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中國東盟合作将繼續共建和平綠洲發展高地

作者:光明網

張潔 中國社會科學院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

11月22日,中國-東盟建立對話關系30周年紀念峰會舉行,習近平主席與東盟上司人正式宣布建立中國東盟全面戰略夥伴關系。這是雙方關系史上新的裡程碑,為下一個中國東盟合作30年繪制了藍圖、指明了方向,也将助推中國東盟關系繼續在區域合作中發揮引領作用,為世界和平穩定、繁榮發展注入新動力。

30年合作共赢結下累累碩果

1991年7月,時任中國外交部長錢其琛首次參加東盟第24屆外長會議,提出與東盟開展對話,東盟給予積極響應。至此,中國和東盟對話程序正式開啟。

30年來,中國與東盟的政治與安全互信加強,互聯互通不斷加速,經濟融合持續加深,人文交流日益密切。一組資料生動展現了雙方合作的強勁韌性與巨大活力。根據統計,30年間,中國東盟雙邊貿易額擴大85倍,由1991年的83.6億美元增長到2020年的6852.8億美元,雙邊投資總額超過3100億美元,合作建設20餘個經貿合作區,2020年中國與東盟互為對方第一大貿易夥伴;2019年,雙方人員往來超過6500萬人次,每周有近4500架次航班往返于中國和東南亞之間;雙方互派留學生超過20萬,結成了200多對友好城市……實踐證明,中國-東盟對話關系是亞太地區最為成功、最具活力、最具實質性的合作典範。

為地區發展提供重要經驗參考

習近平主席在峰會上的重要講話中指出,30年來中國東盟合作的成就,得益于雙方地緣相近、人文相通得天獨厚的條件,更離不開我們積極順應時代發展潮流,作出正确曆史選擇。一是互相尊重,堅守國際關系基本準則。二是合作共赢,走和平發展道路。三是守望相助,踐行親誠惠容理念。四是包容互鑒,共建開放的區域主義。30年的寶貴經驗是中國和東盟的共同财富,為雙方發展全面戰略夥伴關系奠定了基礎、提供了遵循。

在這些經驗中,守望相助、親誠惠容令人印象深刻。30年間,通過共同應對亞洲金融危機、國際金融危機、新冠肺炎疫情等重大挑戰,中國與東盟互相信任、患難與共,形成了獨有的“危機型”合作模式,培育了合作共識,建立了合作機制,進而為雙邊合作議程不斷拓展、深化和可持續提供了制度支撐,也成就了中國東盟在區域合作中的引領地位。

例如,在新冠肺炎疫情暴發後,中國與東盟最早舉行進階别外交對話,迅速形成聯防聯控機制,并持續以抗疫合作與疫後經濟複蘇為區域治理的主要議程。這期間,雙方依托諸如“10+1”“10+3”、東盟人道主義救援協調中心、東盟公共衛生應急行動中心網絡等多領域的既有合作機制,使本地區成為全球抗疫的亮點。此後,中國又陸續提出了“中國-東盟公共衛生合作倡議”等多項建議。就在此次峰會期間,習近平主席宣布,中國願啟動“中國東盟健康之盾”合作倡議:包括再向東盟國家提供1.5億劑新冠疫苗無償援助,助力地區國家提高接種率;再向東盟抗疫基金追加500萬美元,加大疫苗聯合生産和技術轉讓,開展關鍵藥物研發合作,提升東盟自主保障水準;幫助東盟加強基層公共衛生體系建設和人才培養,提高應對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能力。

化“危”為“機”,源于山水相連、命運與共的意識,源于守望相助、親誠惠容的理念。化“危”為“機”不斷夯實中國東盟戰略互信,推動合作機制建設,使雙方合作行穩緻遠。同樣,這樣的合作曆程、機制建設、經驗累積展現在傳統安全領域之中,展現在雙方廣泛而不斷融合的區域經濟合作之中,有着重要的地區意義。

目前,世界正在經曆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不穩定不确定因素增加,國際秩序和全球治理體系受到沖擊。在地區層面,美日澳印出台“印太”方案,試圖協力遏制中國,維護美國的地區主導地位。這顯著增加了東盟的戰略焦慮,使東盟面臨選邊站的壓力,也削弱了東盟的區域架構中心地位與統一性。

面對地區秩序博弈的加劇,中國東盟合作經驗對于推動地區合作、構築地區秩序具有引領與示範意義。因為中國與東盟認同平等相待、和合與共、合作共赢、和平發展的理念,支援共建開放、合作、包容的地區秩序。中國支援東盟的區域架構中心地位。1991年以來,中國陸續加入并參與推動了以東盟為制度中心的全部地區多邊程序,包括東盟地區論壇、東盟與中日韓合作、東亞峰會、東盟防長擴大會議等。通過這些實踐,中國逐漸由最初對參與區域機制保持謹慎,轉變為積極推動和主動塑造。中國對外政策的這一顯著變化,使區域國家愈發堅定了中國堅守多邊主義、在地區合作中不謀求主導地位的信念。

中國東盟合作30年的寶貴經驗,以及習近平主席在重要講話中提出的四個“堅定不移”,即中方将堅定不移以東盟為周邊外交優先方向,堅定不移支援東盟團結和東盟共同體建設,堅定不移支援東盟在區域架構中的中心地位,堅定不移支援東盟在地區和國際事務中發揮更大作用,是對中國東盟合作關系的高度肯定,也是對建構怎樣的地區秩序的闡述,将為亞太地區秩序的建構提供方案、路徑和選擇。

以“家園”精神共築中國東盟合作前景

對于未來的中國東盟關系,習近平主席在講話中用共建五個家園來定位,即共建和平家園、安甯家園、繁榮家園、美麗家園、友好家園。“家園”展現了中國與東盟山水相連的地理特征,也展現了中國與東盟和平、安甯、繁榮、美麗與友好的關系特征,表明中國把東盟當作家人、親人,親人之間就要常來常往,重情義,講信義,遇到喜事共慶賀,遇到難事互幫襯。

這種幫襯是實實在在的,是一件事情一件事情做出來的,這反映在中國所提出的一系列新倡議:中國啟動“中國東盟健康之盾”倡議;未來3年中國向東盟提供15億美元發展援助,支援建立中國—東盟發展知識網絡;建議盡早啟動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3.0版建設,提升貿易和投資自由化便利化水準,拓展數字經濟、綠色經濟等新領域合作,共建經貿創新發展示範園區;啟動科技創新提升計劃,向東盟提供1000項先進适用技術,未來5年支援300名東盟青年科學家來華交流,等等。這些具體項目、精準數字,展現了中國與東盟共建家園的誠意,展現了中國東盟合作全方位、寬領域、深層次的特征。

行将緻遠,未來可期。30周年是中國-東盟對話關系發展的新契機,也是雙方開創合作新時代的起點。更緊密的中國—東盟命運共同體建設,将引領本地區繼續成為和平的綠洲、發展的高地。

《光明日報》( 2021年11月23日12版)

來源: 光明網-《光明日報》

繼續閱讀