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島津家百年戰記(四十)大戰前夜:島津義弘為何加入西軍

作者:賴正直2019

上一篇說到,島津忠恒手刃伊集院忠棟,伊集院忠真在日向莊内都城起兵,史稱“莊内之亂”。島津忠恒親率家中精銳,組成“莊内征讨軍”,前往平定莊内之亂。

本來,這是島津忠恒建功立威的一次好機會。島津家上下也都對島津忠恒寄予厚望,期待他以秋風掃落葉之勢一舉平定莊内之亂,樹立起新家督的威望和名聲。

然而,沒想到的是,在伊集院忠真的指揮下,伊集院軍異常善戰,屢屢擊退島津軍的進攻。島津忠恒從慶長四年(1599年)六月出兵,打到九月,隻攻下莊内十二外城的山田城、恒吉城兩城,就再也止步不前,戰局陷入僵持。九月十日,島津忠恒為打破僵局,試圖強行突擊都城,也以失敗告終。島津忠恒以四、五倍的優勢兵力,卻打成這樣一個尴尬的局面,不免令家中衆人大失所望。

島津忠恒将如何收拾這個局面呢?

島津家百年戰記(四十)大戰前夜:島津義弘為何加入西軍

島津家組成莊内征讨軍

島津忠恒此時所能依靠的最大助力,正是在京都掌握實權的德川家康。事實上,莊内之亂一開始就處于德川家康的有力幹預之下。當初島津忠恒被石田三成等奉行衆囚禁關押,是德川家康出面,将島津忠恒手刃伊集院忠棟的事件定性為“國君誅其叛臣,不得以擅殺之法論之”,是以釋放島津忠恒,令其回薩摩領兵平叛。

早在慶長四年(1599年)七月初,島津忠恒就派老中比志島國貞到伏見城向德川家康報告戰況,當時島津家剛剛攻下山田城和恒吉城,進展還算順利。德川家康手書一份令狀給島津忠恒,說道:

“聽聞伊集院源次郎(指伊集院忠真)據守都城,至今不下。其身為令家之譜代家臣,竟抗命至此,為今後計,當盡速處置。”

德川家康的意思很明确,他堅決支援島津忠恒,并且要求島津忠恒“盡速處置”,也就是盡快平定叛亂。

德川家康明确表态支援島津家,對島津家來說無疑是一大利好。隻可惜島津忠恒不争氣,在突襲都城的乙房丸、小松尾之戰中竟然戰敗,以緻戰局膠着,一時難以決出勝負。

島津家百年戰記(四十)大戰前夜:島津義弘為何加入西軍

莊内十二外城

德川家康得知島津家平定莊内之亂不太順利,派出心腹旗本山口直友前往日向莊内。九月三十日,山口直友到達島津忠恒設在東霧島神宮的本陣,與島津忠恒會談之後,又到富隈城拜谒島津義久。

山口直友此次前來,任務有兩項。第一是了解戰況,收集情報,第二是向九州諸大名傳達德川家康的指令,要求各大名出兵援助島津家。

德川家康如此積極幫助島津家,一方面是籠絡島津家加入自己麾下,另一方面也是對九州諸大名進行測試。當時的形勢,石田三成雖然蟄居于近江佐和山城,但仍在幕後操控政局,陰聚豪傑,與德川家康的沖突沖突愈演愈烈,雙方必有一戰,勢所難免,是以,雙方都極力拉攏各地大名加入己方,以便将來決戰時能調動更多戰力。然而,按照豐臣政權的法度,德川家康雖然是“五大老”之一,但也隻是豐臣政權之下的一個大名,理論上與島津家屬于“同格”(平級)。豐臣秀吉去世後,豐臣政權要向各大名發号施令,都是以“五大老”連署的方式簽發令狀。島津忠恒被釋放時,使用的也是德川家康與毛利輝元、宇喜多秀家三大老連署的令狀(當時前田利家已死,上杉景勝傳回會津領地)。現在,德川家康是首次以自己的名義向九州諸大名發号施令,這就是在測試九州大名的政治傾向,測試九州大名是否會聽他德川家康一個人的話。

測試的結果,應該令德川家康滿意。據《莊内陣記》記載,響應德川家康的指令而出兵的九州大名,有秋月種長、高橋統增、高橋元種、相良長每、立花宗茂、小西行長、太田一吉等,可以說鄰近島津家領國的九州大名,基本上都聽從德川家康的指令而有所行動。

除了兩家:加藤清正和伊東祐兵。

島津家百年戰記(四十)大戰前夜:島津義弘為何加入西軍

加藤清正一向與島津家不怎麼友好

實際上,自從莊内之亂以來,加藤清正和伊東祐兵就一直在拆島津家的台。當然,他們不便直接出兵來幫伊集院忠真,但他們暗中給伊集院家運送糧食、魚、鹽、箭矢、手火矢玉(鐵炮子彈)等物資,背地裡為伊集院忠真撐腰,是伊集院忠真能夠與島津忠恒進行長期抗戰的重要助力。

伊東祐兵暗中給島津家使壞,情有可原,因為伊東家和島津家是世仇。當年,伊東家本是日向國衆,因勢力坐大,反而侵入南日向,與島津家交戰多年,但伊東義祐在木崎原之戰中敗于島津義弘,損失慘重,精銳盡失,最後不得不放棄日向領地,逃往豐後投靠大友宗麟,但大友宗麟不久之後也在耳川之戰中被島津家擊敗,伊東義祐和伊東祐兵父子又輾轉逃至京、堺一帶,先後依附織田信長和豐臣秀吉。豐臣秀吉征伐九州之後,給伊東祐兵留了一席之地,封為日向饫肥城主,事實上是利用伊東祐兵牽制島津家。是以,伊東祐兵支援伊集院忠真和島津家搞對抗,一點也不奇怪。

背地裡支援伊集院忠真的還有加藤清正,也很值得玩味。加藤清正和島津家向來關系不太友好。加藤清正作為豐臣秀吉的嫡系大名,被封為南肥後半國之主,任務之一就是監視、打壓島津家。天正二十年(1592年)島津家發生“梅北一揆”,奪取的就是當時已屬加藤家的佐敷城。島津家的武士們要發洩心中怨氣,都是發洩到加藤家的頭上,由此可見兩家的關系。文祿、慶長北韓之役時,加藤清正被明軍圍困在島山城,向日軍諸将求救,島津義弘本來有意前往救援,但被軍監垣見一直阻止,隻好按兵不動。雖然島津義弘自有苦衷,但事實上确實是坐視加藤清正被圍,這肯定會被加藤清正了解為幸災樂禍、公報私仇。後來島津義弘在泗川、露梁海之戰中表現活躍,搶了原本作戰最積極的加藤清正的風頭,也讓加藤清正頗為不快。這次島津家發生“莊内之亂”,加藤清正報複的機會來了,他暗中給伊集院忠真輸血,支援伊集院家的抗戰。不用說,島津家越是焦頭爛額,加藤清正就越開心。

但是,在德川家康發出指令要求九州諸大名支援島津家後,形勢發生了變化。德川家康的指令,表明他是堅決徹底支援島津家平叛的,加藤清正和伊東祐兵接到這一指令,找借口不出兵也就算了,但也不敢再暗中接濟伊集院忠真,不得不有所收斂。

德川家康的指令,看上去是在幫助島津家,對島津家很有利。但實際上,島津忠恒和島津義久知道德川家康有這一指令後,都慌了手腳。因為莊内之亂本質上是島津家的内亂,本應由島津家負責平定,相當于清理門戶、内部處理。如今德川家康指令九州其他大名介入莊内之亂,表明德川家康對島津家是否有能力平定内亂産生了懷疑,也讓其他大名家看笑話。這對重名聲、好面子的島津家來說是一件極為丢臉的事情。一向眼高于頂的島津家武士,哪裡受得了這個?

于是,島津忠恒一面派老中鐮田政近前往伏見城,再次向德川家康報告戰況,表明無需援軍,島津家自有能力平叛,一面派出使者至出兵的各大名家,阻止他們的援軍進入島津家領國。其實,這些九州大名大多數并不是真心要來援助島津家,隻不過德川家康有令在此,不得不有所表示罷了。現在島津家阻止他們出兵,他們正好借坡下驢,省掉了出兵的麻煩。最後,隻有領地離莊内最近、和島津家關系最好的秋月種長、高橋元種(實為秋月種長之弟)的援軍真正去到莊内參戰,其餘各大名都隻是做個樣子就一哄而散了。

德川家康動員九州大名出兵的指令讓島津家感到極大壓力。為證明島津家确有平定莊内之亂的能力,島津忠恒于慶長四年(1599年)十月五日再次發動攻勢,強攻志和池城。

此次攻勢,島津忠恒下了血本,采取四面攻城的陣型,島津豐久在東、北鄉三久在西、島津征久在北、入來院重時在南,島津忠恒率長壽院盛淳、平田增宗等為後繼,親自到城下督戰。

志和池城是一座山城,規模不算大,但山勢險峻,城高堀深,強行攻城的難度很大。島津軍連續攻了五天,多是用弓箭、鐵炮對射,效果不大。北鄉家恨伊集院家最深,北鄉三久看見戰局可能再次陷入僵持,心裡着急,決定冒險一試,選擇一處防守相對薄弱的角落,派一支敢死隊用“行天梯”爬牆入城。但城中守将伊集院掃部介頗會用兵,他及時組織鐵炮隊反擊,擊斃北鄉家攻城大将日置範長,打退了北鄉家的敢死隊。

島津家百年戰記(四十)大戰前夜:島津義弘為何加入西軍

日式攻城器械

志和池城的攻城戰斷斷續續,持續到十一月十五日,伊集院家的小高城守将小牟田清五左衛門突然出現在志和池城下,把島津軍打了個措手不及。小牟田清五左衛門甚至一度攻入島津忠恒的本陣之中,全靠平田增宗、新納忠增等人奮力抵禦,又仗着人多,才擊退小牟田清五左衛門。但島津家悍将中原中将坊也死于此戰,可見伊集院軍的這次突襲給島津軍造成的損失不小。

攻城不利,島津忠恒臉上很挂不住,他氣急敗壞,但又無可奈何。這時,肥前唐津領主寺澤廣高奉德川家康之命,再次來到莊内,勸伊集院忠真開城降伏。這才給了島津忠恒一個台階下,暫時停止了白白消耗士兵性命的攻城戰。

島津家百年戰記(四十)大戰前夜:島津義弘為何加入西軍

勸降

不過,伊集院忠真還是堅持原來的條件,保全伊集院家在莊内的領地,而島津忠恒對此絕不接受。縱然是與島津忠恒頗有淵源,又善于在外交場面上長袖善舞的寺澤廣高,也無法調和雙方的分歧。直到十二月十日,眼看年底将至,勸降不成的寺澤廣高不便在此逗留太久,隻能空着雙手,前往伏見城向德川家康報告去了。

勸降不成,隻能繼續開打。這時,島津忠恒吸取教訓了,不再采用強行攻城的戰術,而是實行“兵糧攻”,長期圍困,消耗城中軍糧。

據《新納忠元勳功記》載,新納忠元曾對身邊人說:

“軍中多有長者,老成持重,能夠一眼識破敵軍的意圖,可惜年輕衆将不聽長者之言,一味向前猛攻,徒然折損兵力,卻無濟于事。”

島津義弘在京都聽說了莊内的戰況,也寫信告誡島津忠恒:

“弓箭之道,有古體、當世之分,皆以不戰而勝為上。既為大将,當體恤兵卒,切勿無益殺生。旗下年輕衆将若有建議,不宜當即采納,應先咨詢年長有功者,深思熟慮之後再作決斷。”

根據上述史料,島津忠恒轉變使用較為穩重而費時間的消耗戰,很可能是在撞到南牆之後,不得不抑制攻城沖動,采納了新納忠元等老将的建議。

事實證明,新納忠元确實是老成持重,消耗戰比攻城戰更有效。特别是在加藤清正和伊東祐兵不再援助伊集院家之後,伊集院家控制的莊内諸城兵糧很快告罄,軍心日益動搖。

慶長五年(1600年)二月六日,志和池城糧食消耗殆盡,守将伊集院掃部介再骁勇善戰,也頂不住沒飯吃,隻好棄城而逃。島津家上萬精兵,圍攻志和池城這麼一座小城,打了八個月,總算是攻了下來。

就在島津家攻下志和池城的同一天,德川家康派出的使者、德川家旗本衆伊奈令成、山口直友來到莊内調停,在日向栉間院的港口本城湊登陸。說是調停,其實主要還是勸降伊集院忠真。這一次,伊奈令成和山口直友先到富隈城跟島津義久會談,傳達了德川家康的訓示,要求保全伊集院家,并給予一定的“堪忍分”(額外的優待)。德川家康既然已經說得這麼明顯,島津義久也不便再提異議,于是當場寫下誓書,保證伊集院家家門延續,并在薩摩國穎娃郡給伊集院家保留一萬石“堪忍分”。

衆所周知,此時島津義久雖然讓出家督之位,但實際上仍是島津家的一把手,他都發了誓了,島津忠恒自然沒話說,也在誓書上簽字畫押,按了血手印。伊奈令成、山口直友拿着島津義久、島津忠恒連署的誓書,進入都城,勸谕伊集院忠真。

剛開始,伊集院忠真還猶豫不決,他似乎心存僥幸,覺得島津家也有可能因撐不下去而退兵。但現實殘酷地擊碎了他的幻想。

二月三十日,梶山城、勝岡城、山之口城在同一天開城降伏。

三月一日,小高城開城降伏。

三月二日,安永城開城降伏。

三月五日,野野美谷城開城降伏。

三月九日,末吉城開城降伏。

三月十日,梅北城開城降伏。

至此,莊内十二外城中除了都城、财部城,已全部落入島津家之手。這時,島津義弘也以嶽父身份再次緻書伊集院忠真,勸伊集院忠真早做決斷,以免刀劍無情。伊集院忠真心理防線完全崩潰,于三月十五日大開城門,免冠解甲,白衣出降。伊奈令成、山口直友見他可憐,一萬石的“堪忍分”要養一大批家臣着實不易,又向島津義久求情,将“堪忍分”增加到二萬石。

島津家百年戰記(四十)大戰前夜:島津義弘為何加入西軍

白衣是切腹的裝束,白衣出降,意思是已有切腹的覺悟

三月十五日,島津忠恒率莊内征讨軍諸将進入都城,對莊内都城和十二外城領地進行處分。伊集院家在莊内的領地份額全部沒收,領地改易到薩摩國穎娃郡,莊内原本就是北鄉家領地,如今全部返還給北鄉家。其中,恒吉城、末吉城、志和池城、野野美谷城、山田城、财部城賜給北鄉時久次子北鄉三久(北鄉時久長子北鄉忠虎已于根白坂之戰中戰死),都城、安永城、小高城、梶山城、勝岡城、山之口城、梅北城賜給北鄉時久三子北鄉忠能,薩摩祁答院宮之城依舊為北鄉時久領地。因為莊内多年來一直是北鄉家領地,此次平定莊内之亂,北鄉家出力最多,衆人有目共睹,因而對島津忠恒的這一番處置均表贊同。

當初,豐臣秀吉扶持伊集院忠棟為獨立大名,将伊集院家的領地加封至八萬石,是豐臣政權壓制島津家進而控制南九州的重要手段,被稱為“豐臣體制”。然而,在豐臣秀吉死後不到兩年,伊集院家就被島津家打殘,八萬石領地大部分被奪回,南九州的“豐臣體制”可以說已經破産。從事後的角度來看,引發并平定莊内之亂,其實是島津家下的一盤大棋,雖然因島津忠恒軍事能力有限,這盤大棋的戰術層面表現不佳,但在戰略層面上仍然算得上是很成功的。

島津家忙于鎮壓莊内之亂的時候,近畿的政治形勢發生了一系列的深遠變化。自從石田三成蟄居之後,德川家康的勢力和威望日益增長,完全壓過了毛利輝元、宇喜多秀家、上杉景勝、前田利長四位大老。特别是前田利長,他是在父親前田利家死後繼任大老的,其實力和威望與德川家康相去甚遠,根本沒法起到制衡德川家康的作用。前田利長這人也很謹小慎微,他見京中局勢複雜,難以掌控,便于慶長四年(1599年)八月回到加賀領地,試圖避開險惡的政治風波。

島津家百年戰記(四十)大戰前夜:島津義弘為何加入西軍

德川家康

前田利長心想,惹不起我還躲不起嗎?然而,德川家康還真是要讓前田利長躲也躲不起。

就在前田利長剛回到加賀金澤城的第二個月,即慶長四年(1599年)八月,發生了前田家家臣土方雄久、豐臣家重臣大野治長、奉行淺野長政等合謀在大阪城刺殺德川家康的事件。事件真僞難以确證,一般認為是德川家康故意制造的陰謀。事件的結果,是德川家康帶領重兵進入大坂城,并入住西之丸。從此之後,日本的政治中心從伏見城又回到了大坂城。

事件之後,淺野長政、大野治長都遭到相應的處分。但參與密謀的前田家家臣土方雄久隻是一個小人物,身份地位與淺野長政、大野治長很不相稱,何以能夠在一起密謀大事?是以,很自然的,德川家康懷疑的目光,轉移到了前田家當主前田利長身上。

德川家康要求前田利長進京接受質問。情勢兇險,前田利長膽小怕事,不敢前往。但德川家康步步緊逼,不接受前田利長的解釋,還動員軍隊準備征伐加賀。最後,是前田利長的母親、前田利家遺孀芳春院(原名“阿松”)自告奮勇,到江戶城當人質,相當于宣布前田家臣服德川家,這才讓德川家康勉強放過前田家一馬。

解決了前田利長,德川家康的槍口又瞄準了上杉景勝。慶長五年(1600年)二月,堀秀治、戶澤政盛等人檢舉上杉景勝在奧州招兵買馬,企圖謀反。德川家康又是老套路,要求上杉景勝進京接受質問。但上杉景勝不同于前田利長,是個鐵憨憨,他才不吃這一套,你是大老,我也是大老,憑啥要我聽你的?

上杉景勝不按德川家康的套路出牌,會津征伐就提上了日程。諸大名紛紛調兵遣将,京都、大坂和各地之間羽檄交飛,諸大名在京都、大坂的宅邸也都屯駐重兵,儲藏武器,日夜戒嚴,全國一片兵荒馬亂的樣子。也正是在這一時期,身在京都的島津義弘感受到大戰将至,于是頻繁緻書島津義久、島津忠恒、伊集院忠真,極力調停莊内之亂,希望島津家盡快從莊内之亂中脫身,以便将來發生全國大戰時,島津家能有足夠的兵力加以應對。

慶長五年(1600年)三月以來,增田長盛、大谷吉繼先後派使者前往會津,勸說上杉景勝進京,均被上杉景勝拒絕。四月十日,德川家康派出剛剛調停了莊内之亂、頗有外交手段的伊奈令成前往會津,也是無果而終。上杉景勝不但拒絕進京,還讓直江兼續寫了一篇著名的《直江狀》數落德川家康的罪名,聲讨德川家康。

島津家百年戰記(四十)大戰前夜:島津義弘為何加入西軍

戰國名場面:直江狀

德川家康怒了,決意征伐會津。但由于毛利輝元明确表示反對,生駒親正、堀尾吉晴、中村一氏三中老,增田長盛、長束正家、前田玄以三奉行亦極力勸阻,德川家康一時還不能成行。

據島津義弘回憶錄《惟新公禦自記》記載,慶長五年(1600年)四月二十七日,島津義弘到大坂城西之丸拜谒德川家康,對其派人調停莊内之亂表示感謝。當天,德川家康心情很好,留島津義弘以及島津忠恒派來的使者入來院重時一起吃飯。飯局将盡,島津義弘正要告辭,德川家康突然提起,上杉景勝進京的最後期限是六月,到了六月,如果上杉景勝還不進京,他将親自率領舉國之師征伐會津,到時,希望島津義弘能夠幫忙留守伏見城。

對此,島津義弘的回答是:

「何れも禦意の段承り候。様子のおいては禦間の使まで申し上ぐべき由。」 (大意為,您的意思我已明白,但我需要仔細研究,再派人給您答複。)
島津家百年戰記(四十)大戰前夜:島津義弘為何加入西軍

島津義弘的回答,顯然并沒有把德川家康視為上司。對于德川家康的要求,他不是作為必須接受的指令,而是作為可以商量的建議來對待,這大概是因為島津義弘畢竟侍奉豐臣秀吉多年,他内心深處還是把德川家康看做是“同格”大名。另外,島津義弘也确有難處,他在京都的供衆僅有一百八十多人,就憑這麼點人,怎麼守得了偌大一個伏見城。

島津義弘回去之後,趕緊寫信給島津忠恒,要他帶兵進京,就算他不能來,也應派一個得力大将領兵前來。但是,島津家剛剛經曆了莊内之亂的消耗,大家都想着休養生息一段時間,不願再興師動衆。而且,島津義弘和島津忠恒都不希望過度卷入中央的政治漩渦,是以島津忠恒委婉拒絕了島津義弘的要求。

除此之外,島津忠恒還有一個小心思。島津家曆來以崇尚簡樸為家風,當初島津貴久建造鹿兒島禦内城,就是怎麼省錢怎麼來的,到了島津義久時期,島津家正處于對外擴張的階段,有錢都是拿去招兵買馬改進裝備,并不太重視修繕城池。據《名将言行錄》記載,有人曾建議島津義久改修禦内城,建造高大的唐門和天守閣,否則其他大名家的使者來到,島津家豈不是會讓人看不起?島津義久的回答是:

“我島津家以民富兵強為榮。外藩使者來到,雖然城牆破舊,但見到兵強馬壯,百姓安定的景象,又豈敢小觑于我?”
島津家百年戰記(四十)大戰前夜:島津義弘為何加入西軍

年輕時的島津義久

島津義久的這一思想,沒能傳給島津忠恒。島津忠恒長期在京都、大坂生活,見慣了大坂城、聚樂第、伏見城的高大繁華,回到鹿兒島再看破舊的禦内城,自然就看不順眼了。是以,島津忠恒謀劃着要在鹿兒島以北的瓜生野一帶建造規模更大的新城,築城工程耗費巨大,如果要出兵進京,築城一事基本上就泡湯了。島津忠恒的小算盤不便告訴島津義弘,隻是以“兵燹之餘,三州疲敝”為由,不肯出兵。

島津忠恒此時已是家督,又有島津義久在背後支援,他不肯出兵,島津義弘也無可奈何。對于德川家康的留守伏見城的要求,島津義弘自然也就一直沒法答複。

島津義弘遲遲沒有答複德川家康。這一拖,就拖到了六月。上杉景勝仍未有進京的迹象,六月十六日,德川家康不顧毛利輝元以及三中老、三奉行的反對,出兵征伐上杉景勝。七月二日,德川家康回到江戶城。七月七日,釋出集結天下兵馬的軍令。七月十三日,征伐軍先鋒榊原康政從江戶城出發。七月二十一日,德川家康本隊也從江戶城出發,七月二十四日,德川家康到達下野小山城。

島津家百年戰記(四十)大戰前夜:島津義弘為何加入西軍

德川四天王之一:榊原康政

另一方面,德川家康一離開近畿,石田三成就在大谷吉繼的幫助下回到大坂城,推舉毛利輝元為總大将,舉兵讨伐德川家康。七月十七日,增田長盛、長束正家、前田玄以三奉行連署了針對德川家康的彈劾狀,布告天下,号召諸大名共同讨伐德川家康。這份彈劾狀,就是石田三成在政治上的大義名分。

七月十六日,毛利輝元進入大坂城。到大坂城下集結的大名,除了毛利一門的毛利秀元、毛利秀包、吉川廣家、小早川秀秋等,還有宇喜多秀家、生駒親正、脅坂安治、蜂須賀家政、長宗我部盛親、小西行長、福原長堯、毛利高政、鍋島勝茂、立花宗茂、高橋統增、高橋元種、秋月種長、相良賴房等,總兵力九萬三千七百人。因為多為西國大名,故稱“西軍”。

島津家百年戰記(四十)大戰前夜:島津義弘為何加入西軍

石田三成

三奉行的彈劾狀,自然也送到了島津義弘手裡。石田三成的使者也來到島津家宅邸,邀請島津義弘到大坂城,加入西軍隊伍。

島津義弘犯了難。說起來,德川家康對島津家有很大的恩惠,特别是在莊内之亂時,正是由于德川家康的強勢幹預,島津忠恒才能回到領國帶兵平叛,最後伊集院忠真也是在德川家康的強大政治壓力下屈服的。但是,另一方面,石田三成雖然對待島津家比較刻薄,但也多次幫過島津家的大忙,特别是在扶持島津忠恒上位的過程中,石田三成出力很多,島津家還欠着人家的人情呢。當然了,最為現實的問題是,現在近畿一帶基本已在西軍的控制之下,要是島津義弘拒絕加入西軍,立馬就會遭到西軍諸将的攻擊。就憑島津義弘手下這不到二百人,根本頂不住。

為此,島津義弘再次向島津忠恒緊急求援。他寫信告訴島津忠恒,此戰關系天下大勢,又是為豐臣秀賴盡忠奉公,是以很多大名都是傾力出兵參戰,本來長宗我部家隻有兩千人的軍役,但長宗我部盛親實際派出了五千人參戰,立花家隻有一千三百人的軍役,但立花宗茂派出了四千人參戰,是以,希望島津忠恒也重視此戰,多少派些軍隊前來參戰。

長宗我部盛親和立花宗茂的例子并不能說服島津忠恒,島津忠恒仍然強調家中的困難,無法出兵,不過,島津忠恒倒是開了一條口子,他允許島津義弘自行召集家中諸将,“有心人盡可進京”。也就是說,島津忠恒不統一組織大家進京,但有人自願進京跟随島津義弘的,島津忠恒也不阻攔,隻是食宿自理罷了。

看到島津忠恒的答複,島津義弘徹底失望。于是,島津義弘決定加入西軍。他的考慮,主要還是現實的安全問題,好漢不吃眼前虧,要想繼續呆在京都,唯有加入西軍。此外還有一個重要原因,島津家的女眷,特别是島津忠恒的正室夫人龜壽,還在大坂城下的島津宅邸當人質,如果島津義弘拒絕加入西軍,龜壽就很危險了。細川忠興的夫人細川玉子(明智光秀之女)就因為丈夫加入東軍,大坂城下的細川宅邸遭到西軍攻擊,細川玉子為避免成為夫家的負累,決定以死抗争,細川玉子是天主教徒,不能自殺,于是由家臣小笠原少齋将細川玉子刺死,宅邸也付之一炬。有細川家的慘劇在先,島津義弘實在不敢冒這個險。要知道,龜壽對于島津義弘和島津忠恒父子的意義非常特殊,是島津忠恒繼承島津義久的家督之位的合法性保證,要是沒有龜壽,島津忠恒的地位将會很不穩定,說不定會出什麼變數。雖然島津忠恒就像一個淘氣的頑童,毫不理會老父親的苦衷,但島津義弘仍是如天下父母一樣,精心呵護自己的孩子,設身處地為島津忠恒着想。為此,島津義弘萬分小心,不能拿龜壽來冒險。

島津家百年戰記(四十)大戰前夜:島津義弘為何加入西軍

細川玉子

在當時,父子、兄弟分别加入東軍和西軍的政治平衡術屢見不鮮,也不是什麼了不起的操作。例如前田利長,他臣服德川家之後,老老實實地跟着德川家康,在這次征伐會津時也領兵參戰,但他弟弟、能登七尾城主前田利政就選擇加入西軍,到大坂城與大谷吉繼會合去了。這樣一來,不論是東軍取勝還是西軍取勝,前田家都能夠保全下來,這也是亂世之中各大名家生存自保的一種政策。

就算是西軍總大将的毛利輝元,一門之中也有吉川廣家和小早川秀秋暗通東軍,實際上也是政治投機。是以,雖然島津義久和島津忠恒選擇中立(實際上傾向于東軍),但島津義弘選擇加入西軍,也是正常操作,不足為奇。

但是,不管是加入東軍還是加入西軍,島津義弘在京都的一百多人都是拿不出手的。島津義弘在北韓之役時已經因人數太少的問題被衆将嘲笑過一次,他再也丢不起這個臉。

按照島津忠恒“有心人盡可進京”的授權,島津義弘派家老新納旅庵回到帖佐城,号召家中衆将進京。響應的人倒也不少,首先來到的,是與島津義弘情同父子的島津豐久。島津豐久的佐土原衆在莊内之亂中損失嚴重,此次前來,島津豐久隻帶來一百多人,也算是盡力了。親兒子對自己置之不理,倒是侄子積極過來幫忙,島津義弘看到這一境況,不知作何感慨。

島津家百年戰記(四十)大戰前夜:島津義弘為何加入西軍

島津豐久

緊接着,新納旅庵、川上忠兄、伊勢貞成帶着島津義弘的家底“帖佐衆”三百人到達大坂城。山田有榮、柏原有國也紛紛到來,但因為沒有島津家家督的“陣觸”(召集軍隊的指令),他們不能動員領地的全部兵力,隻能帶着近習、郎黨、一門衆前來,有的二三十人,有的一百多人,人數都不太多,但都是精銳。

最讓島津義弘想不到的是,本宗家老中長壽院盛淳也來了。長壽院盛淳原本很得島津義久信任,和島津義弘關系也不錯,兩人在島津家“兩殿所替”時有過很好的配合,但長壽院盛淳似乎和島津忠恒相處得并不好,此時他不顧島津忠恒的意願,抛開家中的諸多政務,前來大坂幫助島津義弘,可見島津家内部錯綜複雜的人際關系。島津家老中的地位很高,長壽院盛淳乘船來到大坂時,島津義弘親自到碼頭迎接,兩人握手大笑,似乎胸有成竹的樣子,令在場衆人很受鼓舞。就連石田三成在聽說長壽院盛淳前來參戰後也非常高興,派人贈給長壽院盛淳太刀、團扇各一把,以示敬意。

還有一個中馬大藏允重方的故事。中馬重方,人稱“大藏允”或“大藏”,是薩摩出水城的下級武士,他聽說島津義弘在招人進京,說道:

“惟新公的事,就是大事!”

中馬大藏原是川上忠兄的部下,是以他趕緊去找川上忠兄,但川上忠兄行動很快,當中馬大藏追上川上忠兄的蹤迹時,川上忠兄已經乘船從港口米之津出海,任由中馬大藏如何大聲呼喊,海上的船也聽不見了。中馬大藏情急之下,他幹脆自己走路,硬是走着到了大坂城,在關原之戰前的十五天找到了島津義弘的陣所。島津義弘聽說中馬大藏是一個人走路來的,不禁啧啧稱贊:

“中馬大藏僅靠兩腳急行到戰場,此事可謂神妙。”

為此留下了“中馬大藏一騎馳”的逸話(“騎”在古典日語中多用于指代“武士”,不一定真的騎馬)。

西軍在大坂城集結後,總大将毛利輝元坐鎮大坂城,保護豐臣秀賴,宇喜多秀家則率領西軍諸将,向京都進發,攻打伏見城。島津義弘也參加了伏見城攻城戰。

島津家百年戰記(四十)大戰前夜:島津義弘為何加入西軍

伏見城

按照島津家編撰的《惟新公關原禦合戰記》記載,島津義弘原本打算加入東軍,在準備進入伏見城駐守時,被德川家留守伏見城的守将鳥居元忠拒絕入城,憤而加入西軍,與西軍衆将一起攻打伏見城。

《惟新公關原禦合戰記》的上述記載很有戲劇性,但其實不怎麼靠譜。真要是這樣,島津義弘就成了一個意氣用事、有勇無謀的莽夫,跟之前那個屢次在戰場上指揮若定、以少勝多的智者判若兩人,哪裡有一點點名将風範?其實,《惟新公關原禦合戰記》編撰時,已是江戶時期,島津家的史臣們如此記載,是在為島津義弘辯護,目的是把島津義弘被迫加入西軍的責任推給鳥居元忠,反正死無對證,以減輕島津家在江戶時期的負面政治影響。

事實上,連島津義弘自己都承認,當初德川家康交代他留守伏見城時,他并沒有答應,從德川家的角度來看,這就是拒絕的意思了。既然如此,鳥居元忠不允許島津義弘入城,乃是順理成章。甚至,鳥居元忠很可能掌握了島津義弘已加入西軍的情報,故而拒絕其入城請求。

島津家百年戰記(四十)大戰前夜:島津義弘為何加入西軍

鳥居元忠

其實,因為伏見城規模巨大、物資豐足,西軍衆将一開始都對攻城有畏懼心理。宇喜多秀家也曾派家臣入城勸鳥居元忠讓出城池,條件是放城中守兵一條生路。但鳥居元忠早已決意死守,沒有答應宇喜多秀家的勸降。是以,西軍衆将大概都曾派人去勸鳥居元忠,島津義弘隻是遭到鳥居元忠拒絕的衆多勸降者之一罷了。

西軍從七月十八日開始攻城,島津義弘與增田長盛、長束正家等人負責攻打松丸口。這時,島津義弘手上兵力相當有限,許多人是在攻城期間才陸陸續續地從領國趕來向島津義弘報到的。即使如此,島津家的武士依然是一旦上了戰場就不要命,打得非常激烈。據參戰的侍大将神戶久五郎寫的《覺書》記錄,僅七月晦日夜,也就是伏見城落城的前一天晚上,他父親神戶勝兵衛以及好友五代舍人、财部傳内均戰死。

伏見城落城後,新納旅庵寫信給老中鐮田政近報告戰況,說道:

“伏見城落城之時,薩摩兵或死或傷,損失甚重。我軍原本就缺人,如此一來,更是令人痛惜。”

鳥居元忠守城的兵力不多,但伏見城城池堅固,鳥居元忠利用地形,據險而守,西軍一時也攻不進去。饒是西軍中有島津軍這樣以命相搏的部隊,在高大的伏見城面前也是無可奈何。後來,城中的甲賀忍者叛變,于八月一日淩晨時分在松丸口放火,打開城門放增田長盛的家臣福原清左衛門入城,伏見城遂陷落。鳥居元忠與士卒三百人在本丸天守閣自刃身亡。

攻落伏見城之後,西軍下一步将如何行動?遠在關東的德川家康将如何應對?兵力嚴重不足的島津義弘,在東西兩軍的決戰中将會有怎樣的表現?

請繼續關注《島津家百年戰記》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