冰球新星”, 背後是傾盡全家之力的付出

興趣這條路比讀書窄多了,雄厚的家底、天賦、熱情、勤奮,缺一不可。普通人可得要謹慎決策,切忌在孩子的興趣上砸鍋賣鐵,孤注一擲。

作者:靜思,獨立撰稿人,育有一子,已出版《關鍵突破:25個直擊問題本質的解決利器》、《一輩子很長,要活出進階感》等作品。如果喜歡藍橡樹的文章,請記得要把我們“設為星标”哦!

........................................

還有兩個月,2022年北京冬奧會就要開幕了。目前,男子冰球隊正在俄羅斯訓練備戰中。

這支隊伍裡,有一個人星二代的名字格外引人注目,他就是英達的小兒子——英如镝,他作為中國男子冰球隊隊長為國出征。

英達梁歡之子成“冰球新星”, 背後是傾盡全家之力的付出

父親英達親自擔任球隊領隊

英如镝出生于 1998年,是英達與現任妻子、著名編劇梁歡的孩子。

與其他星二代相比,公衆對他知之甚少。倒不是英達夫妻對這個兒子“藏得好”,而是他未曾出現在公衆視線中。英如镝走上一條和很多星二代截然不同的職業道路——冰球運動員。

英如镝3歲開始學滑冰,一玩就是好幾年。後來有個冰球教練覺得他的先天條件更适合從事力量型更強的冰球,英達就建議兒子轉冰球,沒想到英如镝不僅更喜歡冰球,也取得了不錯的成績。

冰球在今天也算是國内一項小衆高端的運動了,更何況是十幾年前,資源和環境更為稀缺。

沒有條件?那就創造條件。英達聯合了一群熱愛冰球的父母,在北京自發組建了北京虎仔冰球俱樂部。兒子在隊裡打球,很快就成為“虎仔隊”的核心,而老父親英達親自擔任球隊的領隊。

英達梁歡之子成“冰球新星”, 背後是傾盡全家之力的付出

父親成“候鳥”,母親放棄事業

如此燒錢,全為孩子出成績

國内的訓練環境很快就滿足不了英如镝的進步了。

冰球大國非加拿大和美國莫屬,想出成績就必須來這兩個國家接受專業訓練,還要多參加比賽才有可能。

9歲時,英如镝被父母送到了冰球運動發達的美國芝加哥留學、生活。

過去十幾年,我們很少看到英達作為演員、導演有作品問世,頂多是參加或主持節目。他淡出人們的視線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全家為了孩子打球,将生活的重心放在了國外。

冰球自帶燒錢屬性。十幾年前,英如镝在國内的訓練費3萬元起步,頭盔、面罩、溜冰鞋、球杆等裝備添置下來輕松過萬。

後來送兒子去美國留學加訓練,每年所有支出不低于40萬元。英達在接受媒體采訪時也表示,從兒子開始練冰球到現在,起碼花掉了上千萬。

家裡的賺錢主力英達開始了多年每月往返與芝加哥和北京的行程,一邊接節目賺錢養家、一邊也盡量不落下對兒子的陪伴。

我認識一位在美國某高校冰球隊打比賽的女生,她從小練冰球、經常在美國和加拿大打比賽。她告訴我,玩冰球的第一要義是:要有錢。

而妻子梁歡承擔起所有英如镝在美國的訓練、學習和生活,幾乎貢獻了自己全部的生活。

英達梁歡之子成“冰球新星”, 背後是傾盡全家之力的付出

(夫妻倆看兒子比賽)

梁歡畢業于北大中文系,進入英氏影視傳媒公司擔任藝術總監和編劇,成功創作了《我愛我家》、《閑人馬大姐》等家喻戶曉的情景喜劇。剛開始她并不贊成唯一的兒子打冰球,又苦又累,還特别冷門。

但後來,她漸漸将全部精力都放在家庭和兒子身上,從一個不食人間煙火的才女,變成了洗手作羹湯、為兒子苦練烹饪技藝打好身體底子的賢良母親。

所幸,英如镝沒有辜負父母的期待和付出,在冰球方面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

2008年英如镝10歲時,英達自費擔任領隊,與教練一道帶領虎仔隊去加拿大參加北美冰球少兒世錦賽。在100多支參賽球隊中,虎仔隊脫穎而出,一舉奪得冠軍,英如镝被評為最佳得分手;

此戰之後,2009年1月,NHL(北美冰球大聯盟)聯賽的波士頓熊隊正式向英如镝發出邀請加盟該隊的少年隊;

18歲生日這天,英如镝與北京昆侖鴻星俱樂部簽約了一份為期兩年的合同,以年薪98萬元的高薪成為這家俱樂部裡年紀最小的職業球員;

2020年7月,英如镝入選國家體育總局冬運中心男子冰球集訓選拔名單。

英達梁歡之子成“冰球新星”, 背後是傾盡全家之力的付出

孩子的成功,

背後是父母的犧牲和托舉

英如镝把興趣愛好變成專業人士,背後是一條由海量金錢和父母犧牲事業鋪就的道路。想要把興趣變成專業、甚至能成為傍身的技能,這是一條必經之路。

就像前段時間F1(一級方程式賽車)這項賽事終于迎來了首位中國車手,22歲的周冠宇和他的贊助商攜帶了3000萬歐元(約合2.1億元人民币)的贊助費與Alfa Romeo車隊簽了一份長達3年的合約,成為中國第一位F1賽車手。

英達梁歡之子成“冰球新星”, 背後是傾盡全家之力的付出

周冠宇被成為“付費車手”,“付費車手”在賽車界屬于“正常操作”,帶資進組不代表車手技術不行,賽車是一項非常燒錢的運動。從車手的培養、旅途的開銷到車隊希望獲得的贊助,如果沒有雄厚的資金,天賦再高,也很難在這一行出人頭地。

周冠宇出生非專業賽車世家,作為一名外行用十幾年的時間走到F1專業賽車手這個位置,少不了天賦和努力,但更離不開雄厚的資本支撐。

8歲時,周冠宇在父親的陪伴下首次試乘雙座卡丁車,格外喜歡,從此便開啟了他的賽車夢。為了友善練車,爸爸為他建了一條卡丁車賽道進行專業訓練。不過兩年多的時間,10歲的周冠宇就包攬了全國卡丁車錦标賽八個分站賽的全部冠軍,展現了車手天賦。

11歲時,他前往英國謝菲爾德一邊留學一邊進行專業訓練,憑借着自己在英國及歐洲青少年卡丁車比賽中的優異成績,最終成為法拉利青訓車手,一路打怪更新成為今天的F1專業賽車手。

英達梁歡之子成“冰球新星”, 背後是傾盡全家之力的付出

十四年年來,周冠宇的前進離不開父母一路不遺餘力的資金支援。給兒子建車道、為他買下一家F2 UNI-Virtuosi車隊(“UNI”代表着“宇UNIVERSE”)、拉贊助,至少“燒了”數億元。沒有這筆錢,培養不出現在的“中國F1第一人”

英達梁歡之子成“冰球新星”, 背後是傾盡全家之力的付出

周冠宇的父母

但從興趣愛好轉變到專業選手這中間,需要付出的可不隻是每周接送孩子上下興趣班、每年花十幾萬給孩子上課就夠了。往往需要父母至少一人放棄很多東西,全身心投入孩子的培養。

遊泳名将傅園慧的爸爸為了照顧女兒,很早便放棄了自己的工作。為了友善照顧女兒,每天圍着女兒轉,為女兒打工。女兒去哪裡就跟着去哪裡,去哪裡訓練就去哪裡租房子,擔任了她私人生活顧問、按摩理療師等多重身份。

英達梁歡之子成“冰球新星”, 背後是傾盡全家之力的付出

16歲拿下世青賽花滑冠軍的華裔花樣滑冰運動員周知方,他的母親是清華大學計算機專業畢業的高材生,曾在矽谷甲骨文工作。這麼一個前途無量的女性,為了能每天開車6個小時送他訓練,在孩子八歲時就放棄了自己的職業生涯。

後來,母親還為了讓兒子專心訓練,更是帶着周知方搬到南加州,父親和姐姐留在北加州,一家人分居兩地。

英達梁歡之子成“冰球新星”, 背後是傾盡全家之力的付出

妻子辭職全勤投入孩子的培養,家庭收入銳減、以及投入所有也未必能有結果的高風險。家長需要付出洪荒之力才可能培養出專業選手的勇氣、能力和魄力,不是每個家庭都能承擔起的。

英達梁歡之子成“冰球新星”, 背後是傾盡全家之力的付出

周知方的母親接受采訪

普通家庭培養孩子興趣

要有戰略,更要放下執念,

我們每年花兩三萬元在孩子的興趣培養上是起步價,中産家庭每年給孩子報興趣班的費用投入高達十幾萬、幾十萬元的也不在少數。我們難免抱着功利心,希望投入的時間、精力和金錢有所回報,考級、參賽、拿獎、甚至成為專業選手。但更多時候往往事與願違。

哈佛大學執教近40年的羅納德·弗格森教授在《高成就孩子的教養法則》一書裡提到:養育孩子多數父母靠的是戰術,比如買學區房、培養特長、報名師輔導班等;但優秀的父母靠的是戰略優先、再講戰術的育兒方法。

戰略養娃的父母有兩根主要支柱:

第一根支柱:對孩子的充分了解。

不少父母為孩子報興趣班,雖然投入了時間、精力、金錢,但大部分抱着“跟風”、“從衆”、為進入好學校加分的心理。

作者十五年來采訪近200位高成就者,他們的父母無一例外都認可孩子的獨特性,并善于發現孩子的潛質。正如羅納德教授所說:“父母首先是孩子的學生”。比砸錢更重要的是要有政策地去了解孩子的興趣、挖掘他們的潛力。

就像周知方的父母曾給他報過棒球、籃球、遊泳、網球、滑雪、下棋等諸多興趣班,最後父母看到了孩子的天賦與熱情,要求他在足球和花滑中挑一項作為長期愛好全力投入。

在全職打冰球之前,英如镝在鋼琴方面也顯示出了超于常人的天賦。但考慮到人的精力有限,英達最終還是勸說兒子放棄了鋼琴,全身心投入冰球訓練。

第二根支柱:角色的适時更新。

那些高成就孩子的父母從來不會隻有一種“人設”,他們在孩子的某個階段是“飛航工程師”和“救援者”的角色,發現孩子需要幫助,在适當的時候馬上介入,確定一切正常;在孩子成長的另外階段,會變成“哲學家”、“全球定位系統”等角色,告訴孩子如何看待這個世界、如何認識價值、如何過好人生,或者在孩子獨自前行時,以回聲給孩子指明方向。

英達梁歡之子成“冰球新星”, 背後是傾盡全家之力的付出

父母的八種角色

換言之,在培養孩子興趣方面,家長們不應将自己視為一個執行者,而應該将自己視為一個組織者,不斷尋求并達成合作。随着孩子學有所長,父母的角色不斷更新,要知進也知退。注意自身角色的轉換。比如,從“組織者”、“監工”變為引導者、資源提供者等。

無論是用心挖掘孩子的獨特性、還是能夠适時轉變自己的角色,這對家長來說都是很高的要求。是以在培養興趣這件事上,如果孩子能夠成為專業人士靠此安身立命當然很好,但父母也不必抱着過強的功利心。從興趣轉變為特長、再到專業本領,是一條需要集齊諸多要素、全力以赴的艱難道路。

我們花錢花時間培養孩子的這些興趣,即便将來不能讓他們安身立命,至少也能成為孩子未來人生路上的一種點綴。在他們需要時,能夠透過音符、顔色、揮汗如雨的運動來為自己的生活找到另一個抒發和表達的管道,豐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這些足矣!

英達梁歡之子成“冰球新星”, 背後是傾盡全家之力的付出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