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2年5月25日,這是全體八路軍痛心疾首的一天,和朱德元帥、彭老總并稱為“朱彭左”的八路軍副參謀長左權,在十字嶺突圍戰中不幸中彈身亡,這是在抗戰中犧牲的,最高等級的八路軍将領。最讓人憤怒的是,左權去世後,喪心病狂的日軍竟然對他的遺體極盡羞辱,彭老總怒不可遏,組建了一支暗殺隊為其報仇。報仇行動結果如何?
左權出生于湖南的一戶貧困家庭,從小過着饑寒交迫的生活。1915年,袁世凱簽署了喪權辱國的“21條”協定,得知這個消息後,左權寫下了“勿忘五九國恥”的智語,當時的他隻有10歲,卻已經有了這麼深的愛國情懷。

投身革命後,左權和同鄉彭德懷結成了好朋友,由于在湖南長大,兩人的飲食習慣一樣,都是無辣不歡,還都很喜歡吃魚。但是行軍途中,哪有吃上大魚大肉的機會,左權就把辣椒烤熟,撒上鹽分給彭老總吃,在他眼裡,魚和辣椒都一樣,童年的艱辛讓他對物質沒有什麼要求。
左權是個老煙槍,每天都得抽上好幾支才能緩解疲勞,但是部隊的津貼有限,他甯可穿着破襪子,也要省出津貼買煙。彭老總知道了之後,偷偷将一包煙包在紙裡,親自拿去送給了左權。彭老總不愛抽煙,隻愛喝茶,禮尚往來,左權一得到茶葉,就會給他送去,一來二去之間,二人的感情越來越好。
左權在軍事方面有自己獨到的見解,他作為副參謀長,十分了解彭老總的艱辛,他總是主動幫彭老總分擔責任,大到偵察敵情,小到宣傳接待,他都一絲不苟地完成。在多年的相處中,彭左兩人的配合越來越默契,在兩人共同部署的戰役中,最著名的便是百團大戰了。
1939年以來,日軍對華北地區的八路軍根據地實施了“囚籠政策”,将橫貫在太行山至石家莊一帶的鐵路封鎖起來,并在鐵路周邊的各個城鎮、車站和隧道等地安插了守衛,目的是阻斷八路軍總部和太行站抗日根據地的聯系。除此之外,日軍還不斷對中國進行政治誘降,導緻一部分心智不堅定的國民黨軍起了投降的念頭,為了打破這一僵局,彭德懷和左權共同部署了反擊計劃,彭老總認為,應該發動一次大規模的破擊戰役。
1940年7月,左權帶着彭老總的意思,找到了129師,他告訴衆人:“彭德懷有個想法,由榮臻和伯承同志再次協力,從南北兩面對正太路來個大破襲,打通晉察冀和太行區的聯系。”8月22日,大戰打響後,彭德懷和左權得知,此次參戰的共有105個團,于是達成共識,就把這次戰役命名為百團大戰了。
百團大戰中,40萬名八路軍和日寇共進行了1824次戰役,擊殺和擊敗日寇25000餘人,但也付出了極大的代價,傷亡和中毒3萬多人,最終取得了來之不易的勝利。朱德元帥這樣評價:“百團大戰是具有全國性的戰略意義的偉大戰役,它加強了同胞的勝利信心,促進了全國的團結,使敵人難以實作其威脅利誘之陰謀。”
這場勝利極大程度地打擊了日寇的嚣張氣焰,也振奮了全國軍民的信心,更展現出了彭左二人高超的上司能力。經此一役,彭左的革命友誼更加深厚了。誰也沒有想到,日寇經過這次慘敗,竟然懷恨在心,侵華總指揮岡村甯次更是不惜斥巨資,改進了電訊情報技術,就為了找出彭左二人的蹤迹并報仇雪恨。
1942年,對彭左二人恨之入骨的日軍發動了“C号作戰計劃”,他們組織了兩支挺進隊,潛入太行山腹地探查八路軍的情報。第一軍司令對岡村甯次說:“破壞中共組織,中樞機關是為主要,應盡量逮捕其主要人物。”
5月,預謀已久的日軍對太行山抗日根據地發動了突襲,面對浩浩蕩蕩的日軍部隊,彭老總當機立斷,選擇先行撤退,但部隊人數衆多,而空中又有日軍的戰機,隻能分批撤退。左權明白彭老總對八路軍的重要性,于是堅持留下來掩護大部隊撤離,誰知彭左這一别,就是永别了。
在槍林彈雨中,左權不幸被一枚炮彈擊中,壯烈犧牲,享年37歲。由于情況危急,周圍的将士們實在帶不走左權的遺體,隻能暫時将他葬在一個草叢裡,想等戰役結束了再回來将其帶走。
左權身亡的消息傳到了日軍耳朵裡,他們怎麼會放過這個報仇的機會,一隊日軍将整座山翻了個遍,終于找到了左權的遺體,随後,他們拍了許多遺體的照片,刊登在報紙上,記者還寫了很多對左權和八路軍的污蔑之詞。最讓人憤怒的是,日寇拍完照片,拍拍屁股就走了,左權的遺體就這麼暴露在荒郊野外。
震怒的彭老總當即決定,要為摯友報仇雪恨,他将一批精英士兵組織成敢死隊,負責執行暗殺任務。1942年12月,敢死隊終于等到了機會,他們裝扮成普通百姓,混入了祁縣日僞軍的慶功會,赴宴的正是當初的一支挺進隊。
到了深夜,挺進隊的隊員們喝得酩酊大醉,倒在地上不省人事之時,敢死隊員們掏出匕首,割下了他們的頭顱,整個過程神不知鬼不覺,等到旁人發現屍體時,敢死隊早已出了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