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追記黑龍江飛機增雨團隊成員李鵬

作者:中國氣象局

“咱們兩個探頭比較的話怎麼比?入雲時間怎麼算?以哪個為準?需要考慮一下。”

“先分析,晚些再說。”

“好的,晚上吧,今天下午我飛行。”

這是2021年3月1日上午李鵬開展增雨作業前,與同僚在微信上的一段關于機載裝置資料分析問題的讨論。他們原定執行任務後,晚上繼續探讨。類似讨論是李鵬工作的日常,可是這次約定卻成了永遠不能兌現的遺憾……

1983年9月,李鵬出生在黑龍江省大興安嶺一個偏遠小城呼瑪縣,2001年以全縣聯考理科第二名、總成績629分的優異成績考入南京大學大氣科學系。他畢業後在黑龍江省人工影響天氣辦公室業務科研科工作了14年,從事人工影響天氣飛機(運12)作業指揮工作。從一名見習生成長為一名進階工程師,從選擇大氣科學專業到參加業務科研科工作,他深知作業指揮工作對增雨天氣時機選擇的重要性。通過不斷向書本學習、向實踐學習、向老專家學習,這使得本就基本功紮實的李鵬在實踐應用方面得到了快速提升。

憑借良好的專業儲備、熟練的實操和敬業的精神,李鵬很快便脫穎而出。在過去14年間,李鵬共釋出《地面作業指導預報》約270期,指揮飛機人工增雨作業飛行近30架次,先後參加了“東北冷渦背景下突發性強降水過程”飛機觀測試驗、“青藏高原雲―降水飛機觀測及西北人工影響天氣工程項目建設”等十餘項國家重點研發項目,兩次獲得黑龍江省氣象局科技成果轉化二等獎,多次作為專家進行教育訓練授課。

2018年,國家高性能增雨飛機B-10GD進駐黑龍江省後,急需人員加入。有着14年内場作業指揮經驗的李鵬深知這是一次跨越,是地面向空中的一次跨越,他願意接受這一次離雲雨條件更近的挑戰,也暗暗許下了要用實踐來縮短空地的距離差。是以,他毫不猶豫地肩負起了飛機外場作業任務。全新的裝置、精密的儀器、龐雜的資料,他一項一項地進行分析、研究和解讀。

每次飛機一啟動,李鵬就坐到顯示器前,熟練有序地打開各個按鈕,專注地盯着顯示器,舷窗外的宏觀雲、儀器螢幕上顯示出來的“微觀雲”,在他心中似乎已經和催化設計方案、降水落區交織在一起。李鵬和同僚們并肩戰鬥,努力尋找播種催化的條件。胖胖的他坐在狹窄的機艙裡,還要承受着飛機颠簸、負壓、缺氧等惡劣條件帶來的身體不适。他熟練地滑動着小小的滑鼠,翻看不同尺度的粒子數濃度,時而看向窗外,觀測作業雲況,快速地判斷着可作業區域,科學高效地完成催化播撒工作。每次緊張有序的作業背後都是由科學嚴謹做支撐,實踐成了李鵬科研探索的重要課堂。

飛機外場作業通常沒有固定時間,在執行防災減災任務和重大活動保障時,需提前進場等待,而空域的情況常常不确定,有時一等就是幾個小時。下雨時,涼風夾着雨絲,涼寒入骨;晴天暑熱時,熱浪洶湧,沒等上飛機早已汗流浃背;缺一頓、少一餐更是常事。李鵬在外場作業科工作兩年多,約有269天駐守外場,累計飛行96架次、259小時47分,他笑稱“外場就是我第二個家”。日複一日學習探索,李鵬專注于人工影響天氣作業效果檢驗工作,多次參加省内外會議交流,并結合國家增雨飛機的裝置營運狀況,撰寫相關材料,思索未來發展方向。

從事外場作業兩年來,李鵬多次參加重大活動人工影響天氣保障,連續兩年執行贛粵閩三省冬季飛機人工增雨抗旱作業任務。尤其是2020年冬季以來,江西等地降水明顯偏少、旱情快速發展,李鵬在120天的時間内先後4次往返江西,累計在外執行任務86天,最長一次執行任務達41天,最後這一次也是春節前剛剛回到家與老人和孩子過了個團圓年,初七上班第一天他就表示:“如果需要,我和家裡都沒問題!而且剛過完年,不用讓更多的同僚去了,我與單良一定能夠做好收尾工作。”就這樣,李鵬于2月20日第四次踏上江西這片熱土。

經曆過多次驚險時刻的李鵬十厘清楚雷暴、過冷水層、大氣湍流背後蘊潛着的危險,但隻要是對老百姓和人民有益,他便不顧個人安危,主動向險。登上作業飛機,穿越風雲雷電,搏擊冰霜雨雪,每一次登機出航都需直面死神,每一次安全降落都是戰後新生。面對旱田烈日、火海群生、冰雹壓境、驟雨摧城,李鵬做着一個又一個勇敢的選擇,“總得有人上吧!不怕,沒打仗危險!”

李鵬總是把困難留給自己,把友善留給大家。無論是他的同僚、家人和同學都十分懷念那個謙虛愛笑、聰明勤快、眼裡有活、精通專業的小夥子。

贛南禾苗收穗谷,思念淚水灑心田。李鵬用實際行動诠釋了甘于奉獻、不畏艱險的優秀品格,踐行了将初心融進靈魂,把使命扛在肩上的精神境界,用寶貴生命書寫了無愧于時代的感人篇章。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