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青年報用戶端上海11月25日電(中青報·中青網記者王烨捷)日前,武漢市農業農村局會同武漢市園林和林業局、交通運輸局、生态環境局、武漢海關等8部門聯合召開“加拿大一枝黃花”防除工作會議引起了網友圍觀,并一度沖上熱搜榜第一名。這項會議要求在11月20日前完成包括農田、道路、風景區等全市地面上的“一枝黃花”防除任務,有效控制擴散蔓延和危害影響。
全城圍剿一種入侵植物,引起了公衆的高度關注。不少上海市民也在社交平台上發文稱,其在上海的花鳥市場也見過“一枝黃花”。為此,上海市辰山植物園工程師嚴靖今天在接受記者采訪時向公衆科普——花鳥市場裡的黃莺花不是“一枝黃花”。

黃莺花鮮切
逛過鮮切花市場的花友們肯定見過一種具細小黃色花苞的植物,它的名字叫“黃莺花”(Solidago ‘Golden Wings’)。它黃色的小花苞歪頭歪腦地開向一側,組成一串向外伸展的花枝,這些花枝再組成一個大型的圓錐狀花序,稱之為“蠍尾狀圓錐花序”。“黃莺花”在21世紀初取代了“滿天星”,一躍成為鮮切花市場的配花新寵。
嚴靖說,“黃莺花”的外貌特征和加拿大一枝黃花(Solidago canadensis)幾乎一模一樣。但後者是在2010年時就被列入了“第二批中國外來入侵物種名單”。
據悉,加拿大一枝黃花繁殖力極強,每株獨立植株一年可産生2萬多粒種子,種子可借風傳播擴散,它通過強大的競争力占據本地物種生态位,使本地物種失去生存空間,同時釋放化感物質抑制其他植物的生長,形成大面積單優群落,降低物種多樣性。它不僅會破壞景觀的自然性和完整性,還能入侵農田、菜地、果園,造成作物品質和産量的下降,甚至導緻耕地荒廢。
加拿大一枝黃花
“2003年就有研究表明,在上海已有多種本地物種因加拿大一枝黃花的入侵而消失不見。”嚴靖說,加拿大一枝黃花又被稱為“霸王草”“毒草”,正所謂“黃花開處百花殺”。
她介紹,從2018年至今,已有超過5個發明專利是針對加拿大一枝黃花的防治的,如采用艾草和/或蘆葦對加拿大一枝黃花進行生物替代、利用動植物協同作用防治(白條銀紋夜蛾幼蟲)、利用有機濕垃圾覆寫、利用生物堆肥制劑處理、研制新型割除切碎機具、利用狗尾草水提物制作的生物制劑。
據悉,“加拿大一枝黃花”一名始見于陳封懷先生的《廬山植物園栽培植物手冊》(1958)之中,1936年廬山植物園就已有引種栽培,徐炳聲先生《上海植物名錄》(1959)首次報道該種在上海歸化,直至20世紀80年代開始擴散蔓延成惡性雜草,直到如今爆發成災。
加拿大一支黃花果實
它與黃莺華都屬于菊科一枝黃花屬植物,本屬約有100多個種,主要集中分布于北美洲,少數種類産歐亞大陸。原産于北美洲的加拿大一枝黃花是一種具有至少6個染色體數目的亞種或變種組成的多倍體複合體,它由多個種或變種組成。根據分子标記結果,市場上的“黃莺花”主要有兩個來源,一個是粗糙一枝黃花(Solidago altissima),另一個就是入侵的加拿大一枝黃花,但無論哪種分類,它們都屬于加拿大一枝黃花複合群。
至于網上流傳的“黃莺花是一個不育的雜交園藝品種,不會造成任何危害”的說法并不準确。嚴靖說,雖然由鮮切花而造成入侵危害的機率較小,但是由于鮮切花的市場需求而造成該種大量種植所帶來的風險是存在的,是以,對于“黃莺花”的大量出售應引起重視,“至少不能随意丢棄。”
來源:中國青年報用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