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史鑒初心·禮贊清廉④ | 吉鴻昌:從愛國舊軍人到共産主義戰士

作者:清風北京

【編者按】為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精神,教育引導全市黨員幹部以史為鑒、開創未來,埋頭苦幹、勇毅前行,“清風北京”深入探尋首都紅色地标、紅色人物、紅色家風、紅色文物背後的血脈赓續和基因傳承,策劃推出《史鑒初心·禮贊清廉》系列文章,以飨讀者。

吉鴻昌:從愛國舊軍人到共産主義戰士

史鑒初心·禮贊清廉④ | 吉鴻昌:從愛國舊軍人到共産主義戰士

吉鴻昌生于1895年,字世五,原名吉恒立,河南扶溝人,抗日英雄,愛國将領。1913年,不滿18歲的吉鴻昌加入馮玉祥部隊,因骁勇善戰,人稱“吉大膽”。1932年,吉鴻昌加入中國共産黨。1933年5月,吉鴻昌在張家口組織建立察哈爾群眾抗日同盟軍,1934年在天津組織成立中國人民反法西斯大同盟,11月9日,在天津法租界被捕。11月24日,被殺害于北平陸軍監獄,時年39歲。2009年被評為100位為新中國成立作出突出貢獻的英雄模範之一。

河南省扶溝縣吉鴻昌将軍紀念館,陳列着一個細瓷茶碗,上面燒有“作官即不許發财”七個大字。這個茶碗是吉鴻昌将軍生前所用,題字是他親筆所寫,讓我們在一個世紀之後仍然能感受到吉鴻昌将軍的清廉操守。正如這隻茶碗在窯火中的淬煉,吉鴻昌将軍在戰火中也經曆了一次“蛻變”,從愛國舊軍人成長為一名堅貞不屈的共産主義戰士。

史鑒初心·禮贊清廉④ | 吉鴻昌:從愛國舊軍人到共産主義戰士

作官即不許發财瓷碗

清廉:作官即不許發财

吉鴻昌出生于河南省扶溝縣一個貧苦農民家庭,父親吉茂松性格豁達,為人豪爽,治家頗嚴,常常以“人窮志不窮”等做人道理教育子女。父親的教誨和生活的磨煉,養成了吉鴻昌剛烈正直的性格。1913年,不滿18歲的吉鴻昌加入馮玉祥部隊,馮玉祥對他很是賞識,送他到模範連當學兵,之後提升他當手槍連連長。1920年5月,吉鴻昌回鄉探望病中的父親,父親語重心長地對他說:“吾兒正直勇敢,為父放心,不過我有一句話要向你說明,當官要清白廉政,多為天下窮人着想,作官即不許發财。你隻要做到這一點,為父才死而瞑目。”吉鴻昌強忍悲痛,含淚答應。

傳回部隊後,吉鴻昌将“作官即不許發财”這七個字寫在碗上,交給陶瓷廠仿照燒制,還專門舉行了一個贈碗儀式,分發給下屬軍官。他說:“我吉鴻昌雖為長官,但我絕不欺壓群眾,掠取民财。我要牢記家父教誨,作官不為發财,要為天下窮人辦好事,請諸位兄弟監督。”他擔任西北軍十九師師長時,認法不認親,槍斃了欺男霸女、橫行鄉裡,與姘婦合謀殺人的侄子吉星南。

1929年,吉鴻昌當上甯夏省主席後,用家産和節省的俸祿在家鄉創辦了一所學校,每次回鄉都親自給師生講課。學校規定:凡是貧苦子弟一律免費讀書,書籍文具由學校提供。在吉鴻昌資助下,學校規模不斷擴大,超過了當時的縣立中學,号稱“豫東第一”。

蛻變:投錯了門路,就拔出腿來

吉鴻昌自幼便十分仰慕嶽飛、文天祥等英雄人物,他常講:“人生在世不能隻做吃飯睡覺的機器,要有心、有膽、有作為,要成為一個對國家民族有用的人”。30年代接連經曆幾次軍閥大戰後的吉鴻昌,已經開始厭倦這種殘酷且毫無意義的内戰。想到自己從軍以來,各派軍閥隻管争奪地盤,不問百姓死活,面對日本帝國主義的蠶食,手握兵權的蔣介石反倒實行“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而此時的蘇區也引起他極大興趣。他想不明白,為何隻有區區數萬兵力的蘇區,卻毫不畏懼蔣介石的“圍剿”?為何條件那麼艱苦,卻源源不斷地有仁人志士前往蘇區?

為尋求答案,吉鴻昌通過部隊中的中共地下黨員與中國共産黨取得聯系,随後化妝成锔鍋補壺的工匠進入蘇區考察。在這裡他被眼前的一幕幕深深震撼了:幹部勤儉節約,士兵士氣高漲,政府清正廉潔,百姓積極熱情。這讓吉鴻昌思想覺悟有了極大提升,他說“投錯了門路,就拔出腿來!”此後他拒絕“剿共”,準備棄暗投明,并向部下宣傳“槍口不對内”“中國人不打中國人”等進步思想。

1932年,淞滬抗戰爆發,因消極執行“圍剿”指令而被蔣介石驅逐到國外“考察實業”的吉鴻昌秘密回國。不久,他便毅然要求加入中國共産黨,并經黨組織考察培養,于1932年4月在北平由中共北方政治保衛局秘密接收入黨,從一名愛國舊軍人轉變為堅定的共産主義戰士。

在黨組織幫助和指導下,吉鴻昌先後組織建立察哈爾群眾抗日同盟軍,痛擊日本侵略者,聲威大震。

史鑒初心·禮贊清廉④ | 吉鴻昌:從愛國舊軍人到共産主義戰士

察哈爾群眾抗日同盟軍收複多倫多倫

1933年7月,在收複多倫的戰鬥中,吉鴻昌親自到前線督戰指揮,并朗誦四言詩一首鼓舞士兵:“有賊無我,有我無賊。非賊殺我,即我殺賊。半壁河山,業經改色。是好男兒,舍身報國。”1933年10月,同盟軍在北平小湯山一帶遭到國民黨軍和日僞軍兩面夾擊,最終失敗了。1934年初,吉鴻昌潛往天津組織成立了中國人民反法西斯大同盟,繼續從事抗日活動。他在家中設立了一個秘密印刷所,出版革命報刊《民族戰旗》,他還将自己的的住宅設成黨組織在天津的地下聯絡站,常常與共産黨人以打牌、會友、聽戲為掩護,聯絡各方愛國人士共同反蔣抗日。他曾說:“我能夠毀家纾難,舍生報國,拒絕利誘,見危授命,這樣來抗日救國,這正是黨給我的感召,這正是黨的意志。”

忠誠: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羞

吉鴻昌因為與國民黨當局對日妥協政策背道而馳,被蔣介石視為眼中釘、肉中刺,嚴令特務機關不惜一切手段除掉他。此時吉鴻昌處境已十分危險,黨的地下組織要他撤離,但吉鴻昌考慮到有許多工作還要在天津繼續進行,于是先把家眷轉移到英租界的牛津别墅,自己則居住在國民飯店或惠中飯店。

他的夫人胡紅霞曾回憶,吉鴻昌将軍在1934年11月9日被捕前的下午,回到家中向自己要一萬塊錢存款,說有急用。胡紅霞說存款還有十幾天就到期了,到時會有利錢。吉鴻昌卻說:“搞革命,搞反蔣抗日,還能等十來天啊?這錢是咱們的,可用在革命事業上比咱們自己花更有意義。”

史鑒初心·禮贊清廉④ | 吉鴻昌:從愛國舊軍人到共産主義戰士

吉鴻昌與夫人合影

1934年11月9日晚,吉鴻昌在法租界秘密開會時,遭軍統特務暗殺受傷後被捕,關押在炮局胡同北平陸軍監獄。

史鑒初心·禮贊清廉④ | 吉鴻昌:從愛國舊軍人到共産主義戰士

北平陸軍監獄

在獄中,他受盡嚴刑拷打,但始終堅貞不屈,他說:“我是共産黨員,由于黨的教育,我擺脫了舊軍閥的生活,轉到工農勞苦大衆的陣營裡頭來。我能夠參加革命的隊伍,能夠成為共産黨的一員,能夠為我們黨的主義,為人類的解放而奮鬥,這正是我畢生的最大光榮。”

1934年11月24日,吉鴻昌在走向刑場的路上,彎腰撿起一根樹枝,在地上寫下震撼人心的《就義詩》:“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羞。國破尚如此,我何惜此頭”,寫罷慷慨陳詞:我為抗日而死,死得光明正大,不能跪下挨槍,我死了也不能倒下。然後,坐在椅子上,正視着敵人的槍口,從容就義。人們在整理他的遺物時,從白布褲褂裡找出鉛筆頭一根,小香煙紙一方,上有遺書一行:“我的死暫不要告訴我妻子知道。”另一行寫:“不要厚殓”。1945年中共七大,黨中央決定授予吉鴻昌革命烈士稱号。

史鑒初心·禮贊清廉④ | 吉鴻昌:從愛國舊軍人到共産主義戰士

就義詩

吉鴻昌就義後,夫人胡紅霞教育子女長大成人,他的孩子們為人低調,從未以革命功臣子弟自居。吉鴻昌之子吉蘭泰,退休前是天津的一名普通教師,吉鴻昌就義時年僅兩歲的女兒吉瑞芝後來曾說:“作官即不許發财是吉家子孫傳承的座右銘,不管做什麼事,不是我們應該拿的我們絕對不拿。”

1971年,周恩來總理評價吉鴻昌時說:“吉鴻昌同志由舊軍人出身,後來參加共産黨,犧牲時很英勇,從容就義,要把他的事迹出書!”1984年,吉鴻昌烈士犧牲50周年,聶榮臻元帥評價他說“吉鴻昌烈士是民族英雄,将永垂不朽”,并親筆題寫了“民族英雄吉鴻昌”七個大字。

吉鴻昌将軍用短暫而又光輝的一生,譜寫了一曲為民族解放不懈奮鬥、信仰堅定、清正廉直、勇于獻身的英雄壯歌,他的精神永遠值得我們學習。(本文根據公開資料編輯整理)

來源:北京市紀委監委宣傳部

組稿:侯鵬志

責編:鎖楠

稽核:郭雲峰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